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讲 水的组成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4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4讲 水的组成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4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4讲 水的组成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4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4讲 水的组成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54讲 水的组成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54讲 水的组成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奉化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A,B两管内要装满水
B. A,B管内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C. A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2.(2021·温州模拟)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 a 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 连接的是负极
C. 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2:1
D.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2021·鄞州模拟)如图所示分别为水电解实验的装置图和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b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
C. 由图乙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D.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2021八下·拱墅期中)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保持乙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模型是( )
A. B. C. D.
5.(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中产生气泡速度比A中快 B. 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增大
C. 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 D. 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
6.(2021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B. 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 电解水时需通直流电
D. 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2021八下·仙居月考)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水分子,“ ”表示氧分子,“ ”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8.如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 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 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9.同学们对水进行研究,其中能确定水由氢和氧组成的是( )
A. 水的蒸发 B. 水的电解 C. 水的凝固 D. 水的沸腾
10.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1.下列有关于电解水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正极产生的气体也可以燃烧
B. 若用夹子把出气的橡皮管夹住,正极的液面下降较快,负极下降较慢
C. 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
D.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的电是我们生活中用的交流电,所以要注意安全
12.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2中得到氢气
B. 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和氢气、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13.(2020八上·吴兴期末)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 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4.(2020八上·萧山竞赛)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
B.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 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两种物质
D. 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发生变化
15.(2020八上·杭州期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
(2)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可以增强溶液导电性(硫酸不参与反应),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溶液100克进行实验,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7.(2021七下·余姚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 中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3)怎么检验试管2 中气体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5)检验两玻璃管中的气体后,可以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水由________组成。
18.根据图中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选填“正”或“负”,下同),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____,火焰呈________色。
19.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
(4)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
①水电解实验是什么变化,为什么?________。
②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试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________。
20.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自来水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是________。
(3)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很少。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判断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根据图像,反应初,当该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4毫升时,则生成氧气的体积 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毫升。反应较长时间后,产生的甲乙两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1:2。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由此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
22.(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小乐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________(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b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________。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3.(2019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我校刘老师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 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A.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B.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C.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24.(2019八上·义乌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电解一段时间后,________试管的水位下降快,它和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2)如何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________。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该反应的用文字表达式________,由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
25.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B管收集到________.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________.
四、解答题
26.(2021七下·余姚竞赛)如图所示的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
(1)图所示实验中,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是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b内产生约________mL气体。
(2)检验玻璃管b内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__ ;
(3)水电解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能;
(4)若取36g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7.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________。如何对该气体进行检验:__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________(选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4)已知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则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下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的一种简易实验装置,图2是某科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自创的新装置。
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把90克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电解结束后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12%。请回答:
(1)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2)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于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③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3)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4)计算在整个水电解过程中,有多少克水被电解了?
29.(2020八上·浙江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我们既要研究水的组成,又要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A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B.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C.水在通电是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2)如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顺序是________。
e
(3)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速度。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浓溶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需要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多少克?
30.(2019八上·新昌期末)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1)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验证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2)某次实验中,将10克10%的稀硫酸倒入盛有90克水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得A溶液,则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水电解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在实验前,A、B两管中要装满水,那么得到的气体是纯净的,否则会混有空气,故A正确;
