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与景 教案
展开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与景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学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代胡应麟《诗薮》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明代诗人谢榛
景是解情的钥匙之一,情是景的最终归宿。
二、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歌中的情与景,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 2.了解高考诗歌情景关系题的常见题型。
• 3.掌握高考诗歌情景关系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新授讲学
(一)怎么考?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情景关系的考题: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012年江西卷14题考查秦观《江城子》设题为: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第8题考查《阮郎归》设题为: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019年上海卷第16题张九龄《春江晚景》设题为: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设问方式: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或从景情角度赏析诗歌等。
2、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3、请简要描述诗中写到的主要景物。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二)如何答?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规范答题:
(1)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明手法)
(2)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详解析)
(3)衬托出诗人感伤、哀愁、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表感情)
1、术语储备
情景关系:
(1)结构关系
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是先有景后有情。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2)内在关系
⑤以乐景写哀情 ⑥以哀景写乐情 ⑦以乐景写乐情 ⑧以哀景写哀情
(3)怎样写景
①从多种感觉写; ②动静搭配写 ; ③总分结合写;
④借助修辞方法写; ⑤借助联想想象写
2、规范答题
鉴赏诗歌 “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
【步骤一】 明手法
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 “情与景”的关系即表现手法。
【步骤二】 详解析
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
【步骤三】 谈效果、表感情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四、难点研学
1.高考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三步答题)
2、牛刀小试
(2011年全国卷)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规范答题】
(第一步):(1)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明手法)
(第二步):(2)借荒郊、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景物,营造了凄凉败落的氛围。(详解析)
(第三步):(3)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表情感)
五、练习固学
1、(2019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析】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黄昏时分,渡口边的驿亭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规范答题】
①本诗前两联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②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③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2、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规范答题】
(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课程设计,教师引导,教师总结,教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背景,古今异义,虚词,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