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综合训练题
展开1.据记载,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提供的研究费用,为800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60磅)。亚历山大还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这主要说明( )
A.专制集权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亚里士多德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亚历山大是古代世界最重视科技的国王
D.亚里士多德的卓越与亚历山大密切相关
2.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展开会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也随之东传。这表明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是( )
A.文化融合B.武力扩张
C.商品交换D.海外移民
3.据史学家记载,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与文化上的胜利,比之马其顿的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 )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马其顿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4.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
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5.蒙古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至元十六年(1279年),“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 )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B.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D.元朝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
6.“蒙古征服显然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西征在传播并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一段时间内,整个亚洲与西欧可以自由交往,条条道路都开通了,每个国家的代表都出现于哈剌和林宫廷中。……罗马教皇、印度佛教僧侣、波斯、意大利、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贾,还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学者和数学家都纷至沓来,云集于蒙古朝廷。”蒙古征服引人注目的原因是( )
①促进了被征服地区思想观念的更新
②促进了不同地区商贸交往
③鼓励宗教和学者传播知识
④推动东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课时作业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解析:材料“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提供的研究费用”“亚历山大还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表明,亚历山大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这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卓越与亚历山大密切相关,D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没有可供比较的内容,由材料无法看出亚历山大是否为古代最重视科技的国王,C项错误。
答案:D
2.解析:据材料关键词“会战”“征战”“征服”等可知,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扩展方式,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答案:B
3.解析:材料“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科学与文化上的胜利”说明马其顿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D项正确;材料“希腊科学与文化上的胜利”说明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成功的,A项错误;马其顿征服了希腊,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C项错误。
答案:D
4.解析:巴托尔德意在强调蒙古帝国建立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帝国建立的直接表现,不是意义,故均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答案:B
5.解析:材料“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反映出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B项正确;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土地、人口、财富等为目标,而非“以争夺工匠为目标”,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蒙古统治者对工匠技艺的重视,并非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C项错误;元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火炮技术,D项错误。
答案:B
6.解析:据材料“西征在传播并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可知①正确。据材料“罗马教皇、印度佛教僧侣、波斯、意大利、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贾,还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学者和数学家都纷至沓来,云集于蒙古朝廷”可知,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
答案:D
7.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让商人自由经商”“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始辟其路”“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了鼓励通商,拓展疆域,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等措施。第二小问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对促进帝国境内贸易发展,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2)第一小问方式,根据材料二“亲征花剌子模”“进军撒麻耳干”“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可知,蒙古帝国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主要有战争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前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以战争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交往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答案:(1)措施:拓展疆域,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
历史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2)方式:战争与和平。表现:前期以战争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交往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立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