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巩固(1)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C.气结成露 D.气凝结霜2.气温太高,小谦同学在教室地面洒水来让教室变得凉快。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A.液化放热 B.凝华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3.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4.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的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这是水的凝固现象B.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5.下列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清晨河面上出现的薄雾是汽化形成的B.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C.烧水时,壶嘴附近出现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浓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6.二氧化碳气休冬天的雪给交通带米不便,为使雪快点熔化,护路工往路面上撒盐是使( )A.盐从雪中吸热 B.盐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盐使雪的熔点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情况,其中规范的是( )A. B. C. D.8.下面是对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B.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C.严冬清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北方的冬天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9.如图所示是雪后老君山的几幅图片,下列美景中没有涉及到凝华现象的是( )A.白雪 B.云海C.冰凌 D.雾淞10.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A.37.5和38.5 B.37和38.5 C.38和38.5 D.38和3811.厦门冬季日均最低气温大约是( )A.23℃ B.13℃ C.3℃ D.-3℃1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1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B.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水珠C.低温雨雪天气树枝出现雾凇 D.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二、填空题14.2021年2月,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附近出现一座冰火山!“冰火山”最高可达。据悉,“冰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喷出地面后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15.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吸/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16.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_______;在读数时,乙图中的______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请读出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17.夏天,冰箱里出现白色的霜属于___现象,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的外壁出现小水滴属于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8.2021年2月26日秦巴大地普降瑞雪,雪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消除路面上坚硬的冰,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加快冰雪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19.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乙装置采用了“水浴法”的加热方式,优点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且___________。根据探究可知,熔化过程中冰(或蜡)的物质总质量_____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简答题20.秋天早晨乘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水雾,影响司机视线,这时司机将车窗玻璃都打开一些,让车外空气流过车内,车窗上的水雾很快消失了,请用物理知识解释水雾形成和消失的原因;高速行驶的汽车,当打开车窗时,车内的人会感到车内空气被“抽”到车外,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1.家用冰箱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它能使食物保存更长的时间。夏天,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的鸡蛋过一会儿表面就有一层水珠;而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冰棒剥开包装过一会儿之后,其表面却有一层白霜。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解释;水蒸气在这两个过程中都需要吸热还是放热?22.如图是火箭发动机,火箭前部是储运仓,装载仪器或弹头等,后部箭体内装有燃料箱,氧化剂箱,均有输送泵与之相连,输送泵类似家用煤气炉的减压阀,一方面可控制流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压,通过输送泵后的两管道都进入燃烧室,燃烧室尾部有喷口.原理:燃料(主要是液氢)和氧化剂(主要是液氧)按2:1的比例输入密闭的燃烧室剧烈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急剧向后喷出时推动箭体高速飞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中为什么使用的是液态的氢和氧而不是气态的氢和氧呢?(2)在空气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火箭有哪些改进与提高?
参考答案1.B【详解】A.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是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故B符合题意;C.气结成露,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气凝结霜,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气温太高,在教室地面洒水,水会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吸热,所以教室就会变得凉快,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B【详解】A.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B.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故B正确;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4.C【详解】A.初冬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不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故B错误;C.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瓶过一会儿表面有小液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可乐瓶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不是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C。5.C【详解】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了,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烧水时,壶嘴附近出现的“白气”是水壶中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浓雾逐渐散去,是小水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相当于掺有杂质,会使积雪的熔点降低,加快积雪的熔化。故选D。7.D【详解】使用液体温度计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与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所以规范使用的只有选项D。故选D。8.C【详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到空中,故A错误;B.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B错误;C.冬天清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故D错误。故选C。9.C【详解】A.白雪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而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故B不符合题意;C.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来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8和38.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详解】厦门一月日均温度是11℃~18℃,白天平均18℃,夜间平均11℃,故日均最低气温大约是13℃,故选B。12.B【详解】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 A 不符合题意;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 B 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C 不符合题意;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详解】A.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液化形成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C.低温雨雪天气,树枝出现“雾淞”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凝固【详解】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冰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喷出地面后迅速结冰形成的,是凝固过程。15.汽化 吸 压缩体积 【详解】[1][2]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收热量。[3]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16.低 B 20 【详解】[1] 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瓶里的液体体积收缩,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低。[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里面的液面相平,乙图中的B方法是正确的。[3]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20。【点睛】.17.凝华 液化 【详解】[1] 冰箱里出现白色的霜是由气体直接变为了固体,故是凝华现象。[2]小水滴是饮料瓶的外壁周围的水蒸气变为液体,故是液化形成的。18.凝华 熔点 熔化 【详解】[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2][3]在冰中加入盐后,冰的熔点会降低,让冰雪在降低的温度便可熔化,起到加快冰雪熔化的作用。19.可行 受热均匀 不变 【详解】[1]常温下教室的温度高于0℃,即高于冰的熔点,所以冰在常温下能够熔化,故让冰在常温下的教室熔化是可行的。[2]利用水浴加热法能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物态无关,所以熔化过程中冰(或蜡)的物质总质量不变。20.见解析【详解】秋天汽车玻璃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玻璃,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玻璃内侧;将车窗玻璃都打开一些,让车外空气流过车内,加快了水雾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玻璃上的水蒸发加快,故水雾很快消失;汽车高速行驶,车外的空气要比车内的空气流动快,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车窗外空气的压强小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所以人会感到车内空气被“抽”到车外.21.见解析【详解】夏天,因为冰箱冷藏室里的温度比室温低但高于,鸡蛋刚拿出来时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在鸡蛋的表面外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冰棒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剥开包装温度要比低得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表面会迅速降温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冰棒表面,看起来就是一层白霜。水蒸气的液化或者凝华都要放热。22.(1)主要是因为液化后便于贮存且装机容量更大.(2)一是自带氧化剂,可以不受大气限制,二是燃料是热值最大的氢,氧是纯的,具有极大的能量和更彻底的燃烧优势,三是将燃气用燃烧室密封起来可以克服空气发动机这方面的缺点,因此火箭的活动范围大为拓展,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析】(1)困为火箭体积有限,而气体的体积非常大,将气体压缩或降温后液化变为液体,则体积大大减小,便于火箭携带,所以火箭使用的是液态的氢和氧。(2)空气喷气发动机主要应用在飞机上,在大气层内飞行,自身不携带氧化剂,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助燃;而火箭自带氧化剂,可以不受大气限制,可以飞出大气层,作用发射卫星、飞船,或远程导弹的运载工具;液氢和液氧燃烧时,具有极大的能量和更彻底的燃烧优势,推力大,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