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1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2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3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4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5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6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7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08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集体备课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想一想,操作方法,②③①④⑥⑤,分解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
    实验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探究: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现象:有少量气泡冒出, 木条不能复燃
    原因:说明H2O2溶液在常温下放出氧气少
    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有大量气泡冒出 ,木条复燃。原因:说明在常温下H2O2溶液遇到二氧化锰(MnO2)时, 迅速产生氧气。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有少量气泡冒出,木条没有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分解加速,放出大量氧气
    有大量气泡冒出,木条复燃
    【思考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 + 二氧化锰 氧气 + ?
    【思考2】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实验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 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 产生氧气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①“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注意: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
    ②“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2)简称:一变二不变
    1、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吗? 2、有了催化剂是否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呢? 3、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4 、二氧化锰 是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 5、没有催化剂反应能否进行呢?
    ①、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只是反应 条件。
    ②、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③、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④、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不是对所有 反应都起作用。
    【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所以写在箭头的上方。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在上述反应中, MnO2起了加速H2O2分解的作用,所以说这个反应中的MnO2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练一练: 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 A.质量减少 B.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 氧气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2、用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 制取氧气的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 O2
    (1)、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2)、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3)、可用集气瓶或大试管代替锥形瓶。(4)、装一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KClO3 KCl + O2
    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探究: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制取氧气
    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 用 于:氯酸钾制取氧气?
    因为反应物的张态和反应条件不同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
    加热氯酸钾制取O2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的制取装置
    注意: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液封),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过氧化氢制氧气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相同?哪个好?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的。
    (2)不用加热,较安全;
    (3)节约药品(可根据需要随时补充)
    (4)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
    比较下列三个实验装置图:
    装置A与B、C相比较,其优点有:
    ①可以随时添加药品,不断产生氧气。②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③可以控制氧气的产生速率。
    不易溶或难溶于水的气体
    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
    氧气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排水法 (2)向上排气法
    (1)排水法 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向上排气法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_____________。
    向上排气法。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P38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加热时,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 (水变红色)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增大受热面积)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
    简 称: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 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1)、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5)、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原因: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
    (6)、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原因: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7)、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并用毛玻 璃片盖上
    原因:氧气密度空气略大
    仪器组装 :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试管的高度,由酒精灯的外焰决定.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一)
    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止水夹夹紧橡皮胶管,往长颈漏斗加水,水不再往下流,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把导管放入水里,双手紧握烧瓶外壁,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二)(三)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 均匀放出后,再收集气体, 为什么?
    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然 后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目的: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放在桌面上?
    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倒放时,氧气从瓶口与玻璃片的缝隙中跑掉。 (玻璃片磨沙面靠瓶口)
    1.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②试管 内导管 过长
    ③铁夹没夹在离管口1/3处
    ④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 O2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 X B + C + ···
    1、原理: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是物理变化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B. 水 氢气+氧气  C. 氧气+二氧化碳+铜+水 碱式碳酸铜 D.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氧气的方法 ( )(A)排水法 (B)向下排气法 (C)向上排气法 (D)每种都可以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中,二氧化锰( ) A.质量减少 B.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质量增加 D.加快氯酸钾的分解的速率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过氧化氢8.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9.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10.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 ) A.全正确      B. 全不正确     C. 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11.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_____物。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时,氯酸钾是_____物,二氧化锰是 _____,若不加二氧化锰,则氯酸钾分解反应将_____,若将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则反应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锰
    1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 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④过氧化钠 + 二氧化碳     碳酸钠 + 氧气. 现在潜水员想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潜水艇中氧气中的来源,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至少要阐明三条不同的理由)
    选择④ 理由:(1)反应不用加热或通电,安全、节省能源;(2)反应④可以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3)操作简单。
    14.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 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生成物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15.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 (A)纯净的氯酸钾 (B)纯净的高锰酸钾 (C)纯净的二氧化锰 (D)过氧化氢溶液
    相关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多变一,一变多,练一练,为什么呢,实验步骤,使药品受热均匀,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法,③向下排空气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实验药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思考交流,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分解反应,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课题3 制取氧气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3 制取氧气授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氧气不易溶于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