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功与功率 学案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功与功率 学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功与功率 学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功与功率 学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维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章素养概述
    〔情 境 导 入〕
    自然界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外力做功对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影响?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转化?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又遵守怎样的规律?这一章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内 容 提 要〕
    本章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功和能的概念,得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故本章可以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本章可以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节):主要学习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2节~第3节):主要学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学习应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第4节~第5节):主要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章的重点是功、功率、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两个重要规律;难点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应用。
    〔学 法 指 导〕
    1.在学习功、功率时,要在复习初中知识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对于功,先复习公式W=Fs,然后扩展为W=Fscsθ。对于功率,先复习初中的P=eq \f(W,t),然后,分析汽车等交通工具运动问题,展开为P=Fv。
    2.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时,要紧抓功能关系这一线索,从动能的决定因素及动能发生变化时对应哪些因素变化和相应的外部原因上进行分析、讨论,不要将动能和动能定理分开学习。在学习时特别要注意解题的方法,注意总结解题中的注意事项。如: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判断每一个力是否做功,掌握求合外力的功的方法,然后进行适量的训练。这样,既关注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在学习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通过身边的事例,充分认识动能、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进而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而讨论守恒条件应该成为学习的重点,也是能否正确理解和使用该定律的关键。
    4.解决力学问题,同学们往往习惯于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以为这样具体可信,而不习惯于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思想来分析,但是学习了本章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往往会给力学问题的解决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培养自己从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KKK第一节 功与功率
    目标体系构建
    明确目标·梳理脉络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公式W=Flcs α,理解正、负功的含义。
    3.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
    【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教材梳理·落实新知
    知识点 1 功
    1.功的公式:W=__Flcs_α__。
    2.公式描述: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__乘积__。
    3.功是标量。
    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焦耳__,简称__焦__符号是__J__。
    5.功的正负判断
    6.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__代数和__。
    知识点 2 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__快慢__。
    2.定义:做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__比__。
    3.定义式:P=__eq \f(W,t)__。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瓦特__,简称__瓦__,符号是__W__。
    5.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P=Fv,其中F沿物体的__速度__方向
    ①当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②当v为瞬时速度时,P为瞬时功率。
    ③应用: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__反比__。
    预习自测
    『判一判』
    (1)因为功有正负,所以功是矢量。(×)
    (2)当起重机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重物时,钢绳的拉力对重物不做功。(√)
    (3)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不动时,人累得气喘吁吁,人对杠铃做了功。(×)
    (4)静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还可能不做功。(√)
    (5)由公式P=eq \f(W,t)知,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6)做相同的功,用时短的做功较快。(√)
    (7)发动机不能在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情况下长时间工作。(×)
    『选一选』
    如图所示,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水平的力匀速推动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走同样的位移(推箱的速度大小如图中所注),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C )
    A.大人做的功多
    B.小孩做的功多
    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因为木箱匀速运动,小孩和大小所用的推力相等,又所走的位移相同,所以做功一样多,C选项正确。
    『想一想』
    下图为某品牌家用轿车中用于改变车速的排挡。手推变速杆到达不同挡位,可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从“1~5”逐挡速度增大,R是倒车挡。试问轿车要以最大动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哪一挡?为什么?
    答案:1;根据P=Fv,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
    课内互动探究
    细研深究·破疑解难
    探究
    对功的理解
    ┃┃情境导入■
    下面几幅图片中人或机械做了功的有哪几幅?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人推小车运动,人对小车做了功;人推汽车,汽车没动,人对汽车没做功;起重机吊起货物,起重机对货物做了功。做功的大小与力以及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大小有关。
    ┃┃要点提炼■
    1.功是过程量:描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在空间上的累积,它总与一个具体过程相联系。
    2.做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如图甲所示,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杠铃没有发生位移,所以举杠铃的力对杠铃没有做功。
    如图乙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重力对球做的功为零。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它总是与一个具体的过程相联系,因此,功是一个过程量。同时功与具体的某一个力或某几个力对应,学习时要注意是哪一个力或哪几个力的功,以及所对应的过程。
    3.功的单位
    焦(J),1 J=1 N×1 m=1 N·m
    4.对公式W=Flcsα的理解
    对公式W=Flcsα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力F在位移l方向上的分力Fcsα与位移l的乘积;另一种是力F与在力F方向上的位移lcsα的乘积。
    特别提醒
    (1)式中F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
    (2)式中的l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的方向与l的方向间的夹角。
    (3)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l、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4)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做工”不一样。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泛指一切消耗脑力和体力的过程。因而有“做工”不一定“做功”,“做功”一定“做工”。
    ┃┃典例剖析■
    典题1 根据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工人扛着行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时,工人对行李做正功
    B.工人扛着行李从一楼走到三楼,工人对行李做正功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的功大小相等,并且其代数和为0
    D.在水平地面上拉着一物体运动一圈后又回到出发点,则由于物体位移为0,所以摩擦力不做功
    思路引导:(1)注意“做功”与“做工”的区别,A选项中,工人在“做工”。
    (2)C选项中,要注意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大小不一定相等,符号也不一定相反。
    解析:选项A中,由于行李受力平衡,工人对行李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与行李的运动方向始终垂直,故对行李不做功,选项A错误;在选项B中,工人对行李的作用力与行李的运动方向夹角为锐角,故对行李做正功,选项B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二者对不同的物体做功,两个受力物体的位移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选项C错误;D选项中,摩擦力是变力,且总与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当物体回到出发点后,虽然物体位移为0,但摩擦力仍对物体做了负功,故选项D错误。
    ┃┃对点训练■
    1.如图所示,用同样的力F拉同一物体,在甲(光滑水平面)、乙(粗糙水平面)、丙(光滑斜面)、丁(粗糙斜面)上通过同样的距离,则拉力F的做功情况是( C )
    A.甲中做功最少 B.丁中做功最多
    C.做功一样多D.无法比较
    解析:各种情况下拉力做的功都是F·L,故选C。
    探究
    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前面的人向前拉车,后面的人向后拉车,两个人分别对车做了什么功呢?