B.A、B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B错误;
C.A管内气体的体积大于B管,应该为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C错误;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 B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3)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甲试管内收集气体的体积大,应该为氢气,故A错误;
B.甲为氢气,则b端为负极,而a端为正极,故B正确;
C.甲乙试管内体积的体积之比为2:1,而氢气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2=1:16,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1×116=1:8 , 故C错误;
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B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大小即可。
(3)根据乙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根据图甲可知,a管中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为氢气,b为氧气,而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水电解生产两种物质,为分解反应;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氢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乙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B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结论、常见气体的性质分析乙气体的名称,确定它的分子组成即可。
解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中的气体能够燃烧,则为氢气;乙中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乙为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有氧分子保持,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 B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析;
(3)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4)液体的体积小于气体的体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A与负极相连,生成氢气;B与正极相连,生成氧气。因为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体积,所以B中期盼的速度比A慢,故A错误;
B.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是溶剂的质量减小,也就是溶液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正确;
C.A中收集到的是氢气,故C错误;
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电解水的体积,它的体积肯定小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 D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和氧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因此得到8mL氧气,肯定得到16mL氢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为了保证同一试管中只生成一种气体,因此电解水必须使用直流电,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生成氢气,而不是氧气,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 D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水分解的示意图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分解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都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元素只能说几种,不能说几个,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 C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判断;
(3)根据图片确定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改变;
(4)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大于b试管内气体体积,因此a气体为氢气,故A错误;
B.a、b试管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B错误;
C.根据示意图可知,水电解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而氧原子都是2个,因此氢和氧原子的个数都没有变化,故C正确;
D.电解水的变化,其实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再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 B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即可。
解答:水的蒸发、凝固和沸腾,都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发变化,无法证明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C、D错误;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故选B。
10.答案: B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当收集到的数据与已知的结论不一致时,我们要尝试寻找发生的原因,究竟是实验原理的问题,还是实验装置的问题,绝对不能用“差不多”的思想应付差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我们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或者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或者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绝对不能认为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 C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它可以燃烧;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它不能燃烧,但是支持燃烧,故A错误;
B.由于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且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所以若用夹子把出气的橡皮管夹住,正极的液面下降较慢,负极下降较快,故B错误;
C.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的电是我们生活中用的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 D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决定;
(3)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分析结论;
(4)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判断。
解答:A.管2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故A错误;
B.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故B错误;
C.该实验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C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 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从变化上分类:由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 C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水的电解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1可知,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因此a管中为氢气,b管为氧气,故A错误;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B错误;
由图2可知,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是氢气,为氧气,故C正确;
根据图片可知,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始终为4个,氧原子始终为2个,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 A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会增大水中导电粒子的浓度,从而增强导电能力,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故①正确;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大,应该为氢气;乙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小应该为氧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故②正确;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故③正确;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A。
二、填空题
16.答案: (1)氧气
(2)7.5%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解答:(1)原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g×6%=6g;
后来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6g100g-20g×100%=7.5%。
(2)根据图片可知,b管中气体的体积小于a管,则b管中气体为氧气。
17.答案: (1)正
(2)1:2
(3)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4)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5)氢和氧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气燃烧时的现象解答;
(4)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结论。
解答:(1)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大于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那么试管2中为氢气,试管1中为氧气。因为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所以A为正极。
(2)试管1与试管2 中气体体积比,即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
(3)试管2中为氢气,那么检验方法为: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
(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18.答案: (1)负;正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淡蓝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
(2)根据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气体a的体积大于气体b,那么气体a为氢气,则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负极,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正极。
(2)正极产生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氢气能够燃烧,火焰成淡蓝色。
19.答案: (1)负
(2)两试管内液面下降且均有气泡产生,甲试管产生气体体积是乙试管的2倍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是否复燃
(4)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5)同样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由于实验中有氢气和氧气生成,因此会在试管中看到气泡。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据此解答;
(3)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4)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电解水的反应产物为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应该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5)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氧气,因此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会偏小,自然二者的体积之比大于2:1.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于乙试管,那么甲试管中生成的是氢气。由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所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负极。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两试管内液面下降且均有气泡产生,甲试管产生气体体积是乙试管的2倍;
(3)甲试管中生成氢气,乙试管中生成氧气,那么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是否复燃;
(4)①水电解实验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物质;
