语文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6* 哈姆莱特(节选)试讲课教学ppt课件
展开6.《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教材: 部编新教材 课时数:1-3 教学模块:第二单元 授课教师: | |||
授课类型 | 戏剧阅读与赏析 | 戏剧阅读与写作 | 活动与交流 |
课题 | 哈姆莱特 | ||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
| ||
教学重难点 |
| ||
学情及授课内容 概要 | 高一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思想相对陌生,因此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结合相关背景,在比较中学习和掌握西方戏剧艺术特点。 | ||
教学方式、资源 | 以讲授、讨论交流、课堂练习、情景编排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可适当穿插影视播放、点评讨论的教学方式。 | ||
(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个“人”?) 雨果说:“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雨果为什么这么说?哈姆莱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关键词】莎翁 人文主义 哈姆莱特 (悲剧为什么会有崇高感?) 【提问】康德说:悲剧不同于喜剧,主要地就在于前者触动了崇高感,后者则触动了优美感。预习后回答:课文节选部分触动了哪些“崇高感”? 【点拨】对人生的思考,比如“生存还是毁灭”;对人性的思考比如“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对文化和信仰的思考,如“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等等。 【清障】扫清以下文字障碍: 迂回(yū) 紊乱(wěn) 迷惘wǎng 痴呆(chī) 陛下(bì) 踌躇(chóu)(chú) 鞭挞(biān)(tà) 祈祷(qí)(dǎo) 忏悔(chàn) 淫荡(yín) 匍匐(pú)(fú) 嫁奁(lián) 诽谤(fěi)(bàng) 吮吸(shǔn) 延宕(dàng) (作者 时代背景 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四大悲剧”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另有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背景】莎士比亚时代,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使得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但梦醒的同时,不少人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却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莎翁的《哈姆莱特》,正代表了他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活动的思想体系,倡导以人为本,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遍及欧洲各国。反对神权,反对王权,反对愚昧落后。提倡人权、民主、个性解放和进步自由。 【莎翁悲剧特点】(1)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为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了解戏剧的完整情节) 【概要】王子回国奔丧,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遇到父亲亡魂,开始怀疑 装疯卖傻,迷惑敌人 排演戏中戏,确认叔叔是凶手 规劝母亲,误杀波洛涅斯 被陷害大难不死,逃回丹麦 情人溺水而死,雷欧提斯要复仇 叔叔毒计密谋让哈、雷二人比剑 母亲误饮毒酒,哈、雷二人中毒 哈姆莱特复仇成功 自己也身亡 【人物关系】理清剧中人物关系 【点拨】看图
【关键词】冲突 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 (戏剧一开始揭示了怎样的矛盾?) 【活动1】分角色朗读“克劳狄斯与侍臣密谋”(开头至“国王及波洛涅斯下”)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讨论交流1】在密谋这段,国王,大臣和王后分别是怎样看待王子“疯癫”的? 【点拨1】国王心怀鬼胎,担心王子怀疑自己,向大臣询问并要求他们用“迂回婉转的方法” 试探王子“神魂颠倒”的原因;大臣们察觉到王子“假作痴呆”,“故意回避”“不大自然”等反常现象;王后则表示“愿意服从新王”,希望儿子只是因为感情问题而感到迷茫。 【活动2】阅读哈奥对话(“生存还是毁灭”至“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这段,讨论以下问题。 【讨论交流2】在王子和奥菲利亚的对话中,王子为什么多次让奥菲利亚出家?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 【点拨2】让情人出家,一方面是王子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王子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很难保全自我,不如趁早避开。但奥菲利亚不能理解这一点,对于王子其它的话也不能理解,因此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要将王子送的礼物还给他,甚至认为他真的疯了,希望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整体上看,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内心痛苦。 【活动3】分角色朗读“试探结束后”(即课文剩余部分)这段,讨论: 【讨论交流3】试探结束后,国王和大臣波洛涅斯怎么看试探的结果?做了哪些决定? 【点拨3】试探结束后,国王认为王子的 “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也不是疯狂”,而是藏着危险,因此决定派他到英国去,好接机除掉王子,大臣波洛涅斯则认为王子烦闷的原因“还是为了恋爱上的失意”,因此建议让王后再次去试探王子,试探后再做决定,国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分析哈姆莱特、奥菲利亚等人的艺术形象) 【活动1】阅读哈姆莱特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探究以下问题: 【讨论交流1】这段独白,哈姆莱特主要思考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哈姆莱特怎样的个性特征? 【点拨1】思考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死选择问题,一个是思考和行动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王子如果选择生存,则意味着他必须暂时放弃复仇,等待时机,忍受眼前的折磨与煎熬;而选择马上复仇,则很可能毁灭敌人的同时也毁灭自己,甚至毁灭了自己也无法毁灭敌人,结果的不确定性让他顾虑重重。 第二个问题: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采取行动。但哈姆雷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自己的理想(人文主义)来改造现实。但这样的责任实在太沉重,眼下的王子或许还无力承担,所以他不敢当机立断,看起来犹豫不决,一直在思索、等待时机,一直在延宕。 【讨论交流2】如何看待王子复仇过程的犹豫、延宕? 【点拨2】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做了不同解释,我们可以参考: (1)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美丽、纯洁而又道德高尚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天性软弱,意志薄弱的人,所以当“一件伟大的责任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悲剧就不可避免; (2)屠格列夫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天性利己和怀疑主义者,他只关心自己而忽略责任,不能像堂吉诃德那样说干就干,最后只能将结果交给命运; (3)别林斯基认为,哈姆莱特的延宕主要是来自外部环境和个人心性,即一个人文主义者想要彻底改变世界、消灭罪恶而在行动上的审慎选择所致。 (4)弗洛伊德认为:王子的延宕是“俄狄浦斯情节”所致,即王子认为叔叔只不过是代替自己,完成了“弑父娶母”的愿望,所以自己并不比叔叔更好,对复仇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迟迟不能对叔叔动手。综合以上,我们总结如下,供你参考: ①外部障碍:敌人太过强大,困难重重,因此不免顾虑; ②内部障碍:性格缺陷,试图彻底改变世界却连自己也改变不了,想的太多,行动太少。 【活动2】分角色朗读哈姆莱特和奥菲利亚的对话,讨论以下问题: 奥菲利亚为什么说自己是“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对话体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征? 【点拨】(1)为哈姆雷特的现状“伤心和不幸”。在奥菲利亚看来,哈姆莱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但此刻这颗多么高贵的心却“这样殒落了!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 (2)为哈姆雷特的“变心”而“伤心和不幸”。哈姆莱特装疯,还不断羞辱和质疑奥菲利亚的贞洁,让她觉得“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把哈姆莱特的礼物还给对方,但还是希望“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这些言行体现了奥菲利亚的天真、单纯和善良。 【活动3】找出有关克劳狄斯的对话,分析:他对王子的询问、试探,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 【点拨3】(1)诡计多端。节选部分,他先是让王子的好友打探,后派天真的奥菲利亚打探,再后来又派王后去试探哈姆莱特,表明他始终对哈姆莱特不放心,最后还是决定把王子派往英国,以便借机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2)伪善狠毒。明明是打探底细,却要装作关心,说要弄清“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的原因,想“把他的心思移转到这种娱乐上面”;明明是想控制和除掉王子,却说“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 (分析对白、旁白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活动】有感情地朗诵下列句子,分析其内涵和语言特点。 【讨论交流1】朗读下面这段对话,分析其含义和语言特点。 波洛涅斯: 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 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 【点拨1】(1)波洛涅斯本来是让女儿去试探哈姆莱特,看看王子的内心究竟隐藏了些什么,却不想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的话让克劳狄斯觉得自己的良心被抽打,开始反思自己的虚伪和丑恶,这一反思说明了:即使是大恶人,也多少还有些人性,并没有丧尽天良。 (2)两句话都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善与恶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时,将给他带来怎样的激烈的内心冲突。 【讨论交流2】有感情地朗诵下面这段对话,分析其含义和语言特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点拨2】这段哈姆莱特的独白,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选择“忍受”,将会给王子带来怎样的煎熬;如果选择复仇,又将给他带来何样的苦难。于是乎,王子犹豫不决,不知道哪个选择更加高贵,从而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思考中难以自拔。 【关键词】多元解读 再创作
(什么是“多元解读”?) 【讨论交流1】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点拨1】(1)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作品,会反映那个时代的具体风貌,但是作品一旦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每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为什么会有差异呢?因为每个人的认知、经验、所处的立场和角度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2)具体到《哈姆莱特》的主题,有从心理角度出发,认为作品是反映恋母情节的;有从古典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作品是反映悲剧英雄的抗争主题的;有从历史传统的视角出发,认为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有从道德批判的视角出发,认为作品是对罪恶欲望的抨击;还有从现代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它反映了对人类本体认识的思考。 (3)这些看法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都有一定的说服力,都能给我们某些启发,我们需要认识到:作品一旦完成,怎样解读就成了读者的事。一部杰出的作品,读者当然需要对某些问题达成共识,但不可能对所有问题看法都能一致,所以在我们解读作品时,要综合研究和参考前人的经验,才能使自己的理解读更深入,或者干脆说,你的理解就是对作品的再创作。 (怎样理解类似B站弹幕的二次创作?) 【讨论交流】你觉得“弹幕”是一种“创作”吗? 【点拨】B站里有86版的《三打白骨精》,一开头,猪八戒要孙悟空飞出荒山野岭去化斋,这时飘来一条弹幕说:“我拿你当师弟,你拿我当美团。”等到白骨夫人假扮的少女和老太太都被打死之后,屏幕上又飘来一条弹幕写着:“老娘的两个账号废了。” 相信关于类似的“神吐槽”、“神弹幕”你也看过不少。蔡钰老师说,每个月乌央乌央坐在B站上发弹幕的,是2亿个于谦。 据说,弹幕不仅仅可以喝彩叫好、戳笑点,它对整个B站社区还有几个关键的作用。 第一,弹幕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人人都能掺合一脚。就算你不会拍视频、剪视频,发条弹幕贡献一条“神点评”,总可以吧? 第二,弹幕给一些视频赋予了新的灵魂,相当于完成了三次创作、四次创作……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创作”算不算创作,如果算,有什么时代意义? (回首千里暮云平) 一、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文学阅读】内心冲突、人物形象分析、语言鉴赏、多元解读等 【文学写作】怎么理解“多元解读” 和“再创作”。 二、【能力运用】试着用多元解读的方法解读一下《红楼梦》
板书设计 (观看《哈姆莱特》电影,写一篇题为《我看哈姆莱特》的短评,不少于800字。)
|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走近莎翁,写作背景文艺复兴,整体感知走近故事,重点赏析深入冲突,复仇母题《铸剑》,复仇母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优秀备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优秀备课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素养目标,知人论世,初读感悟,深度探究,思考延伸,课堂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6* 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素养目标,知人论世,初读感悟,深度探究,思考延伸,课堂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