    提示:前面的人对车做正功,后面的人对车做负功。
    ┃┃要点提炼■
    正功与负功
    特别提醒
    (1)某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正值)。例如,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功-5 J,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
    (2)功是标量,功的正负号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功的多少,在比较功的多少时,只比较功的绝对值,不看功的正负号。例如-8 J的功要比7 J的功多。
    ┃┃典例剖析■
    典题2 (多选)如图所示,在加速向左运动的车厢中,一人用力向前推车厢(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人对车厢做正功 B.车厢对人做负功
    C.人对车厢做负功D.车厢对人做正功
    思路引导:本题涉及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做功正、负的判断问题,要认真分析题中给出的物理情境,搞清哪些力对物体做功,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受力分析要全面。在解题中不要只分析人对车的推力做功,而漏掉了人对车厢底部摩擦力做功的分析。
    解析:
    先确定人对车的作用力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方向,这里人对车除有手对车的推力F1外,还有个容易被疏忽的力:脚对车厢地板的水平作用力F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1做正功,F2做负功。由于车厢水平方向除这两个力外还受其他力的作用,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做功正负难以确定。于是将研究对象转换为受力情况简单的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车厢壁给人向后的推力F1′和车厢地板对人向前的作用力F2′。这两个力的合力使人产生向左运动的加速度,合力对人做正功,表示车对人做正功,所以人对车做负功,故选项C、D正确。
    ┃┃对点训练■
    2.(2020·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甲为一女士站立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如图乙为一男士站立在履带式自动人行道上正在匀速上楼。下列关于两人受到的力做功判断正确的是( A )
    A.甲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B.乙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C.甲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D.乙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解析:图甲中支持力竖直向上,对人做正功,A正确;图乙中支持力垂直履带斜向上,对人不做功,B错误;图甲中摩擦力为零,C错误;图乙中摩擦力沿履带向上,对人做正功,D错误。
    探究
    对公式P=eq \f(W,t)和P=Fv的理解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人爬相同的楼,他们的重力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功率相同吗?
    提示:两个人重力做的功相等,但年轻人爬得快,用的时间少,重力做功的功率大。
    ┃┃要点提炼■
    1.公式P=eq \f(W,t)和P=Fv的比较
    2.P=Fv中三个量的制约关系
    特别提醒
    1.求平均功率时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或哪一个过程的平均功率。
    2.公式P=Fv仅适用于F与v方向相同的情况,若F与v方向不同,则用P=Fvcsα来计算功率,其中α是F与v的夹角。
    ┃┃典例剖析■
    典题3 如图所示,质量为m=2 kg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已知:sin37°=0.6,cs37°=0.8,g取10 m/s2。求:
    (1)前2 s内重力做的功。
    (2)前2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3)2 s未重力的瞬时功率。
    思路引导:(1)求前2 s重力做的功,关键是计算物体的位移,确定重力与位移的夹角。
    (2)前2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用公式eq \x\t(P)=eq \f(W,t)求解。
    (3)2 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用公式P=Fv·csα求解。
    解析:(1)木块所受的合外力
    F合=mgsinθ-μmgcsθ=mg(sinθ-μcsθ)=2×10×(0.6-0.5×0.8)N=4 N
    木块的加速度a=eq \f(F合,m)=eq \f(4,2)m/s2=2 m/s2,前2 s内木块的位移
    l=eq \f(1,2)at2=eq \f(1,2)×2×22 m=4 m
    所以,重力在前2 s内做的功为W=mglsinθ=2×10×4×0.6 J=48 J。
    (2)重力在前2 s内的平均功率为P=eq \f(W,t)=eq \f(48,2) W=24 W。
    (3)木块在2 s末的速度v=at=2×2 m/s=4 m/s
    2 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sinθ=2×10×4×0.6 W=48 W。
    ┃┃对点训练■
    3.如图甲所示,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g取10 m/s2)( B )
    A.物体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4 s末F的功率大小为42 W
    C.F的大小为21 N
    D.4 s内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42 W
    解析:由速度—时间图像可得加速度a=0.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2F-mg=ma
    F=eq \f(mg+ma,2)=10.5 N,P=F·2v=10.5×2×2 W=42 W,eq \x\t(P)=eq \f(W,t)=eq \f(Fs,t)=eq \f(10.5×2×4,4) W=21 W。
    探究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情境导入■
    汽车以不同的方式启动,一次保持发动机的功率不变,一次保持加速度不变,请思考:
    (1)发动机的功率不变时,汽车的加速度能否保持不变?
