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141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141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改错,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辽。
二、选择题
1.下列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
A. B. C. D.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宋夏和议 B.宋辽对抗 C.南宋与金对峙 D.北宋与金对峙
3.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 契丹 B.匈奴 女真 C.吐蕃 女真 D.吐蕃 契丹
4.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其中有“靖康耻,犹未雪”一句。据考,“靖康”是年号,从1126年到1127年3月。据此可以推定,“靖康耻”指的是………………( )
A.辽灭北宋 B.金灭北宋 C.辽灭南宋 D.元灭南宋
5.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
A.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B.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模仿中原王朝制度 D.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6.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哪一政权………………………(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7.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高的早点食品之一,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据说,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本名叫“油炸桧”,这一名称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杜甫 C.秦桧 D.寇准
三、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材料二: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
(1)“靖康耻”中,“耻”从何而来?岳飞为“报国”“雪耻”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2)千百年来,人们非常崇敬和爱戴岳飞,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
(3)阅读右图中的《示儿》,列举史实解释绍兴诗人陆游“悲”的原因。
2.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绍兴十一年(1141年)双方达成和议: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除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和议外,宋朝还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了和议?
(2)结合材料一、二,请比较一下两次和议有什么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和议的看法。
(3)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判断改错
1.错。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和平共处。
2.错。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
二、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C 7.A
三、非选择题
1.(1)1127年,金灭北宋。 率领“岳家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又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2)岳飞严格治军,使岳家军战斗力很强;有效地遏制了金朝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等。
(3)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与金对峙,中原地区落入金朝统治者之手,国家没有实现统一。
2.(1)“澶渊之盟”;宋金和议。 西夏。
(2)相同点:宋朝每年送岁币。 看法:两次和议,对宋朝来说都是屈辱的,并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和议后,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经济发展。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时战时和,同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主流:友好交往,和平相处。(或:有战有和,和是主流。)唐诗
宋词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eq \x(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节选)
[宋]岳 飞
壮志饥餐eq \x(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讲义学生版doc、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讲义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二单元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