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章,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非金属,岩浆冷凝,矿物成分,片麻岩,大理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知道地壳物质组成及常见的三大类岩石的特点。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3.结合自然环境变迁的实例,会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1.读教材P33图2—4“山谷峭壁露出的沉积岩”,据图分析:(1)山谷峭壁处露出的岩石具有明显的________特征,说明该类岩石是________岩。(2)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3)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读教材P33图2—5“花岗岩”,据图分析:(1)图中颜色为肉红色的是________,白色有玻璃光泽的是________,黑色的是________。(2)花岗岩属于________中的侵入岩,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这种岩石的特点和用途。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1)层理构造 沉积 (2)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 (3)喀斯特地貌2.(1)长石 石英 黑云母 (2)岩浆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3)岩石坚硬、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归纳提升1.地壳物质的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又由化学元素组成。矿物是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类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含矿产的岩石就是矿石。
特别提醒:关键词法掌握矿物概念①矿物是“岩石圈中”的化学物质,以区别于大气或生物体中的化学物质;②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以区别于人工合成的;③是“天然化合物或单质”,以区别于混合物。例如土壤、铝合金不是矿物。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点(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形成、特点如下表所示:
(3)古生物化石在当今社会的地理意义①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化石被称为记录地壳变化史的“文字”,不同时代的岩层中保存着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里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可确定岩层的顺序和年代。②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
(4)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①岩浆岩
特别提醒:(1)为什么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岩层。(2)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岩浆岩是由高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可能含有化石,但含有金属矿物;变质岩在发生变质作用时,由于受高温高压的影响,化石不能保存下来。
读“某地岩层剖面图”,回答(1)~(2)题。
(1)若在图甲中M处发现了图乙中的岩石,则Q岩石为(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2)图甲中P岩石类型可能为(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第(1)题,图乙中所示岩石含有化石,说明此处岩石为沉积岩。第(2)题,P岩石处于花岗岩与沉积岩之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答案:(1)B (2)D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是( )A.花岗岩 B.砂岩C.大理岩 D.板岩(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
解析:第(1)题,通过地层剖面图考查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⑥④③②岩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第(2)题,考查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生成大理岩。第(3)题,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C项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是大理岩,按成因分类属于变质岩;而A、D两项都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答案:(1)C (2)C (3)B
2.岩石的转化(1)岩浆上升发生_____作用和_____作用形成岩浆岩。(2)各类岩石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_____作用和沉积作用、_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3)各类岩石发生_________形成变质岩。(4)各类岩石回到地幔深处,被熔融成_____。
●归纳提升1.地质循环(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2)能量来源
(3)影响(4)意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既促成了自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使地球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而深刻影响着地表自然环境。由于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漫长,这就决定了岩石和矿产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
2.岩石的转化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由于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由于地壳变动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岩浆。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依据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
特别提醒:(1)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圈的三个突破口、两个技巧。①三个突破口:a.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b.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c.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②两个技巧:a.被三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b.只被一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岩。
(2)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3)分清岩石类型巧判岩层新老关系。①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最准确的方法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
(4)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我们发现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岩石大约是40亿年前形成的。为什么地球上比40亿年更古老的岩石很难发现呢?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在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组成地壳的岩石之间发生转化,因此更古老的岩石很难发现。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化(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岩浆冷却凝固后直接形成甲、乙,判断甲、乙为岩浆岩。丁由沉积物转化而来,判断丁为沉积岩。剩下丙只能是变质岩。成为沉积物之前必须经过外力作用,判断②代表外力作用;甲可以直接经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物,说明甲类岩石形成时在地表,从而确定甲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乙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据此判断各数字代表的含义:①喷出地表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侵入岩层冷却凝固,④重熔再生,⑤变质作用,⑥外力作用中的固结成岩,⑦岩层上升出露地表。
第(1)题,花岗岩属侵入岩,对应乙。第(2)题,由前面的分析可知A正确。 第(3)题,甲类岩石为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因离开了高压环境,岩浆里面的气体逃逸,在岩石中留下了许多气孔,A选项正确。只有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B、C选项错误。大理岩是石灰岩经高温高压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D选项错误。答案:(1)B (2)A (3)A
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第(1)题,该山为正在喷发的火山,火山的岩石由火山岩组成,火山岩的矿物直接来自岩浆,岩浆存在于地幔中的软流层,所以正确答案为D。第(2)题,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发生转化。该题题干中强调“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而在地球表层喷出岩受到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所以正确答案为C。答案:(1)D (2)C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 B.Ⅱ——②C.Ⅲ——⑤D.⑥——Ⅰ
解析: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第1题,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第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选A。答案:1.D 2.A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资料,回答3~4题。
3.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沉积作用的产物B.都是冷凝作用的产物C.形成都和搬运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4.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
解析:第3题,雨花石具有很好的磨圆度,说明它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昆石是冷凝作用的产物;石灰岩是沉积岩,是沉积、固结作用形成的。第4题,雨花石存在于砾石层,因此,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雨花石→砾岩的转化可能实现。答案:3.D 4.B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各序号,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①⑥B.②③C.①②D.④⑤
6.本图对地壳物质循环的表述尚不够完整,以下有关完善本示意图的方案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 )A.补充从“沉积岩”“变质岩”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①B.补充从“岩浆”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②C.补充从“沉积物”“岩浆”到“变质岩”的箭头,标注⑥D.补充从“变质岩”“沉积岩”到“岩浆岩”的箭头,标注⑤
解析:第5题,形成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第6题,三大类岩石都可以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最终可形成沉积岩。答案:5.C 6.A
二、综合题7.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________岩,判断依据是________。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还含有________,能起到记录________的作用。(2)B处为________岩,它是由________活动经过________作用形成的。此类岩石常见的有两种类型,其中C处的岩石为________岩,D处为________岩。(3)E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_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若A为石灰岩,则E可能为________岩,它是优良的________材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检测,探究一,探究二,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思维导引,草方格沙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背景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壳物质组成,地壳各物质间关系,岩浆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判定地质年代,研究古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变质岩,变质岩的形成,石英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 大气环境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对流层,物理属性,连续性,●典例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