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高频考点练习(解析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65 区域特征分析(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65 区域特征分析(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苏木巴润吉林湖,“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说词一 “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解说词二 “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
1.以下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
D.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
2.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 )
A.南方种春小麦,北方种冬小麦
B.北方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
C.南方梯田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
D.北方地膜覆盖,作用是保温、保水
苏木吉林湖区位于低洼地带,湖泊周围沙山环绕。读图回答3~5题。
3.苏木巴润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区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米
4.苏木吉林湖冬季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5.苏木吉林湖湖水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区气候干旱 B.工农业用水量较大
C.地势低洼,风力小 D.植被覆盖率较高
(2020·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联考)在我国广西某村落,有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叫“赶水潭”,指的是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下图为“水潭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习俗 B.旅游推广
C.水涝灾害 D.用水需要
7.“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元宵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 D.重阳节前后
8.以下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较贫瘠
9.(2020·甘肃兰州诊断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柴达木盆地发育有我国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该水上雅丹所处的水域为鸭湖,海拔2 690米,水源主要来自那仁郭勒河,雅丹地貌在湖区内分布约50平方千米。图甲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简图,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较单一,以公路为主,图乙为水上雅丹景观图。
(1)根据区域特征,简述那仁郭勒河的主要特征。
(2)分析雅丹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
(3)该区域水上雅丹景观面临消失的危险,简要分析原因。
(4)分析图示区域公路养护困难的主要原因。
10.(2020·新疆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湖(见下图)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曾经是一个淡水湖。20 世纪50年代以来,湖水盐度不断增加,成为现今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乙河曾经是其主要补给水源。湖区周围是北疆重要粮棉、畜牧业和石油化工基地。北疆铁路经湖泊西侧山口处的丙小镇与中亚对接。
(1)分析甲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比较乙河上、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3)分析丙小镇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案精析
1.D 2.D [第1题,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秦岭、黄河的支流渭河,秦岭和渭河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南部的陕南山地。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从干湿地区来看,陕西省秦岭以北主要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以南为湿润区;从区域划分来看,秦岭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从温度带来看,秦岭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凌汛的发生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陕南河流冬季不结冰;陕北泾河、黄河整体上是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故选D。第2题,秦岭为我国南北方、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从粮食作物来看,陕南以种植水稻为主,陕北以种植小麦为主,A错误;从热量来看,陕西南方梯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比北方梯田更充足,B错误;陕南地区为湿润地区,降水多,而陕北地区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降水少,北方梯田更需引水灌溉,C错误;北方梯田区温度较低,降水较少,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D正确。]
3.C 4.D 5.C [第3题,根据材料“湖泊周围沙山环绕”及图中等水位线数值(1 180米左右),可推断苏木巴润吉林湖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原,也不可能处于湿润地区,A、B错误。根据材料“苏木吉林湖区位于低洼地带”,图中等水位线的数值中间低、周边高(等水位线与等高线的分布基本一致),可判断苏木巴润吉林湖区呈漏斗状,C正确;由图可知,湖面海拔小于1 180米,D错误。第4题,据图可知,苏木吉林湖的水位在1 180~1 181米,而邻湖苏木巴润吉林湖的水位小于1 180米,因此邻湖湖水无法补给苏木吉林湖,A错误;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B、C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冬季苏木吉林湖总补给量相对稳定,结合地下水补给稳定,且冬季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来判断,冬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正确。第5题,苏木吉林湖区气候干旱,会使得湖水蒸发量较大,A错误。工农业用水量较小,B错误。根据材料“苏木吉林湖区位于低洼地带,湖泊周围沙山环绕”可知,湖区地形封闭,湖面风速较小,使得湖水的蒸发量较小,C正确。据材料“湖泊周围沙山环绕”判断,植被覆盖率应较低,D错误。]
6.C 7.A 8.D [第6题,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涝灾害,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涝灾害的发生,选C。第7题,水潭中的水量少时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时间中,只有元宵节前后处于河湖枯水期,选A。第8题,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A错误。图中显示当地多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故B错误。由于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地表比较崎岖,故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故D正确。]
9.(1)地处内陆地区,最终未能流入海洋,为内流河;地处温带、干旱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水量较小;水量季节变化大,其中夏季水量最大。
(2)气候干旱,地表易干裂;多大风(定向风),风力侵蚀,最终形成雅丹地貌。
(3)风力侵蚀、河湖水侵蚀造成坍塌;全球气候变化或河流改道,导致入湖水量的变化。
(4)公路沿线地形复杂;多沙漠、戈壁,风沙易掩埋公路;高原山地地区冬季漫长,防雪除雪保通任务艰巨;高原山地气候,天气复杂多变,昼夜温差大,公路容易毁坏;易受高寒冻融作用影响,导致路基变形;公路沿线城镇、人口稀少,公路养护补给困难。
解析 (1)河流特征的描述主要从水文、水系两个方面分析。那仁郭勒河地处柴达木盆地,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小。夏季温度高,径流量大,冬季温度低,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水最终并未注入海洋,所以为内流河。(2)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易干裂。多定向大风天气,尤其冬季西北风强劲,侵蚀作用强。(3)雅丹地貌的成因是风蚀作用,说明该地区风蚀作用强,进一步侵蚀雅丹地貌,加上河湖水侵蚀,使其逐渐消失;水上雅丹的组成要素水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全球变暖或导致入湖水量增加,淹没该地貌;河流改道使得水源枯竭,水上雅丹消失。(4)西北地区多风沙天气,易掩埋公路。冬季寒冷而漫长,出现暴雪天气,不易清理。昼夜温差大,公路容易损坏。公路沿线有荒漠、隔壁、山地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导致路基变形。恶劣的环境导致人口稀少,养护补给困难。
10.(1)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的盐分不断积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于暖干化,蒸发量加大;河流流域工农业用水激增,入湖水量急剧减少;植被减少,涵养水源功能下降。
(2)差异: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径流量小;上游流速快,下游流速慢;上游含沙量较大,下游含沙量较小。
(3)地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口狭长谷地,谷地狭管效应明显;无地形阻挡,有利于西北风的进入;周围地区植被稀少,风力畅行;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36 河流地貌(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由乙时期到甲时期,拦门沙,甲、乙两河,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21 气候特征的分析与描述(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岛,该岛甲、乙两地,Q地的气候是,该地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9 锋面气旋(解析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小时后,甲地最有可能出现,该天气系统可能位于,下列关于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