    (2)汽车的加速度不变时,发动机的功率能否保持不变?
    提示:(1)根据P=Fv,功率不变,速度增大时,牵引力必定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汽车的加速度减小;(2)加速度不变,则牵引力不变,由P=Fv可知,随着速度的增大,发动机的功率不断增大。
    ┃┃要点提炼■
    1.以恒定功率启动:
    (1)运动过程分析
    (2)这一过程的P-t图像和v-t图像如图所示:
    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1)运动过程分析
    (2)这一过程的P-t图像和v-t图像如图所示:
    3.机车启动问题中几个物理量的求法:
    (1)机车的最大速度vm的求法:机车达到匀速前进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f,故vm=eq \f(P,F)=eq \f(P,Ff)。
    (2)匀加速启动持续时间的求法:牵引力F=ma+Ff,匀加速的最后速度v′m=eq \f(P额,ma+Ff),时间t=eq \f(v′m,a)。
    (3)瞬时加速度的求法:据F=eq \f(P,v)求出牵引力,则加速度
    a=eq \f(F-Ff,m)。
    特别提醒
    (1)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并未达到整个过程的最大速度vm。
    (2)P=Fv中因为P为机车牵引力的功率,所以对应的F是牵引力并非合力,这一点在计算时极易出错。
    ┃┃典例剖析■
    典题4 两轮平衡车(如图所示)广受年轻人的喜爱,它的动力系统由电池驱动,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为P0,小明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恒为Ff。已知小明和平衡车的总质量为m,从启动到达到最大速度的整个过程中,小明和平衡车可视为质点,不计小明对平衡车做的功。设平衡车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是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A )
    A.平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eq \f(P0,Ff+ma)
    B.平衡车运动过程中所需的最小牵引力为F=ma
    C.平衡车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t0=eq \f(P0,Ff+maa)
    D.平衡车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vm=eq \f(P0,Ff+ma)
    思路引导:(1)汽车匀加速结束时的最大速度v=eq \f(P0,F),整个过程的最大速度vm=eq \f(P0,Ff),v<vm
    (2)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eq \f(v,a),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tm>t。
    解析:平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则根据P0=Fv可得匀加速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eq \f(P0,F)=eq \f(P0,Ff+ma),选项A正确;当平衡车的加速度为零时,牵引力最小,此时F=Ff,选项B错误;平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t=eq \f(v,a)=eq \f(P0,Ff+maa),匀加速直线运动结束后,平衡车加速度减小,继续加速,最后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达到最大速度,此时vm=eq \f(P0,Ff)>v,可知平衡车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t0>eq \f(P0,Ff+maa),选项C、D错误。
    ┃┃对点训练■
    4.(多选)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 5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2×103 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取g=10 m/s2)则( BCD )
    A.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4×103N
    B.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6×103N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30 m/s
    解析:f=kmg=2×103 N,前5 s内a=eq \f(Δv,t)=2 m/s2
    由F-f=ma得F=f+ma=6×103 N,故A错B对;P额=Fv=6×103×10 W=60 kW,C对;vmax=eq \f(P额,f)=30 m/s,D对。
    核心素养提升
    以题说法·启智培优
    易错点:混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案例 (多选)质量为3 kg的物体,从高45 m处自由落下(g取10 m/s2),那么在下落的过程中( AC )
    A.前2 s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为300 W
    B.前2 s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为675 W
    C.第2 s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600 W
    D.第2 s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900 W
    易错分析:分不清是求一段时间的平均功率还是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同时对时间和时刻概念理解不清造成错选。
    正确解答:前2 s内物体下落h=eq \f(1,2)gt2=20 m,重力做功的功率P1=eq \f(mgh,t)=eq \f(30×20,2)W=300 W,A正确,B错误;第2 s末物体的速度v=gt=20 m/s,此时重力的功率P2=mgv=600 W,C正确,D错误。
    素养警示
    若求平均功率,需明确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可由公式P=eq \f(W,t)或P=Feq \(v,\s\up6(-))来计算。若求瞬时功率,需明确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位置,再确定该时刻或该位置的速度,应用公式P=Fv,如果F、v不同向,则投影到相同方向再计算。
    夹角α
    csα
    功W
    说明
    α=eq \f(π,2)
    csα=0
    W=0
    力F对物体__不__做功
    0≤α0
    W>0
    力F对物体做__正__功
    eq \f(π,2)

    相关学案

    2021学年1 功与功率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功与功率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正功和负功,总功的计算,几种常见力做功的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第2课时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功率,功率与力,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功与功率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维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