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文本解读】 《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诵读时,要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1.1课 《氓》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4.背诵全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由不同地区的人民口头创作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其中有不少篇章揭露了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了解《诗经》“六义”所谓《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就其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其表现手法而言的。(1)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3)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4)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5)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6)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氓》①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1.明确字音氓(méng) 淇(qí) 愆(qiān) 筮(shì) 咎(jiù) 徂(cú) 靡(mǐ) 隰(xí) 蚩(chī)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咥(xì) 载(zài) 葚(shèn) 泮(pàn)
(二)初读课文。1.诗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读时以“二二”为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思考1】梳理文本1.解释词语
(第一章)氓( )之蚩蚩(),抱布贸()丝。匪( )来贸丝,来即( )我谋( )。送子( )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 )子无( )怒,秋以为期。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
写女子对定情情景的回忆。
(第二章)乘( )彼垝垣(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 )笑载言。尔卜( )尔筮(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 )迁。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塌的墙。垝,毁坏、倒塌
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写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总述女子由婚后生活得出的教训。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 )食贫( )。淇水汤汤( ),渐( )车帷裳( )。女也不爽( ),士贰( )其行。士也罔( )极( ),二三( )其德。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章)三岁为妇,靡( )室劳( )矣。夙兴( )夜寐( ),靡有朝矣( )。言( )既遂(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 )思之,躬( )自悼( )矣。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正面描写“氓”变心,以及女主人公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
描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哭诉男子的无情无义。
(第六章)及( )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 )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 )不思,亦已( )焉哉!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女子被遗弃和坚强的性格。
【思考1】梳理文本2.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明确 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情节线索:“恋爱” ——“婚变” ——“决绝”
【思考1】梳理文本3.概括主要内容。明确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思考2】把握形象,理解情感1.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 ①女主人公先言“子无良媒”,后又言“秋以为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勇敢追求,也表现了与“氓”私订终身的草率。②这样写为下文的悲剧做了铺垫。
【思考2】把握形象,理解情感2.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请用简明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明确 ①丈夫“二三其德”的背叛 ②“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的家务劳苦 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
【思考2】把握形象,理解情感3.结合全诗看,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诗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思考2】把握形象,理解情感4.氓的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明确 “氓”是一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负心汉。“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年老色衰,他的爱也随风而去,最后以至于欺侮妻子,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抛弃了妻子,他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诗歌从他婚前到婚后的变化中,凸显了他不负责任、感情不专一的品行和暴躁的性格,从而反映了古代男女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思考2】把握形象,理解情感5.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明确 ①“氓”,意为“民”“外来的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③“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的女子对男子的热烈思念。④“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⑤“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思考3】艺术手法,鉴赏评价1.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这一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的。明确 诗歌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用“诫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诫女无与士耽”。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相恋时,男子“信誓旦旦”,可在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时就厌弃她;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女主人公的忧愁痛苦没有尽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全诗赋、比、兴三者交替运用,使整首诗形式多样,抒情含蓄而有余味。
【思考3】艺术手法,鉴赏评价2.对比手法在本诗中有较突出的体现,请作具体分析。明确 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这些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变化,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反映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思考4】深度思考1.《氓》中,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氓还是女子本人?明确 (观点一)主要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过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于“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完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么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观点二)主要责任在于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与他成婚。婚后的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思考5】对比与思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诗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问题:“重章叠句”,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来表情达意的手法。《诗经》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增加诗歌的表达效果。请从上面两首诗中选择一首,对“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明确 示例一:这首诗全篇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了采、有、掇、捋、袺、襭等几个字,描写出妇女们采摘野菜的劳动过程,表现了她们劳作时欢愉的心情,烘托出劳动的热闹氛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意思对即可)示例二:这首诗全篇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了间、外、闲闲、泄泄、还、逝等几个字,描写出采桑结束之后,采桑者你歌我和,欢快同归的场景;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意思对即可)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素材积累《诗经》名句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8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1 氓获奖ppt课件</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六义”,一字音检测,二诵读文本,三概括结构,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词类活用,四重点文言知识,特殊句式,探究一析形象,探究二品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优质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群怨,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媒妁shuò文化,不合礼法风俗,古时的婚姻程序,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亲密不再,国风·郑风·遵大路,从人称称谓看情感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 氓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1.1 氓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