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1)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1)  教案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1)  教案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1)  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1)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1) 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洋基本情况介绍,海水温度,海水的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是有关海洋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人说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海洋是人类扩大生存空间的理想场所。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存空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需要认识海洋。
    海洋水体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从海洋对陆地的作用这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影响;因此,研究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特征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在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日益重要的“海洋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洋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有关,其中海水温度和盐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
    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不同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解释原因。
    4.地理实践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走近海洋,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难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多媒体 自制教具
    引入课题
    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中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过渡:介绍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事故,过渡到海水的性质
    一、海洋基本情况介绍
    (一)海洋是地球的水库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海洋面积辽阔,水深巨大。海洋占全球表面积为71%,约3.62亿平方公里,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800米,体积约13.7亿立方千米,蓄积水量占地球水体总水量的96.53%。
    (二)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
    温故知新,联系前面两章大气、水循环的知识,海洋不仅是地球的水库,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之一。据统计资料: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可达450000立方千米,其中大约90%的水汽直接在海洋上空凝结,以降水形式返回海洋,其余约10%的水汽由大气运动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再通过河川径流返回到海洋。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从第一单元的有关知识内容可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中,海洋占了71%,因此,我们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海洋是地球水体的主体,海水的热容约为空气的3100倍,因此,海洋在为大气提供水汽、调节地球的气温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它积极参与着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承转)前面我们了解了一些海洋的基本概况,对海洋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来学习海水的一些理化性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
    二、海水温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海水温度,并回答以下问题:
    Ppt展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老师进行问题点拨、归纳和总结。
    1.海水热量的收入来源与支出去处;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海水温度与人类活动。
    归纳:
    1、 海水热量收入:太阳辐射(主) 海水热量支出:海水蒸发(主)
    注意海洋与陆地比较有何不同?
    答:陆地地面热量支出主要方式是地面辐射
    教师分析课本图3.8《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和图3.9《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找出海水温度随深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板书: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

    深度/KM
    图3.8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
    通过分析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可知:
    上层海水 ——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教师设问,学生回答)
    深层海水(1000米以下)—— 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保持低温状态(为什么?)
    答: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导热率很低。
    总结: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但1000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板书)
    通过分析图3.9《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可知
    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的影响、大气运动及海水运动的影响。
    海水温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活动题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
    通过课本图3.11葫芦岛、厦门和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学生讨论回答;
    分别描述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3个海洋站附近的海冰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
    比较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得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原因?
    (承转)我们学习了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了解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一些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再学习海水盐度的基本情况。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的海水盐度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是本节中的重点内容,内容虽少,但重要性较高,安排同学们看课本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通过ppt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直接了解,并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课文内容)。
    1.盐度的概念。
    2.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3.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到过大海的同学都知道,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镁。为了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人们采用盐度,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通常用千分比表示1000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影响盐度的因素(外海或大洋)
    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降水越多,盐度越低
    蒸发越大,盐度越高
    通过分析图3.12《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得出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赤道和极地海域盐度较低。
    影响盐度的因素(近岸地区)
    有河流入海,盐度较低,反之较高(相对封闭海域影响更明显)
    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学生阅读回答)
    晒盐、制碱、提镁、溴
    影响海水养殖
    淡水资源重要补充:海水淡化,直接利用 ——冲厕、工业冷却水
    活动探究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学生对照图表讨论,教师总结)
    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材料补充:
    红海是印度洋的内海,位于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大部分海区介于10°N~30°N,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的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如红海北部年降水量仅为25毫米,南部也不过250毫米,而蒸发量却很大,可达降水量的10倍以上。另外,红海西岸是撒哈拉大沙漠的东部边缘,东岸也是热带沙漠广布,四周几乎没有淡水的注入、稀释。其盐度可高达4.1%,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波罗的海位于欧洲的北部,介于52°N~65°N之间,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比较小,加上四周每年有大小250多条河流带来的淡水汇入、稀释,因此形成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还不到1%。
    (承转)学习了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了解了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一些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再学习海水密度的基本情况。
    三、海水的密度(板书)
    概念: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影响因素:温度、盐度、深度
    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阅读图3.16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讨论分析、归纳
    表层海水分布规律(水平分布):
    纬度越高,密度越大
    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纬度而异。
    不同纬度:
    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很小。
    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海水跃层:海水密度等参数随深度增加而显著变化的水层
    潜艇躲在密度跃层下方时,因下方海水密度较大,好像潜艇自己触摸海底一样,潜艇可以关闭发动机停靠在上面(故而称液体海底),密度跃层对声波具有折射作用,当敌人的军舰发射探测潜艇的声波时,常被跃层挡回,躲在跃层之下的潜艇就能避开敌人的耳目,从而达到完美的“隐身”效果
    海水断崖:海水密度等参数随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
    (教师分析)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事故真相,由于密度的急剧减小,浮力迅速下降,因此当潜艇进入海中断崖时,由于浮力不够,从而迅速发生急剧“掉深”。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由于遭遇海中断崖和强烈的海洋内波而迅速下沉,最终由于深度过深,水压过大导致潜艇解体,船员无一生还。
    总结:海水密度与人类活动
    影响潜艇的航行,有可能发生“海中断崖”现象
    用于军事战争,躲避敌军侦察
    (课外阅读)自学窗:见课本56页,御咸蓄淡,变海湾为水库
    板书设计:
    海水温度: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海水盐度: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海水密度: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教师用书,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1) 教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1) 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浪的概念及海浪活动,潮汐规律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