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015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015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015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右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图示省级行政区最相符的是( )A.江苏 B.河南 C.山西 D.新疆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级行政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A 2.D 3.A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级行政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级行政区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该省级行政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上升快,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应为江苏省。A项正确。第2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级行政区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但发展并不同步;与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D项正确。第3题,该省级行政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化。A项正确。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6题。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5.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①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4.B 5.D 6.C解析:第4题,生态农业是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本题中有花卉、蔬菜种植业,也有鱼塘、养殖场(畜牧业),故为生态混合农业。第5题,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环境代价,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第6题,我国纬度跨度较大,热量差异大,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模式多样,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青贮玉米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以生产鲜秸秆为主,最佳收获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而非完熟期以后)。青贮玉米相比籽实玉米,其植株高大(2.5~3.5米),产量高,比籽实玉米营养更丰富。2015年我国河北、黑龙江等省推广青贮玉米种植。据此完成第7~9题。7.推广青贮玉米最有利于保证黑龙江农民增收,其主要原因是青贮玉米( )A.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B.对热量条件要求较小C.较籽实玉米更富营养 D.可种植的范围更广大8.推广青贮玉米种植将使得其生产地域( )A.形成饲料+乳肉+经济作物的模式B.缩减农业对劳动力的使用量C.降低农业生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D.小型家庭农场模式更具优势9.推广青贮玉米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其主要原因是( )A.降低了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B.减少了燃烧秸秆导致的污染C.土地上交替发展养殖和种植D.对牲畜粪便集中无害化处理答案:7.B 8.A 9.B解析:第7题,黑龙江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常会导致农业收成不稳定,青贮玉米对热量挑剔小,生长期热量条件易于保证,有利于农民增收。第8题,青贮玉米可以做优质饲料,扩大种植能推动养殖业发展,形成综合农业模式。第9题,推广青贮玉米,使得玉米在籽实期以前即可收获,无秸秆残余,避免了原来收获玉米后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的污染。“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第10~12题。10.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11.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C.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12.四川是茶的发源地,但中华传统名茶多产自我国东部地区,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为提升“川茶”品牌影响力,四川应( )A.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茶叶质量B.推广机械生产,降低生产成本C.挖掘文化内涵,改进生产工艺D.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答案:10.A 11.C 12.C解析:第10题,“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第11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第12题,四川是茶的发源地,但中华传统名茶多产自我国东部地区,说明四川的茶叶制作技术水平较低,茶叶的品质不高,所以挖掘文化内涵,改进生产工艺,有利于提升“川茶”品牌影响力。二、综合题(共52分)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蜜蜂对气温敏感,活跃期适宜气温为15~25℃。蜜蜂从胶源植物采集树脂,分泌蜂胶(富含天然抗生物的蜡状物质)并涂抹在蜂巢内外,使蜂巢不受细菌、病毒和虫类等侵袭。蜂胶是一种珍贵的保健品生产原料。巴西阿拉戈斯(下图)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经济落后。自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发展养蜂业,采集优质蜂胶供出口。近年来,当地种植园主雇佣蜂农带蜜蜂给瓜果授粉。21世纪以来,中国以蜂胶为原料的产业发展迅速,但浙江等省份的养蜂业日渐衰落,从阿拉戈斯进口的蜂胶逐年增加。(1)与浙江相比,分析阿拉戈斯养蜂的有利自然条件。(2)阿拉戈斯蜂胶品质较浙江优良,从气候角度解释其原因。(3)说明阿拉戈斯种植园雇佣蜂农蜜蜂授粉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问题①:说明阿拉戈斯为改变以蜂胶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应采取的措施。问题②:针对蜂胶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请为浙江蜂胶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阿拉戈斯地处10°S附近,水热条件更优越,四季皆有丰富的蜜源和胶源植物;全年高温,蜜蜂活跃期较长。(2)阿拉戈斯全年湿热,细菌、病毒、虫类繁殖较快;蜜蜂为了抵御病菌的侵袭,分泌出天然抗生物含量更高的蜂胶。(3)提高瓜果品质,促进种植园增产增收;扩大蜜源和胶源,增加蜂蜜和蜂胶产量;拓展蜂农的收入渠道;促使蜂胶出口量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问题①:招商引资,为扩大蜂胶产业规模提供资金;建立研发机构,为开发多样化蜂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市场调研,为蜂胶产业发展拓展市场;注重胶源树种的保护与人工种植,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问题②:保证优质的原料来源(如进口优质的蜂胶、大力推广使用无污染的集胶器等);改善蜂胶加工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功效;制定行业产品标准和产品分级;加大蜂胶产品的科研投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解析:第(1)题,阿拉戈斯养蜂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结合蜜蜂的生长习性与两地的气候状况及胶源进行分析。第(2)题,主要从阿拉戈斯的气候对蜜蜂分泌蜂胶的影响分析。第(3)题,主要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分析,包括对瓜果及蜂胶两方面的影响。第(4)题,主要从丰富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提高知名度、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分析。14.(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1为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图。产业相似度是指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产业完全一样,其相似度为1。图2为1997—201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相似度变化图。图1图2(1)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2)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相似度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请你为降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相似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地形开阔,便于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平原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农副产品;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人口集聚。(2)产业相似度高,产业结构趋同。有利:可以充分发挥产业的区域集聚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协作和联系。不利:可能产生技术、资源等的相互封锁和恶性竞争;不利于地区间产业的互补和合作。(3)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城市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发展特色经济。解析:第(1)题,从地形对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农副产品供应影响的角度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第(2)题,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评价其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第(3)题,从产业分工、合作等角度提出降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相似度的合理建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05 地球的自转 含解析 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地的位置为,飞机在中点上空时,当地的区时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02 地图 含解析 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2 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