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与测试教课ppt课件
展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1 集合的概念
一、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
影响聚落分布的部分因素示意图:
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例(1)自然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
(2)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
二、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根据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中国的自然灾害(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
(2)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4)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①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②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③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五、我国多发洪涝灾害的河流(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
(2)淮河流域洪涝灾类的原因
特别提示: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①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③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④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六、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的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1)问题①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石油进口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③石油进口脆弱性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
(3)对策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
3.能源问题源于三个不平衡:(1)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2)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3)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第(1)题,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第(2)题,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最终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答案:(1)A (2)C
(2013·四川)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顸,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2)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亚洲中纬度地区”“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可推知图示民居所处地区降水较少,应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昼夜温差大,厚墙在白天可减少太阳辐射过多进入,夜间可起保温作用,因此A正确。第(2)题,6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同归线以南且接近北回归线的地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方,该地地方时为15时时,太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因此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西南方向。答案:(1)A (2)D
(2015·广东)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的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答案:D
(2013·安徽)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第(2)题,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年0℃等温线比2009年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甲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答案:(1)D (2)B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解析:第(1)题,从设问中的峰林可以判断出此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是典型地区,从而不难得出C选项正确。第(2)题,丙处位于背斜的顶部,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且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现象。C选项正确。甲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缺乏判断依据是否为最强烈,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沉积岩,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地势降低说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丁为典型的向斜山。答案:(1)C (2)C
一、单项选择题1.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暖锋过境释放热量解析:就山体而言迎风坡常有地形雨,背风坡常有焚风。阿尔卑斯山区就是很好的例证,背风坡的焚风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答案:B
(2013·海南)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2~3题。2.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免崩塌、滑坡3.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地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解析: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第3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川地土壤较为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答案:2.D 3.C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4~6题。
4.表中反映出(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C.法国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5.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A.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高B.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低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6.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解析:第4题,根据题目中的说明可知,电力强度即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因此表格中电力强度最大的是美国,是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国家。第5题,日本的能源强度低,说明其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小;其电力强度低,说明其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少。这两者都说明日本的能源使用效率高。第6题,参照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值,我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改进技术,不断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答案:4.B 5.A 6.B
二、综合题7.(2014·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第(1)题,从气候特点分析,该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所以使中上游地区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短,因此需修建水库蓄水调节,既能防涝灾,也能防旱灾。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且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导致排水不畅,因此需要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一方面是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适应耐旱环境,积极推广耐旱作物;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第三,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灾的能力。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复习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交通运输,1海洋权益,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课文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知识总结,●典例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备课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四章,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地球表层,生命和财产,地质地貌,周期性,潜在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