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频考字音+频考成语+古诗文梳理+战疫作文好句-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共37份)
攻略28 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
展开
这是一份攻略28 错字例析+文言虚词+古诗文梳理+话题语段素材-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早读攻略,共60页。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理解性默写,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4.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二)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柳宗元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因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
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移步换景)
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侧面描写、动静结合)
③写潭水源流,即作者探究潭源。
④写潭上景物和小潭气氛及作者的感受。
⑤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1)写作顺序:游览观察的顺序,即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特点:幽深冷寂。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这说明小石潭在怎样一个环境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趣?(或问:“伐竹取道”说明了哪些内容?)
答:(1)说明这是一个幽静、僻远、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2)作者听到悦耳的水声时心情愉悦,游兴大增,于是产生了探幽、访奇的情趣。
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答:(1)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5.“全石以为底”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既写出小石潭的奇特、罕见,又侧面反映了水的清澈,交代了小石潭命名的原因。
6.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因其结构全为石质,水中水边无泥土,杂质,所以清水流入小潭,水流冲击硬石,才会发出如鸣珮环的声音。
7.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和修辞?“似与游者相乐”展示怎样的境界?
答:(1)自由、活泼、轻灵、悠闲、快乐。(2)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拟人。(3)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8.请就本文第二段的内容或写法作评注。(第二段写潭水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怎样描写的?)
答:本段写潭水的清澈,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的清澄。
9.“斗折蛇行”和“犬牙差互”分别写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小溪源流的什么特点?
答:溪身和岸势。比喻。“斗折蛇行”的意思是: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故突出溪身蜿蜒、曲折的特点。
“犬牙差互”的意思是: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故突出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10.写“犬牙差互”的岸势和“不可知其源”的小溪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及心境,作者遭到贬谪后来到荒凉、僻远的永州,前途与未来令人感到迷茫,神秘莫测如小溪。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文中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忧伤悲凉心境,是画龙点睛之笔。
12.本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答:“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而坐石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13.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时写到“似与游者相乐”,而第五段又感觉到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前后两种心情为什么有所不同?
答:起初,作者被小石潭的优美景色所吸引,忘记了遭贬忧伤,精神怡悦。此时他眼中尽是美景,连游鱼也似与其“相乐”。后来小石潭源头的曲折明灭,让他想到渺茫的前途,小石谭的“寂寥无人”使其心生忧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也是他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心境的反映。
14.作者发现小石潭时是“心乐之”,久坐潭上后,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理解?
答:乐忧参半,作者借游山玩水排遗抑郁,见到清潭游鱼心乐之,而过于凄清的环境,又勾起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故离开。
15.作者离开小石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小石潭水清石奇,特别是鱼儿的时动时静,更给作者带来了无比喜悦,但这份喜悦真实而短暂,潭周围的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氛围勾起了作者被贬后始终郁积于心底的凄凉,最后离开小石潭。
1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7.课文极力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为什么?
答:作者因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壮志难酬,于是抒发了此时自己悲凉凄怆的心情。
18.本文成功地运用侧面描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
答:(1)借小石潭的形状来写水清。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岸边石底又翻卷而出,从而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2)借游鱼来写水清。文章第二段无一字写水,但通过“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等对鱼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
19.作者在描写景色时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答:作者不仅描写了山水之美,而且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去,做到情景交融。如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由小石潭周围“四面竹树环合”的幽深寂静引发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叹,抒发了在寂寞中悲凉抑郁的情感。由溪流的“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来表达前途的渺茫。
20.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请把你最欣赏的一处写景语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并说说它的语言特色。
答:如“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把水声比作环珮叮当的撞击之声,生动形象地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使人心生欢乐。
2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代价”话题
6.当庞涓冷笑着割下了孙膑的髌骨时,当他在青灯之下笑眯眯地翻动着盗来的《孙子兵法》时,他不清楚他要付出的不只是伐赵无功,而是马陵身死;当陈后主沉溺于鼎铛玉石之时,当他沉醉在《玉树后庭花》那靡靡之音中时,他不知道他为此要付出的不只是枯井偷生,更是江山易主;当石敬塘谄媚地高呼“父皇帝”时,当他将燕云十六州双手捧出时,他不了解他为此要付出的不只是年年贡金,更是身后的千古骂名。
7.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能把持得住方向盘的人有很多种。这其中有一种是伟人,他们“大如斗”却不会“石乱走”,他们刚硬却不是畏惧酸雨的大理石,与生俱来或后天滋养的气质让他们根本就不想去触摸诱惑,所以我不去说他们为考虑所谓的“代价”于是惊天动地。
而另有一类人,他们是有着普通观的普通人,面对诱惑,却也能转过身去。
他,戍守了半辈子边防。此时,已是深更,他倦了。
他知道,即使10年,3650天,43800个小时,他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也只不过是他的分内职责,不会有人提起他已暴风雪中三夜未眠;即使战争打响,他第一个冲锋陷阵。第一个点起“烽火”,第一个……他也不过是那页发黄的纸上或有或无的名字。
但他不能动,不暖打盹,不能在32度的高热下去十步之外的河边扑洒个清凉。那代价,他晓得。他想起了珍珠港上的那个星期天,那位监测员的误判,让美利坚无坚不摧的海霸基地成为了永远的神话;他想起了那个就差几个月就可以光荣退休的干部为能为他的政治生涯写完坚守故事的尾声,他没有想到他只是眯了一下眼,伸了一下手,就走进了铁窗……
他不敢想了。坚守一辈子也不会有赞美,但疏忽一下就会骂名千古;用一个普通人简单的思维丈量了几下,就知道“代价”是什么。于是他重新鼓足气力,死死地盯住了对面的那夜半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