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含解析专题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与手工业的发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与手工业的发展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亿,58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51.(2020·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解析:根据所学井田制的知识可知,其为土地国有制,根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换”可知,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D项;既然是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从材料“三年一换土易居”的规定中无法看出其收获是否全部上缴国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答案:D2.(2020·江苏卷)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表明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选C项;材料内容说明江西新干出土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的结论,排除A项;“更无使用之痕”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排除B项;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3.(2020·北京卷) 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解析:从两幅图片及注释对比来看,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的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零售与服务业等部分的分布相对分散,这说明的是当时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营种类的变化,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监管相对放松,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4.(2020·江苏卷)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解析:“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表明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故选D项;“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表明农村出现雇佣劳动现象,但是无法得出基本普及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表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排除B项;材料表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材料没有涉及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排除C项。答案:D5.(2020·山东威海高三一模)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著作内容《国语》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庄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孟子》深耕易耨(锄草)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解析:题干中的农业记载认为深耕之后的土地平整、锄草有助于农业发展,这种理念较为先进,故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题干未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C项;题干记载内容是关于精耕细作的,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答案:B6.(2020·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下图是三彩载乐骆驼俑,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朝古墓。它的现身令人遐想无限。这尊古器( )A.实证了手工业彩瓷技术臻于佳境B.再现了当时市民文化的丰富繁荣C.折射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盛况D.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素来发达解析:图片中唐三彩(陶器),以骆驼载着服饰多样、乐器不同的乐师们等信息,折射出当时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故C项正确;唐三彩属于陶器,不是唐代彩瓷技术最高水平的实证,故A项错误;唐三彩陶俑上面乐器演奏盛况不能体现市民文化的丰富繁荣,也不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素来发达的体现,故B、D两项错误。答案:C7.(2020·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见下表。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表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1700110014001600170018003.27亿2.07亿3.20亿3.74亿5.79亿6.79亿11.24亿1.70亿 3.01亿3.50亿5.45亿6.10亿8.14亿0.60亿0.58亿1.00亿0.75亿2.00亿1.50亿3.40亿18.35%~35.29% 27.05% 31.25%~33.22%20.05%~21.43%34.54%~36.70%22.09%~24.59%30.25%~41.77%——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解析:(1)特点:从材料中的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缓慢;从不同时期来看,具有阶段性;从总数来看及同一时期的对比来看,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2)因素: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明清时期,关于经济因素可从生产工具的改进、荒地的开垦、高产作物的引进、赋税制度的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增长缓慢;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2)①生产工具进步,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②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③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④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与练:第5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与手工业的发展 巩固练(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工业革命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0宋明理学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