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045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045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045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二)(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二)(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二〕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 上阕以一个问句开始,写出满眼只能见北固楼风光,却无处可望神州的痛苦。
B. “悠悠〞运用叠词,不仅暗示时间之久,而且传达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C. 下阕用典,认为只有曹操、刘备能和自己相匹敌,透露豪迈自信的英雄情怀。
D. 结尾借用曹操的话慨叹自己的儿子比不上孙仲谋,流露出对后继无人的伤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忆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的酒比作旗鼓,笔比作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把一腔报国之志化作一幅书法作品,实那么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愤懑。3.以下词句的风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B.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C.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
D.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4.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A. 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愁〞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B. 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芙蓉〞“薜荔〞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乱飐〞和“斜侵〞,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C. 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对仗工整,仰观“岭树〞,俯瞰“江流〞,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D. 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5.对徐敬亚?既然?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既然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身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此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A. 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 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 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岸〞指目标,“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 这首诗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范成大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欣赏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落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C.颈联描写诗人高挂窗帘、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运用拟人手法,意指延请苍翠竹色和美丽山光。
D.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门敞开,距离城门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不急回城,“鸡啼〞以动衬静。7.调整下边一首绝句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牧童归去横牛背 ②山衔落日浸寒漪③草满池塘水满陂 ④短笛无腔信口吹A. ④②①③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8.宝黛初见一节中,“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下面哪一句诗对这“一惊一笑〞概括得最准确〔 〕A.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9.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B.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C.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黄庭坚〕 D.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10.以下对?琵琶行?选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A. 琵琶声大小、轻重、急缓、流滞、响止等旋律变化,是琵琶女心潮起伏的表现。
B. 诗人连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C. 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滑〞、“涩〞两种音乐意境。“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快流利;“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哽塞。
D. 末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画龙点睛,诗人用环境描写做侧面衬托,留下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诗歌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 , 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释】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开篇三句写景,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
B.下阕抒写凭栏所想,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复杂的情感,用语蕴藉,余味悠长。
C.这首词化用许多唐人的诗句,结合眼前的实景,抒写了陶醉于美景的愉悦心情。
D.这首词中圆、烟、溅、船、椽、前、弦、眠等押韵,朗朗上口,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2〕“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怎样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 年陆 游残年光景易駸駸①,屏迹江村不厌深。新麦熟时蚕上簇,晚莺啼处柳成阴。短檠②已负观书眼,孤剑空怀许国心。惟有云山差可乐,杖藜谁与伴幽寻?【注】①駸駸:原意指马跑得很快。②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人在这首诗中刻画了一位拄着拐杖、故作轻松、空怀报国之心的老者形象。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江村云山之景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C.诗人隐居江村而不厌其深,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更是对江村美景的热爱。
D.尾联下句诗人寻幽却无人作伴,表达了作者既无知音,也无圣主赏识的无奈。〔2〕.本诗题目为“残年〞,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残〞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赞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思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过岭①苏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②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 一词说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全诗融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既描写了云雾环绕下,波鸣空涧中的优美自然风光,又充分表达了苏诗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特点。〔2〕.有人说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陆游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三山,这首词正作于此时。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④元:同“原〞。〔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上阕第一句描写词人的居住环境,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清幽宁谧的特点,但“苍烟〞“落照〞又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凉气氛。
B.上阕三,四句写词人生活的闲适,喝完了玉瀣就在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欣赏山中美景,正是对“丝毫尘事不相关〞的具体描写。
C.下阕开头三句说明词人贪恋这种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在意,其中的“啸傲〞指词人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
D.下阕末尾两句陡然一转,抱怨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全词基调苍凉悲壮,既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也抒发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词人形象。
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 D 2. C 3. A 4. B 5. D 6. A 7. C 8. A 9. B 10. D 二、诗歌鉴赏11. 〔1〕C
〔2〕运用典故,让人联想到了白居易当年贬谪到九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和白居易一样宦途失意的愁苦寂寞的心情。 12. 〔1〕A
〔2〕①身“残〞:年老体衰,暮年已至。②志“残〞: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③情“残〞:无人赏识,缺少知音。 13. 〔1〕D
〔2〕A
〔3〕吼叫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14. 〔1〕A,D
〔2〕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活的乐观;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里,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波鸣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置身自然的畅快。 15. 〔1〕D
〔2〕①外表闲适、旷达的隐逸之士。上阕第二句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上阕后两句写词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这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俨然他是一位隐逸之士。②内里抑郁不平、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下阙前三句外表写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快乐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外表旷达,内里却让人感受到一位渴望收复中原但抱负不得施展、消沉颓唐的英雄;下阕后两句外表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那么是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收复中原,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直接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抑郁不平的忧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三)(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八)(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