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专题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7.设计制作小车 (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7.设计制作小车 (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课题
设计制作小车(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知道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2.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
2.体会到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
难点:按照要求设计并绘制、修改小车的设计图。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小车图片或模型、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出示各种车的图片。
2.提问:这些车分别有什么用途?它们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有四个车轮、车身是流线型、都需要动力等方面回答。)
3.揭题:人们会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动力的车辆来执行各种任务,而设计一辆车通常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接下来,我们也将按以下程序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板书:设计制作小车(一)]
探索与研讨
明确问题
1.出示任务: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图)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
2.明确要求:(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制订方案
1.引导:要想设计一辆小车,我们首先要了解小车的结构,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辆小车,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小车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布置任务:出示小车,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并讨论,达成共识。
4.提问:在设计小车时,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教学提示:动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的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等。)
5.引导:在动手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问题:怎样安装橡皮筋或气球?怎样增大小车的动力?如何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间?用橡皮筋作动力时,如果出现打滑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怎样安装车轮可以让车轮自由转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吸管作轴套与车身连接,既可以让安在连接轴上的轮子自由转动,也可以防止橡皮筋打滑;车轮能自由转动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所有车轮能平衡着地等。
6.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思考需要的材料,并在材料箱中选出所需的材料。
探索与研讨
7.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我们小组设计的小车采用哪种动力方式?
学生1:橡皮筋。
主持人:小车各部分分别用什么材料?
学生2:车身用硬纸盒,车架用吸管,车轴用吸管和连接轴……
主持人:各部分怎么连接?
学生3:先用胶带将吸管绑成方形的车架,再用胶水将车架粘在硬纸盒上……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拓展
与小结
绘制设计图
1.布置任务:请大家把你们组小车的设计图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要求画出从正面看、从侧面看和从上面看的三幅图。画好了的可以组内进行交流和修改,让你们设计的小车更合理、更科学、更美观。
拓展
与小结
2.展示与交流。(教学提示:将汇报小组的设计图投影至大屏幕。)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设计方案。
小组1:这是我们小组的设计图。我们的小车以橡皮筋为动力,硬纸盒作车身,吸管作车架,用2根连接轴分别连接4个轮子,使小车更平稳……
主持人:大家对小组1的设计方案有什么建议吗?请小组代表回答。
小组2:我们认为以气球的反冲力、橡皮筋的弹力两种动力方式共用的混合动力能让小车跑得更远。
小组3:以橡皮筋为动力设计小车时,尽量选用较大的轮子和较重的车身,以免车轮打滑。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3.反思与改进:教师指导各小组改进设计图。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小车的运动与其受到的动力和摩擦力的关系,知道如何根据需要减小或增大摩擦力,认识到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本课就是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的,这既能对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也十分热衷于制作一些新奇的物品,这都是对开展设计活动有利的基础。但要把想象变为实际的作品,要克服的困难是很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设计“能做得到”的产品,还要让他们能持续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始有终的实践活动。综合以上考虑,故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为两个板块:
一、明确问题板块。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任务,明确制作小车的三点要求。
二、制订方案板块。先通过观察小车模型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小车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再通过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并绘制设计图。
课后
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7.设计制作小车 (一)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7.设计制作小车 (一)优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7.设计制作小车 (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