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载,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0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点0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考点0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考点0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0216月浙江选考)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并行【答案】A【解析】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周王又称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A正确;西周嫡长子孙为天下大宗,故B错误;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故C错误;”“并行是在汉初,故D错误。 2. 20211浙江选考)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 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 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 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256年,D排除。故选B3.20201浙江选考)《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  传贤演化为传子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得出神权与王权结合,故正确;由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得出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正确;夏朝传贤就已经演化为传子,故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BCD错误。420194月浙江选考)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正确。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正确,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BD选项排除。52018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名师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6201711月浙江选考)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反映的是西周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的分封制和依靠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神权,A项错误;此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事项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错误;材料说明政治权力的分配依靠的是血缘亲属关系,C项错误。72017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1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知,周人统治的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第一由材料信息可知,《诗经周颂我将》歌颂了周文王的功德。第二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而行,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可得出特点之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材料二对文王的歌功颂德可知当时对祖先神灵充满了崇拜,因而可以得出其另一个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0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2020年浙江7月选考2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秦始皇长城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答案】A【解析】【详解】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A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22020年浙江7月选考32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设丞相             设内朝               设御史大夫         设司隶校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考查汉代与秦朝制度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削弱相权,实行内外朝制度,设置内朝,有别于秦朝。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创司隶校尉一职,以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②④是汉代有别于秦朝的内容,D正确;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在中枢设置丞相和御史大夫,①③是秦汉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3201811月浙江选考)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答案】A【解析】划清了界限……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表明汉代与秦朝原有的体制已经不同,但实际上却又是对秦朝体制的重建,因此涉及于此的体制是郡国并行制,既有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又有分封诸侯的内容,故A项正确;B项是汉代创新的,与题意不符合。C项涉及的是君主专制,与材料强调中央集权不符。对官吏的监督的体制秦朝也有,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420174月浙江选考)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承袭了秦朝的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丞相制度,封国制度和刺史制度是秦朝所没有的,故A项符合题意。520216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法者,宽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引自《韩非子》材料二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郡县为历文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郡县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5分)【答案】(1)代表: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命运: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维护统治的工具。2)影响:王室衰做,诸侯兼并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解析】(1)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命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在汉代以后的命运可从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及维护统治的工具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崩乐坏在政治上的直接表现是王室衰做,诸侯兼并。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620184月浙江选考)【加试题】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材料二  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2)选择阐述,价值意义: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精神:工匠精神。选择阐述,制度依据:军功爵制。行政系统:郡县制。【解析】(1)特点: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实行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由材料一中的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等信息可以得出秦朝不行世官制;由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可以得出平政守法。观点:由材料一中的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可以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肯定秦始皇功绩。2)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进行阐述。如果选择阐述,价值意义:根据所学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可以知道,秦陵应该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才会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材料二中的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可以得出秦陵是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由材料二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可以得出秦陵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从世界范围来讲,秦陵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国家、民族来说也是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精神:由于秦陵是一个古代以手工业为核心的建筑群,所以它体现了工匠精神。如果选择闸述,制度依据: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秦制本商鞅及所学秦国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秦朝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应该是军功爵制。行政系统:由材料二中的“‘金字塔结构及所学秦朝的行政体系可知,其行政系统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是郡县制。【名师点睛】这一题的第(2)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选择两个问题中的任意一个来作答,选择的依据是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也就是要选择自己拿手的题目来做,而不是自己感兴趣但知识储备不足的题目,最终能够多得分是关键。 考点0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20201浙江选考)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 相权有所分散 B. 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 “外朝参议要政 D. 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是加强皇权、分散相权的反映,故A正确;材料和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无关,故B错误;内朝”“外朝是在西汉,故C错误;古代的政治决策不可能走向透明开放,故D错误。22019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体现的是对丞相行政权的分割,B选项符合题意。世官制属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项排除;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执行机构,强化外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朝的选官制度,D选项排除。320194月浙江选考)(加试题)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可知体现的是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正确。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可知体现的是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正确,①④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刺史和监都是监察地方的机构,错误,BD选项排除。秦汉监察体制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错误,C选项排除。420184月浙江选考)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5201711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参知政事未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B项正确。汉代刺史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检查,与分割相权无关,A错误;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制度,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权,与分割宰相权力无关,CD错误。  考点0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2020年浙江7月选考72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答案】C【解析】【详解】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C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唐宋时期的刺史和太守职能几乎一致,但是刺史之名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2. 20201浙江选考)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罢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设司礼监  六部直属皇帝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是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从此六部开始直属皇帝,明太祖开始设司礼监,明成祖时设立内阁等。由此可知,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ABC错误。3. 20201浙江选考)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 “别黑白而定一尊【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这表明军机处的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是秘书班子而已,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故A正确;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的思想,故B错误;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指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各部相互制约,便于皇帝加强皇权,故C错误;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君主专制,故D错误。4201811月浙江选考)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根据密陈朕前……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清朝推行的密折制,B项正确;通政司是管理奏章以及相关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无需密陈朕前,故排除A项;枢密院是管理军政事务,保密性没有像材料中强调的那么强,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职能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与材料中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  

    相关试卷

    专题21 史研方法与素养——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21 史研方法与素养——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共4页。

    专题21 史研方法与素养——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21 史研方法与素养——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共5页。

    专题2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2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2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