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课后练含答案
人教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 )
A.CaO和O2 B.CaCO3和H2 C.CaCl2和O2 D.Ca(OH)2和O2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3、在化学反应 中,若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7 克,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24 克,生成 D 的质量为 9 克,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0 C.32 D.36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5、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黑白小圈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是两种单质 B.反应物有剩余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生成了多种产物
6、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7、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D.每 36 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8、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属于氧化物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②和③一定是反应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
10、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水结冰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有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由于质量守恒,将a g氧气和b g氢气混合点燃一定得到(a+b) g水
1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之间的质量比为( )
A.2:1:2 B.24:32:40 C.48:32:80 D.24:32:80
二、填空题。
13、氧气不足,乙醇(C2H5OH)燃烧可能有CO生成。已知某乙醇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中CO与CO2的总质量为50.4g,其中C与O二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产物中水的质量为 g。
1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2O3+ CO Fe+ CO2
(2) CH4+ O2 CO2+ H2O
(3) Mg+ CO2 MgO+ C
(4) Cu2(OH)2CO3
CuO+ H2O+ CO2↑
15、研究人员利用太阳能反应器制造合成气,其主要成分为CO和H2,该种化工原料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不同的产品,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1)若仅用合成气为生产原料,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序号)。
A.甲醇:CH3OH B.尿素:CO(NH2)2
C.葡萄糖:C6H12O6 D.草酸:H2C2O4
(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和X,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2:
一氧化碳
水蒸气
氢气
X
反应前的质量/g
32
9
4
4
反应后的质量/g
4
18
待测
27
则:当反应后氢气的待测质量为 g。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 。
16、CH4+2O2CO2+2H2O 的其中一个含义是:1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需要2体积的氧气,那么,在相同条件下,1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需要 体积的空气。
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是1时,也要填写)
(1 Na+ Cl2 NaCl
(2) Fe+ O2 Fe3O4
(3) CH4+ O2 CO2+ H2O
(4) BaCl2+ H2SO4═ BaSO4↓+ HCl.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
三、综合题。
19、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一: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二:质量守恒。你认为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 B 实验中天平指针指向 (填“偏左”或“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 。
(3)D组同学完成镁带燃烧实验后发现镁带质量增加了,你认为镁带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
四、实验题。
20、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小明认为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锥形瓶中细沙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他否定B、C装置的理由分别是 ; 。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D装置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 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
21、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炸药三硝酸甘油酯(C3H5N3O9)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12CO2↑+10H2O+6N2↑+O2↑
若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课后练含答案
人教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 )
A.CaO和O2 B.CaCO3和H2 C.CaCl2和O2 D.Ca(OH)2和O2
【答案】D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答案】B
3、在化学反应 中,若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7 克,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24 克,生成 D 的质量为 9 克,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0 C.32 D.36
【答案】C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答案】B
5、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黑白小圈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是两种单质 B.反应物有剩余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生成了多种产物
【答案】D
6、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7、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D.每 36 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答案】C
8、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属于氧化物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答案】B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②和③一定是反应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
【答案】A
10、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水结冰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有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由于质量守恒,将a g氧气和b g氢气混合点燃一定得到(a+b) g水
【答案】A
1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C
1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之间的质量比为( )
A.2:1:2 B.24:32:40 C.48:32:80 D.24:32:80
【答案】C
二、填空题。
13、氧气不足,乙醇(C2H5OH)燃烧可能有CO生成。已知某乙醇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中CO与CO2的总质量为50.4g,其中C与O二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产物中水的质量为 g。
【答案】32.4
1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2O3+ CO Fe+ CO2
(2) CH4+ O2 CO2+ H2O
(3) Mg+ CO2 MgO+ C
(4) Cu2(OH)2CO3
CuO+ H2O+ CO2↑
【答案】(1)1、3、2、3. (2)1;2;1;2.
(3)2;1;2;1. (4)1;2;1;1.
15、研究人员利用太阳能反应器制造合成气,其主要成分为CO和H2,该种化工原料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不同的产品,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1)若仅用合成气为生产原料,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序号)。
A.甲醇:CH3OH B.尿素:CO(NH2)2
C.葡萄糖:C6H12O6 D.草酸:H2C2O4
(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和X,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2:
一氧化碳
水蒸气
氢气
X
反应前的质量/g
32
9
4
4
反应后的质量/g
4
18
待测
27
则:当反应后氢气的待测质量为 g。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 。
【答案】(1)D; (2)0; (3)8:9
16、CH4+2O2CO2+2H2O 的其中一个含义是:1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需要2体积的氧气,那么,在相同条件下,1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需要 体积的空气。
【答案】10
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是1时,也要填写)
(1 Na+ Cl2 NaCl
(2) Fe+ O2 Fe3O4
(3) CH4+ O2 CO2+ H2O
(4) BaCl2+ H2SO4═ BaSO4↓+ HCl.
【答案】(1)2;1;2; (2)3;2;1;
(3)1;2;1;2; (4)1;1;1;2.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
【答案】(1)混合物; (2)化合反应; (3)分子; (4)2:1
三、综合题。
19、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一: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二:质量守恒。你认为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 B 实验中天平指针指向 (填“偏左”或“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 。
(3)D组同学完成镁带燃烧实验后发现镁带质量增加了,你认为镁带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
【答案】(1)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故填: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B实验中天平指针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原因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被软塑料瓶收集起来;故填:偏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被软塑料瓶收集起来;
(3)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是因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填:符合。
四、实验题。
20、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小明认为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锥形瓶中细沙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他否定B、C装置的理由分别是 ; 。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D装置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 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答案】(1)防止锥形瓶炸裂 先变大后变小 B装置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2)①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变大
②气球膨胀后会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五、计算题。
21、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炸药三硝酸甘油酯(C3H5N3O9)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12CO2↑+10H2O+6N2↑+O2↑
若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4C3H5N3O912CO2↑+10H2O+6N2↑+O2↑
528 32
26.4g x
解得 x=1.6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