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综合与测试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自然灾害的成因
【基础性训练】(3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21·北京高一检测)读4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
A.①多分布在板块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3.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1选C,2选C,3选D。第1题,从图中纵坐标时间尺度和横坐标持续时间看,①在某一瞬间发生,时间较短,应该是地震;②在某日发生持续几小时,推断是火山;③在某月发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应该是洪涝;④在某年发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干旱持续时间最长,能持续几个月以上,④为干旱。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则地震多发;②是火山,可以进行有效监测;③是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因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④是干旱,主要造成农业减产,财产损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第3题,蝗灾属于生物灾害,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能影响生物的发展条件,和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无关。
(2021·北京高一检测)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4、5题。
4.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湖泊淤积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弱
A.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⑦
5.下列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联系的水道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和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解析】4选B,5选D。第4题,淮河支流众多,来水量大;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南侧支流比北侧先进入汛期;流经第三级阶梯,流域内落差小,排水不畅;由于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含沙量大,造成湖泊淤积,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又地势低平,导致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淮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加剧旱涝灾害,与气候异常无关。第5题,淮河治理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江流域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下降采取的恢复湖泊生态的对策,不是淮河流域的治理措施;洪泽湖能够调蓄洪峰,降低涝灾发生,应定时清淤而不是截断联系水道;京杭运河水与长江相连,淮河汛期与长江汛期几乎同时,若将淮河水通过京杭运河排入长江会增加长江的泄洪压力。
【补偿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洪涝灾害的成因是 ( )
A.降水偏多 B.降水偏少 C.植被多 D.排水畅通
(2)不是洪涝危害的是 ( )
A.淹没房屋 B.造成人员伤亡 C.导致地震 D.农业减产
【解析】(1)选A,(2)选C。第(1)题,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多,易产生洪涝灾害;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植被多,涵养水源能力强,可以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排水畅通,地表径流汇集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第(2)题,洪涝会淹没房屋和农田,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地震多为构造地震,洪涝并不能导致地震。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解析】6选B,7选C。第6题,该地滑坡频率与月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夏季为滑坡多发季节。第7题,水库蓄水后,库区内河水流速减小,对山坡的侵蚀作用减弱;蓄水后滑坡多发主要是因为坡脚与水库交界处长期遭受水的侵蚀,对山坡的支撑作用减弱;水位涨落会加剧这种作用。
(2021·南通高一检测)北京时间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千岛群岛(当地时间大约13点)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读“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8、9题。
8.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内核
9.本次地震破坏程度较大的原因是 ( )
A.震级较高 B.震源较深 C.震中距小 D.地震时间
【解析】8选A,9选A。第8题,图中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了7.5级地震,震源30千米,根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岩石圈。第9题,由材料可知,本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距较大、地震时间为当地时间大约13点,这些都使破坏程度较小;而震级较高,为7.5级,是本次地震破坏程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10.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选C。地震和暴雨没有直接关系,故①是地震;暴雨、崩塌和滑坡都会造成泥石流的发生,故④是泥石流。
【方法技巧】比较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
| 滑坡 | 泥石流 |
形成条件 | ①岩体比较破碎 ②地势起伏较大 ③植被覆盖较差 | ①地形陡峻 ②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
特点 | 破坏力略小 | 冲刷、淤积量大,破坏力强 |
差异 | ①运动物体的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滑坡在无水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 |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为2020年6月21日-25日安徽省降水量分布图,安徽省6月19日发布预警:2020年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宣城、金寨、安庆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1)描述此时段安徽省的降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说出宣城山洪灾害发生概率大的主要依据。
【解析】第(1)题,降水分布特征包括降水的变化趋势,即哪多哪少;局部地区多雨(或少雨)中心。成因: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局部地区降水主要受地形影响。6月份为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江淮地区多连续性阴雨天气;由图中高程表可知,南部地区多山地,因此会形成地形雨。第(2)题,山洪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由图中信息可知,宣城地区降水量大;位于山地北坡,地势起伏大;位于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大,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易发生山洪灾害。
答案:(1)分布特征:降水南多北少;南部山区出现降水在300 mm~450 mm的暴雨中心。
成因:南部位于江淮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多持续性降水,锋面对北部影响小,降水少;南部山区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2)持续强降水天气;南部地区为山地,地势起伏大。
【提升性训练】水平3、4(1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0年7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但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歙县县城考区的2000多名高考生因“特殊原因”均未达到考场正常开考,但7月8日高考正常进行。经教育部同意,这2 000多名高考生于7月9日启用备用试卷进行语数补考。据此完成12、13题。
12.材料中的“特殊原因”最可能是 ( )
A.泥石流 B.强降雨 C.滑坡 D.地震
13.2020年高考期间,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A.洪涝 B.地震 C.风暴潮 D.干旱
【解析】12选B,13选A。第12题,歙县位于皖南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强降雨,强降雨可能导致县城路面多处积水,道路受阻,使考生不能到达考场,由于调度合理,考生第二天可进行正常考试;注意时间信息“7月7日”以及地点信息“县城”,对比分析,强降雨最有可能,而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可能性较小。第13题,2020年高考在7月初举行,长江中下游处在梅雨季节,因此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风暴潮是由于强风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因此只发生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多发生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
【知识拓展】我国主要的洪灾类型
洪灾类型 | 分布地区 | 形成原因 | 出现时间 |
暴雨洪水 | 东部季风区 | 夏季暴雨,地势低洼区排水不畅 | 夏季 |
融雪洪水 | 西北、东北高纬度山区 | 气温升高,融雪融冰,河水暴涨 | 春季融雪洪水,夏季融冰洪水 |
冰凌洪水 | 从低纬流向高纬流的河段 | 冰块堵塞河道,河水溢出两岸 | 初冬河流结冰或初春河流融冰 |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10月1日发布的台风“米娜”未来路径预报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因素中,影响台风“米娜”路径的主要有 ( )
①副热带高压 ②洋流
③地转偏向力 ④冬季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预测10月1日20时 ( )
A.杭州刮偏西风 B.上海预防海啸
C.福建暖锋过境 D.南海风大浪高
【解析】14选D,15选A。第14题,图中“米娜”移动路径位于副热带高压外围,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可知其受副热带高压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不会影响台风移动;亚洲东部的冬季风为偏北风,而“米娜”台风大致向西北、东北方向移动,冬季风与台风移动方向大致相反。第15题,读图可知,10月1日20时台风中心位于杭州以东,杭州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右偏,形成西北风,可称偏西风;10月1日20时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为12级,可以引起风暴潮,但不能引起海啸(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喷发引起);10月1日20时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东北部,福建大多吹偏西风,不可能形成暖锋天气;10月1日20时台风中心位于东海北部,南海离台风中心远,风力较小。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6.(2019·北京高考)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解析】地震的原因可以根据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地壳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地震对当地的危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防避灾害指导思想,地震灾害的防避,洪水灾害的防避,滑坡灾害的防避,泥石流灾害的防避,自主检测,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教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体系构建,教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综合与测试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综合与测试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件鲁教版必修1ppt、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1ppt、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避课件鲁教版必修1ppt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