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140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140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140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4)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75gAgCl固体;,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取1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79.37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1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
3.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这种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4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在第________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
(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g铝镁合金样品,将8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到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计算: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二次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质量m是________克。
(2)该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5.某同学为探究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锌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________Y=________。
(2)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0.1%)。
6.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Cl溶质的质量为7.3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6%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HCl+NaOH=H2O+NaCl 2NaOH+CuCl2=Cu(OH)2↓+2NaCl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g,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_____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7.小金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 5g,把 6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x=________。
(2)第________次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钙反应完全。
(3)求原6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8.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9.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样品跟稀盐酸反应。三次实验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当铜锌合金中的锌与稀盐酸中的HCl恰好完全反应时,合金样品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a 段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________(填“增强”、“减弱”、“不变”);
(4)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
(6)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10.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11.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12.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1)混合物中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2)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
(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4)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通过计算说明)。
13.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14.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铜铁合金的组成,取20克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4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__
(2)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H2SO4 +Fe=FeSO4+H2↑)
15.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16.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 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 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产生沉淀)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m =________g
(2)40g该食用碱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__g;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17.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某同学选取成分相同的粉末状大理石、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在锥形瓶中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数据记录见下表:
(1)实验过程中,判断反应结束的现象是________;
(2)块状大理石最多能产生________ 克二氧化碳。
(3)分析数据可知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
(4)该大理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8.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2HC=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1)以上四次实验,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
(2)第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9.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________。
(2)表中的m值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0.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兴趣小组同学称取12.5g石灰石矿样品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1)石灰石矿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该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3.2
4.8
6.4
8
8
实验
一
二
三
四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0.88
1.76
m
2.2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7g
7.4g
6.7g
6.7g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0.6
m
4.0
4.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0.2
0.2
Y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3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0
1.96
7.84
9.80
9.80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5
15
15
1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x
0.75
0.75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合金样品的质量/g
10
10
2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40
50
36.5
生成氢气质量/g
0.1
0.1
0.1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放置时间(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水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实验序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克)
20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克)
m
14.4
12.0
12.0
实验
一
二
三
四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3g
m
8g
8g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粉末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0
1.45
1.75
1.96
2.10
2.16
2.19
2.20
2.20
2.2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O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18
所加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g
49.68
59.36
69.12
79.12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0.5
48.5
68.1
88.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专题十五 坐标图像题 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二轮专题】专题十五 坐标图像题 强化训练题(有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1),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