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2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7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酸和碱 同步练习
展开一、 酸
1.酸的定义
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2.常见的酸
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和硝酸(HNO3),调味常用到醋酸(CH3COOH),汽水等饮料中含有碳酸(H2CO3)、柠檬酸,水果中含有果酸。
3.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4.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
(1)浓盐酸的特性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学名氢氯酸。盐酸属于混合物,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显黄色。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瓶口会出现大量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因此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会使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可用作干燥剂,干燥不和它反应的气体,如O2、H2、CH4、CO2等酸性或中性气体。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吸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应密封保存。
② 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植物纤维、人的皮肤等物质中的氢、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使其炭化、变黑。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③ 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酸的通性
归纳总结:①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其水溶液电离出来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② 酸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即酸根离子)不同。
难点解析: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不能体现出酸的通性,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两者分别是酸根阴离子Cl-、SOeq \\al(2-,4)和Ag+、Ba2+结合成沉淀的反应,因此属于盐酸、硫酸的个性,不属于酸的通性。
6.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鉴别和盐酸、硫酸的区别
(1)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鉴别
(2)盐酸和硫酸的区别
盐酸和硫酸的区别,可充分利用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稀盐酸的挥发性及硫酸与盐酸酸根离子的不同加以比较。
难点解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一般不用硝酸银,因为硝酸银分别与两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硫酸银。硫酸银微溶,能溶解在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硝酸中,因此选择钡离子检验就没有干扰了。在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氯离子需先排除另两种离子的干扰。
二、 碱
1.碱的定义
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2.常见的碱
化工生产中常用到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此外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氢氧化铝[Al(OH)3]等。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特性
(1)氢氧化钠的特性
① 腐蚀性: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小心。如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② 易潮解:固体(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叫作潮解。可以用来干燥不和它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氨气等中性或碱性气体。不能将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放在纸上或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防止腐蚀托盘。
③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难点解析: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问题
① 检验NaOH是否变质:实质是检验COeq \\al(2-,3)。能和COeq \\al(2-,3)反应产生明显现象,但不能和OH-产生同样现象的离子有Ba2+、Ca2+、H+。
② 探究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质是在有COeq \\al(2-,3)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是否有OH-,方法: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除尽COeq \\al(2-,3)。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OH-,若溶液变红,则仍有NaOH,溶液部分变质;若溶液仍为无色,则NaOH溶液全部变质。
(2)氢氧化钙的特性
① 腐蚀性:具有较强的腐蚀性;② 微溶于水;③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碱的通性
归纳总结:①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其水溶液电离出来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② 碱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不同。
难点解析:碱的通性是对可溶性碱而言的,不溶性碱仅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属于碱的通性,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过程,氢氧根离子没有参与反应,因此属于氢氧化钙的特性。判断是否是碱的通性还可用另一种方法,即任意换一种可溶性碱,如反应还能进行则是碱的通性。
三、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酸碱指示剂
(1)定义: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2)指示剂的显色规律
难点解析:
① 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定性分析),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
②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硝酸铵溶液。
③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此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
④ 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后,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变色。
2.溶液的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
(2)pH与酸碱性的关系
eq \b\lc\{(\a\vs4\al\c1(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的测定方法
测定溶液的pH可以用pH试纸或pH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该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难点解析:
① 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会稀释待测液,使结果不准。如测酸性溶液会使结果偏大,测碱性溶液会使结果偏小。
② 不能直接把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溶液。
③ 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提前将试纸润湿。
(4)酸碱度的应用
① 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并根据pH进行改良,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长。
② 测定雨水的pH(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了解空气污染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酸雨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等。
③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了解人体健康情况。
四、 电离
1.定义: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作电离。例如,在水溶液中,HCl全部电离成H+和Cl-,NaCl全部电离成Na+和Cl-。
难点解析: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问题。既然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那溶液中就存在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是怎么来的呢?根据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碳酸钠在水中电离出的应该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氢氧根离子的出现源于碳酸根离子和水反应,即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举例:NaCl===Na++Cl-。
3.离子方程式
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间的反应。例如HCl+AgNO3===AgCl↓+HN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g++Cl-===AgCl↓。
五、 酸和碱反应
1.定义: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2.实质:酸电离出的氢离子(H+)与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OH-)作用生成水(H2O)的过程。
3.表达式: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
4.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废水中含有硫酸,可加入适量熟石灰。
(3)用于医药,如服用碱性药物[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HCl)。
难点解析:① 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现象(个别有沉淀或气体产生的除外)。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
A.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B.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多次测定溶液的pH,如果溶液的pH逐渐变小,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C.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如果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温度发生了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 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A.指示剂法:边滴边振荡,红色恰好消失。
B.添加试剂法: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检验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的试剂判断酸或碱是否过量。不可用硝酸银,因为不管酸有没有过量硝酸银都会和氯化钠生成白色沉淀,即硝酸银是检验氯离子的试剂不是检验氢离子的试剂。
1.(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试题解析】 实验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产生气泡;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碳酸钙被溶解,继而推出①号试管中的盐酸过量,实验①中石灰水一定没有剩余;混合后①号试管中过量的盐酸和②号试管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因此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命题意图】 本试题以学生熟悉、典型的酸和碱、碱和盐两个化学反应为背景,将所有试剂混合后,综合考查根据最终的实验现象推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后剩余的溶质种类,化学反应的现象,侧重对科学思维的考查。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分析题中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分析推理将各种可能的情况转变为确定的情况。
