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含解析专题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6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6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共4页。
课时跟踪练6
1.(2020·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三6月仿真)2020年受疫情影响,“地摊经济”突然火了起来。据考证,地摊集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兴起,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这个时代商业发展的写照,下列情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 )
①富足的巨商 ②繁荣的商业中心 ③“市井”商业区 ④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有的城市出现被称为“市井”的商业区,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指的是草市,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包含④的D项与涵盖不全的A、B两项。
答案:C
2.(2020·天津塘沽一中高三复学)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
C.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解析: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故A项错误;“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只是加剧了南方人地矛盾,北方则是缓和了,故B项错误;唐代北方户数占54.5%,北宋北方户数减少到40.9%,这体现不出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南方户数由唐代的45.5%,增长到北宋的59.1%,这说明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20·天津红桥区高三一模)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没有谈及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故排除B项;官府因为有所需求才取办于市镇,无法判定政府扶持市镇,排除C项。
答案:D
4.(2020·江苏苏北四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如图为北宋燕文贵所画《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该图反映宋代( )
A.都市商业高度繁荣 B.草市交易通宵达旦
C.专业市镇贸易发达 D.坊市制度逐步形成
解析:《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说明北宋时期都市汴京商业高度繁荣,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汴京城内商业繁荣的景象,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汴京城内商业繁荣景象,无法体现专业市镇,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坊市制度逐渐形成,排除D项。
答案:A
5.(2020·山东威海高三一模)下表为乾隆、嘉庆时期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这表明当时经济领域( )
地区 | 特点 |
江苏松江府 | 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 |
太湖地区 | 环太湖诸山,乡人比户蚕桑为务 |
四川荣昌 | 南北一带多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 |
广东地区 | 商人“春以糖本分与种蔗之农,冬而收其糖利” |
A.地区分工比较明显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C.商帮经济发展迅速 D.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解析:材料提及不同地区均有各自的特色产业,比如松江的纺织、太湖的桑蚕、荣昌的麻、广东的糖,说明地区分工比较明显,故选A项;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必然伴随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但材料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B项;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中并未提到,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农产品的买卖,无法体现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排除D项。
答案:A
6.(2020·浙江精诚联盟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南宋临安城的流动小贩在夜市中往往“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者,至三更绝”,小贩们还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
①城市管理关注民生 ②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③都市商品经济发达 ④草市在城中普遍出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南宋临安城中的小贩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轨迹,如夜市“至三更绝”、送货上门说明当时都市商业发达,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同时也证明当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管理相对宽松,能够顾及民生,故C项正确;A项概括不全,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都城内部商业活动,草市位于城市之外,排除B、D两项。
答案:C
7.置身于一个商品和货币、物资与人员、知识与宗教频繁而紧密地往来的时代,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可能自外于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官方档案中可以看出,从顺治到乾隆期间至少有50件档案内容为与俄罗斯贸易的,其中贸易线路涉及从东北的黑龙江、嫩江、北京、张家口、鄂尔多斯、伊犁、哈萨克整条草原丝绸之路的商道……《华事夷言》中记载道:“因陆路所历风霜,故其茶味反佳。非如海船经过南洋暑热,致茶味亦减。”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一文中也专门指出,恰克图贸易中的中国茶叶“大部分是上等货,即在大陆消费者中间享有盛誉的所谓商队茶,不同于由海上进口的次等货”。
材料二 明清两代都实行过海禁政策,给沿海人民甚至国计民生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地方大员多以“开洋”为主要筹划。“莫若另为立法,将商人出洋之禁稍为变通,方有大裨于国计民生也”……通过数件珍贵的明天启、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有关海禁事宜的题行稿,可知明代长期坚守的海禁政策至明末清初已与日益增多的对外贸易需求相悖。1685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创立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大海关,清廷实行开海通商政策。
材料三 1761年,广东巡抚托恩多上奏“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抚恤遇难水手折”,请求按照惯例,给予朝贡各国或外洋各国来中国贸易的商船予以灾难救助。从明清时代对朝贡体系和外洋贸易的维护来看,中国制定了明确的有关维护这一范围广阔的贸易秩序的措施与政策(《大清会典》在“朝贡”条目下设有专门的“周恤”“拯救”等内容,具体规定了朝贡贸易或者自由贸易中发生的疾病、死难、飘风、飘海等灾难事件中的救助责任与赏罚措施)。这些共同遵守的法令与政策,是地区贸易秩序存在并得以维持、延续的重要因素。其间蕴含的互通、平等、周济的贸易精神,在现代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鱼宏亮《明清丝绸之路
与世界贸易网络》
(1)根据材料一学者的研究运用了什么类型的史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为了强化这些结论,还需要什么类型的史料作为辅助?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初开海通商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大清会典》中关于“朝贡”的规定有何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
解析:(1)根据“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官方档案”可得出文献史料。结论:根据“其中贸易线路涉及从东北的黑龙江、嫩江、北京、张家口、鄂尔多斯、伊犁、哈萨克整条草原丝绸之路的商道”可得出清代草原丝绸之路繁荣(与俄罗斯的陆上贸易频繁);根据“因陆路所历风霜,故其茶味反佳。非如海船经过南洋暑热,致茶味亦减”可得出陆路运输的茶叶比海运的茶叶口味更佳;根据“即在大陆消费者中间享有盛誉的所谓商队茶,不同于由海上进口的次等货”得出商队茶比海运国家茶更具竞争力。结合所学要得出还需要实物史料作为辅助。(2)原因:根据“给沿海人民甚至国计民生都带来严重后果”得出海禁严重损害了国计民生;根据“可知明代长期坚守的海禁政策至明末清初已与日益增多的对外贸易需求相悖”得出对外联系的日趋紧密(对外贸易的需求增多)。作用: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有维护地区贸易秩序;传达互通、平等、周济的贸易精神。(3)结合材料信息可从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经济在世界的分量、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作答。
答案:(1)文献史料。
结论:清代草原丝绸之路繁荣(与俄罗斯的陆上贸易频繁);陆路运输的茶叶比海运的茶叶口味更佳;商队茶比海运国家茶更具竞争力。
实物史料。
(2)原因:海禁严重损害了国计民生;对外联系的日趋紧密。(对外贸易的需求增多)
作用:维护地区贸易秩序;传达互通、平等、周济的贸易精神。
(3)因素: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以及本国政治经济情况;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与他国力量的对比;各个时期国内的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7启蒙运动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是有关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主张,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5工业革命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9罗马法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就私人下水道,古罗马裁判官规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