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014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014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014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含解析新人教版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数码分别是( )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①②③
2.②过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 )
A.科技水平差异B.自然资源差异
C.工资水平差异D.市场规模差异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序列地区不变,不同的时间生产不同的产品,为产业升级;②序列产品始终不变,随时间的不同,产品生产的地区不同,为产业转移;③序列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为区域产业分工。故图中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数码是①②③。第2题,服装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为控制生产成本,追求最大效益,积极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因而工资水平是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考虑因素。
山东R科技集团是我国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是我国纺织业的龙头企业。在企业生产方面,该集团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宁夏、新疆等地,并建立了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产品远销欧洲。未来R科技集团还要将生产基地向南亚和东南亚转移。据此完成第3~5题。
3.R科技集团能成为我国纺织业的龙头企业的原因是( )
A.生产规模大B.创新能力强
C.生产分布广D.企业历史悠久
4.R科技集团在宁夏和新疆布局部分生产线主要是因为( )
A.当地劳动力丰富
B.当地原料和能源充足
C.国家政策优惠
D.当地土地成本低
5.未来R科技集团还要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与国内相比,这些地区的主要优势是( )
A.原料更充足B.距离市场近
C.生产成本低D.交通便利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3题,R科技集团有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和设计中心,所以科技创新能力强是该集团成为龙头企业的主要原因。第4题,宁夏和新疆能源充足,棉花和羊毛等原料充足,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是R科技集团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宁夏和新疆的主要原因。第5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企业面临着土地价格升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条件,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水平较低,土地价格低,所以劳动力导向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南亚和东南亚。
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
A.压缩煤炭开采规模B.转移机械制造工业
C.关闭化工化肥工业D.重组建筑材料工业
7.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是( )
A.环保产业群B.服务业产业群
C.制造业产业群D.服装业产业群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该基地是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链,其他产业都是围绕煤炭产业发展起来的,去产能的关键是压缩煤炭开采规模。故选A项。第7题,从图中各产业的联系来看,去产能后,由于煤炭开采的压缩,与煤炭相关的环保产业群、与煤炭开采相关的机械设备业、为煤炭职工服务的服装业都会受到冲击,而大量下岗职工使得当地劳动力丰富,可以为服务业产业群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其发展。故选B项。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9.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欧洲东部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C项正确;欧洲西部地区人才众多,基础设施完善,高科技产业较多,故A、B、D三项错。第9题,制造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向东转移后,可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D项正确;制造业需要劳动力较多,转移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A项错;西部科技发达、交通通信畅通,研发中心会留在西部地区,B项错;制造业转移后,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C项错。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甲、乙两省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与乙省相比,甲省( )
A.经济水平较低
B.对外交通较便捷
C.土地面积较小
D.工业总产值较高
11.近年来,发生在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 )
A.促进甲省城市化进程
B.导致甲省人口外迁增加
C.加大乙省的环境压力
D.缩小乙省南北经济差距
答案:10.A 11.A
解析:第10题,比较两图,可以看到甲省制造业就业人数明显低于乙省,说明甲省经济水平较低,对外交通较差,工业总产值较低。甲省土地面积较大。第11题,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可以促进甲省城市化进程,A项正确。产业转入,导致甲省人口外迁减少,B项错。制造业迁出,可以减轻乙省的环境压力,C项错。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与缩小乙省南北经济差距无关,D项错。
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显示( )
A.廊坊指数大小与距离北京远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13.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之间的联系
14.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河北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
①减少能源消耗 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升级 ④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12.B 13.A 14.B
解析:第12题,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故A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故C项错误;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故D项错误;各城市等级及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故B项正确。第13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河北省的环境质量,不可取,故C项错误;天津经济外向性强,可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故D项错误;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京、津形成在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的双引擎,故A项正确;河北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故B项错误。第14题,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将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③④对。承接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会增加能源消耗,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①②错。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7—2010年,制造业产值增加了45%,劳动生产率增幅高达214.8%。2012年,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技术为核心,重新树立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把部分制造业企业迁回美国本土,但是面临国内缺少成套的产业链、科技公司外包、成本指数较高等问题。上图示意2014年部分国家制造业成本指数。
(1)说明美国制造业成本指数较高的原因。
(2)指出美国制造业企业迁回本土的优势条件。
(3)简述“再工业化”战略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劳动力成本高;环保意识强,环境压力大,环境保护成本高;出口产品的运输距离增大,运输成本高;重新建设投资大;生产协作条件差等。
(2)灵活完善的市场体系;劳动力素质高;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等。
(3)提供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美国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等。
解析:第(1)题,美国制造业成本指数较高的原因,可以从劳动力成本、环境、运输、投资等方面回答。第(2)题,美国制造业企业迁回本土的优势条件,可以从技术、交通、政策、市场等方面回答。第(3)题,“再工业化”战略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从提供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等方面回答。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图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说明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分别说出三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
答案:(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距离近)。
(2)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等。
解析:第(1)题,从劳动力、地价、资源、土地空间、工业基础、交通等方面分析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第(2)题,从研发和总部需具备的科技、人才、社会协作、经济条件等角度分析留在北京的原因。第(3)题,从京津冀三地各自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三地协同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规范练47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新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S集团研发的专利多数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3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