2.(2020·杭州)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MgCl2和NaOH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1)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MgCl2+2NaOH===Mg(OH)2↓+2NaCl__。
(2)x=__280__。
(3)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__氯化钠__。
(4)上述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__③__。
① 盐酸 ② 氯化钙 ③ 氨水 ④ 硫酸镁
【试题解析】 步骤c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根据题意有:
每分钟反应的氯化镁质量:332.5g/L×0.1L=33.25g,
MgCl2 + 2NaOH===Mg(OH)2↓+2NaCl
95 80
33.25g xg/L×0.1 L
95∶33.25g=80∶(xg/L×0.1L)
x=280。
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氢氧化镁从溶液中滤出时附着的溶质,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如图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氨水,是因为氨水是碱,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
【命题意图】 本试题以制备氢氧化镁流程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定量分析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的物质质量,洗涤沉淀的含义,物质制备的原理。本试题考查内容较为基础且综合,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酸、碱、盐基础知识,具备从题干获取关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
3.(2019·杭州)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 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 再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Na2CO3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__B中CO2气体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气压,气流从风哨进入故而引发风哨振动鸣叫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b%。(选填“>”“=”或“<”)
【试题解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中CO2气体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气压,气流从风哨进入故而引发风哨振动鸣叫。反应后B和D中溶液都变成无色,说明B和D溶液均呈中性或硫酸过量,D中氢氧化钠被反应完,溶质为Na2SO4,根据化学方程式:
H2SO4 + 2NaOH===Na2SO4+2H2O
98 80
200 ga% 200gb%
根据题意得,应有200 g·a %>200 g·b%,故a%>b%。
【命题意图】 本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为背景,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说理,根据最终的实验现象定量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装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整合知识的能力。
4.(2017·杭州)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 和结合成水分子
【试题解析】 根据题中的叙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可知,表示氢离子;表示氯离子;表示钠离子,不是氯离子,故不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答案选择D。
【命题意图】 本试题主要从微观图示的角度对中和反应和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考查,将微观粒子和酸碱反应的实质结合,另外还考查了离子的检验,使试题具有了一定的综合性。
5.(2016·杭州)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的是( D )
【试题解析】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增加,溶液总质量也会不断增加;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总溶液质量应是先增加后不变;同理稀盐酸和锌粒反应也是这样,铜粉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溶液中会析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总质量减小,等硝酸银反应完后,铜粉不溶于水,故溶液总质量不变。
【命题意图】 本试题在常规考查酸和碱、酸和盐、酸和活泼金属、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同时,加入了图像分析,根据图像从定量角度分析判断反应物乙和溶液的总质量关系。本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书写上述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还要根据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判断溶液的总质量变化,再根据图像变化走势确定选项,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
1.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与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活动建议】
1.测定土壤的酸碱性,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自制酸碱指示剂。
3.测定常见溶液、几种果汁、食品、人体汗液的酸碱性。
1.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对人类的影响
(1)说出酸的含义,列举常见的酸。
(2)说出盐酸、硫酸等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3)概述盐酸、硫酸等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
(4)会鉴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区别盐酸和硫酸。
(5)说出碱的含义,列举常见的碱。
(6)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7)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的共性,并说明原因。
(8)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酸碱度。
(9)知道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10)了解强酸、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11)说出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
(12)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电离方程式的含义。
2.酸和碱反应
(1)说出酸和碱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2)举例说明酸和碱反应的应用。
酸
颜色
状态
气味
挥发性
用途
盐酸
无色
液体
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浓盐酸易挥发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
无色
浓硫酸为黏稠油状液体
无味
不易挥发
重要化工原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酸的通性
规律与举例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与较活泼金属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
H2SO4+Mg===MgSO4+H2↑
与大部分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H2SO4+CuO===CuSO4+H2O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HCl+NaOH===NaCl+H2O
与某些盐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HCl+AgNO3===HNO3+AgCl↓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Cl-
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eq \\al(2-,4)
① 先加入少量稀盐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
② 滴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① 加稀盐酸无现象,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案1
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各向其中滴加少BaCl2溶液
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
方案2
取两张白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不同试样在白纸上写字,然后将其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烘干
其中能使白纸炭化,出现黑色字迹的是浓硫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
碱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用途
氢氧化钠
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片状固体
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
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石油提炼,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可用于除油污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粉末状固体
微溶于水(放出少量的热),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建筑原料,制取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等
通性
规律与举例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是复分解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a(OH)2+2HNO3===Ca(NO3)2+2H2O
与某些盐反应
碱+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Ca(OH)2+Na2CO3===2NaOH+CaCO3↓
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6讲 金属 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6讲 金属 同步练习,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6讲金属巩固练习学生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6讲金属巩固练习教师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6讲金属讲解部分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3讲 水和溶液 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3讲 水和溶液 同步练习,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3讲水和溶液巩固练习学生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3讲水和溶液巩固练习教师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3讲水和溶液讲解部分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7讲 压 强 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7讲 压 强 同步练习,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7讲压强巩固练习学生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7讲压强巩固练习教师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7讲压强讲解部分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