②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5)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同样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20.答案: (1)2∶1;氧气
(2)蒸馏
(3)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对水加热,水吸热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冷凝管中放热液化,再次变成液态的水,这种净化方法叫蒸馏,从而使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离,这应该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思考节水方案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试管a中生成的气体体积大于试管b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那么a中应该为氢气,b中应该为氧气,且a、b两个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之比大约为2:1;
(2)在实验室中用自来水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是蒸馏。
(3)节约用水的方案:①洗菜水浇花;②关紧水龙头,防止滴水;③浇地时,使用喷灌装置代替大水漫灌等。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正
(2)小于
(3)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氢和氧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2)根据图II比较生成氧气的体积与2mL的大小关系。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元素组成。
解答:(1)根据图I可知,与b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小,应该为氧气,那么b应该是电源的正极。
(2)根据图II可知,当t=4min时,生成氢气4ml,而生产氧气的体积小于2ml。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2.答案: (1)直流电;用燃着的木条接近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2)②③①
(3)玻璃管b内的气体体积是玻璃管a内气体体积的2倍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直流电的方向是一定的,而交流电的方向是变化的,为了保证在两个试管内只得到一种纯净的气体,就要保证电流方向不变,那么电解水只能使用直流电。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根据氢气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本质分析;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那么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应该为2:1,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直流电。
b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那么产生氢气,它的检验方法为:用燃着的木条接近b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2)电解水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为氧分子的过程,因此正确排序为②③①。
(3)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b内的气体体积是玻璃管a内气体体积的2倍。
23.答案: (1)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捏动橡皮管放出气体,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增大
(3)A,B,C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2)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那么水的质量会减小,而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可以从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气体的检验和器材的获取容易程度方面思考改进装置的优点。
解答:(1)在图2中,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的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为: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捏动橡皮管放出气体,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增大;
(3)A.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是实验操作更安全,故A符合题意;
B.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B符合题意;
C.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简单易得,故C符合题意。
故选ABC。
24.答案: (1)B;2:1
(2)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3)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水 氢气+氧气;水由氢和氧组成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解答;
(3)可从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分析;
(4)溶液中的正负离子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那么电解水的速率越大;
(5)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丙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解一段时间后,B试管内水位下降快,因此为氢气,而A中为氧气,那么它和另一端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2:1;
(2)A试管内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
(3)在实际试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略大于2:1,试推测原因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4)电解水时往往要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由上述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和氧组成。
25.答案: (1)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便于检验生成物
(3)增强水的导电性
(4)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氧气;氢气
(6)着的木条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根据各装置的特点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及操作要求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氢气的验证方法分析;
解答:(1) 甲装置比乙装置简单,便于操作,优于乙装置;
(2)装置乙便于检验生成物,优于甲装置;
(3)电解水时向水中加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由图中管内上端气体体积可知,实验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A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B管连接电源负极,产生氢气;
(6)D处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检验时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故答案为:(1) 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 便于检验生成物 ;(3) 增强水的导电性 ;(4) 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氧气;氢气;(6)燃烧着的木条。
四、解答题
26.答案: (1)5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化学能
(4) 0.36g30g ×100%=1.2%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水电解时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
(4)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再用溶液质量减去6g得到新的溶液质量,最后再根据溶质质量新溶液质量×100%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玻璃管a内的气体体积是b内气体体积的2倍,则b内气体体积:10ml×12=5ml;
(2)b管内气体体积小,应该为氧气,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水电解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4)硫酸钠溶质的质量:36g×1%=0.36g;
电解后溶质质量分数:0.36g36g-6g×100%=1.2%。
27.答案: (1)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乙试管的气体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硬水
(4)变大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分析;
(3)根据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的实验现象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析判断。
解答:(1)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根据图片可知,乙试管内生成的氧气体积小,因此乙中的气体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乙试管的气体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根据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可知,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硬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4)水电解后,溶剂水的质量减小,而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28.答案: (1)氧气
(2)①②③
(3)7.2
(4)电解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液=7.2克/12%=60克
电解水的质量:m水=90克-60克=30克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生成氢气;
(2)可以从实验器材获取的方便性、检验气体种类的容易程度和操作的安全性等角度分析图2的优点。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4)首先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电解后溶液的质量,再将电解前后溶液的质量相减得到电解水的质量。
解答:(1)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我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与图1涞水,具备的优点是: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故选①②③。
(3)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0g×8%=7.2g;
(4)电解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液=7.2g/12%=60g;
电解水的质量:m水=90g-60g=30g。
29.答案: (1)D
(2)bca
(3)m×25% = 80g×2%
m = 6.4g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操作要求、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根据电解水反应时先水分子分解,再氢氧原子重新结合分析;
(3)根据电解水时反应前后氢氧化钠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 实验中A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A错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B错误; 水在通电是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错误;电解水要使用直流电,D正确;
(2)电解水时先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顺序为bca;
故答案为:(1)D;(2) bca ;(3)6.4g.
30.答案: (1)氧气;打开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
(2)P%=(10×10%)/00=1%
考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管口,如果复燃,说明里面产生的是氧气;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出原来稀硫酸里面溶质的质量,再将稀硫酸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相加得到现在A溶液的质量,最后再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于b管产生气体的体积,因此a试管收集到的是氧气,验证方法是:打开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
(2)稀硫酸里溶质的质量:10g×10%=1g;
A溶液的总质量:10g+90g=100g;
那么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g100g×100%=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6讲 电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4讲 电流,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5讲 电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综合说理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