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练习题型训练【教师版】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题型训练1 背景、原因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题型训练1 背景、原因类,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1 背景、原因类1.(2020·广东深圳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6分)答案 (1)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2.(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6 分)答案 (2)原因: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新式学校建立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交通的发展;企业中亲友和同乡推荐员工。3.(2020·广东深圳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14分)答案 (2)趋势: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视。4.(2021·河南信阳一模·26)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10分)答案 (2)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选答二:20世纪的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不称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积极外交,通过一带一路,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一题型突破类别二常规型材料题题型突破题型1原因背景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非选择题十大热考题型1背景原因类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非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型一 背景条件原因类---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