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东皋〔gā〕 千载〔zài〕 燕然〔yān〕 鹦鹉洲〔yīng〕
B. 落晖〔huī〕 萋萋〔qī〕 属国〔shǔ〕 荆门外〔jì〕
C. 驱犊〔dú〕 日暮〔mù〕 萧关〔xiā〕 带禽归〔qíng〕
D. 采薇〔wēi〕 征蓬〔péng〕 崔颢〔hà〕 没马蹄〔mò〕
以下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
B. 晴川历历汉阳树〔清楚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 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土水〔喜爱〕
D. 来从楚国游〔往〕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以下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野望?─王维—唐代 B. ?黄鹤楼?—崔颢—唐代
C.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D.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以下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以下对各首古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黄鹤楼?一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幻的;后四句那么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的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穿。
B.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完全为湖光山色所陶醉,从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C.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坐在船上沿途欣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D.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具有婉约的特点,诗人很善于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表达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照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以下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钱塘湖早春的轮廓。
B.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C. 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欣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D. 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了诗人喜爱大自然、排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以下对?黄鹤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原野上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凄清荒芜。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二、填空题
朗读节奏一般包括:轻快型、凝重型,舒缓型、高亢型等几种。班级举行诗词朗诵大会,现在请你朗诵下面的诗歌,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朗读节奏?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_〕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
背诵五首唐诗,按原文填空。
〔1〕树树皆秋色,山山________。
〔2〕晴川________汉阳树,芳草________。
〔3〕________出汉塞,________入胡天。
〔4〕山________平野尽,江________大荒流。月下________天镜,云生________海楼。
〔5〕________早莺争暖树,谁家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黄鹤楼?,答复以下问题。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阅读?使至塞上?,答复以下问题。
〔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以下各项对本诗的解析,不合理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3〕说说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渡荆门送别?,答复以下问题。
〔1〕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土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钱塘湖春行?,答复以下问题。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终。以“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3〕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__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答复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自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颔联从动物的角度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分析】A.载zǎi;B.荆jīng;C.禽qín;D注音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此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解析】【分析】A.薄:迫近、接近。B.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C.长河:指黄河。D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防止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解析】【分析】A.有误。正确搭配:?野望?—王绩—唐代。BCD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4.【解析】【分析】ABD划分正确。C.有误。正确划分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根本的原那么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解析】【分析】ABC理解正确。D.?使至塞上?中所写景物有“大漠〞“长河〞等,具有边塞特色,广阔而雄伟,“婉约〞说法不准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6.【解析】【分析】诗人笔下的塞外风光是奇特壮丽的,而不是明媚秀丽的。故B错误。AC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古诗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根底上进行赏析。
7.【解析】【分析】诗中不表达“排遣忧郁〞之情。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是诗歌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8.【解析】【分析】“凄清荒芜〞错,“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解析】【分析】〔1〕描述了一片浩渺苍茫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落寞心境。所以采用凝重型朗读节奏。〔2〕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所以采用高亢型朗读节奏。〔3〕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心情舒畅,欢快。所以采用轻快型朗读节奏。
故答案为:⑴ 凝重型
⑵ 高亢型
⑶ 轻快型
【点评】此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 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 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根底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10.【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属于一般性的默写,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诗句,要注意不出现错别字。
【点评】做该题时要熟记诗歌,注意平时的积累。这是较为简单的默写,在熟记的根底上注意书写标准正确,完成该题不是难事。
三、诗歌鉴赏
11.【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意境的理解。解答此题不仅仅是对语句的翻译,还需要学生结合翻译,参加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 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⑵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本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抒发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诗人情景交融,表达思想情感。
⑶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直接,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诗人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重在抒情。
故答案为:⑴ 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⑵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衬托了思乡之情。
⑶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赏析与理解。在理解诗句的根底上,发挥想象,即可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美丽的景象,在结合诗句写出来即可。
⑵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鉴赏诗歌,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如表达技巧衬托、象征、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
⑶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12.【解析】【分析】⑴颈联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其中“直〞和“圆〞 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衬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⑵“愉悦和舒畅的心情〞应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⑶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落出对都护的赞叹。
故答案为:⑴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衬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⑵B
⑶ 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点评】⑴此题考查考生对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⑵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⑶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3.【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根底上,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本诗是诗人初次离开家乡时所作,所以在诗人表达的是对家乡的衣领,但诗人在表达时,却从对面写来,说故土的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
〔2〕此题考查对诗歌字词的赏析。 “随〞字写出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气势磅礴。
〔3〕第一幅画应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画应是“天边云霞图〞。
故答案为:⑴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⑵ 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写出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气势磅礴。
⑶C
【点评】⑴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⑵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⑶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4.【解析】【分析】⑴“争〞是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却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照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珍贵。
⑵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⑶诗人在充分描写钱塘湖之景后引出此句,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最爱〞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之景,所以是直接抒情。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⑴ 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却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照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珍贵。
⑵1、绿杨阴里白沙堤2、最爱湖东行缺乏
⑶A
【点评】⑴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⑵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只要在感知诗歌之后即能从诗歌中直接摘取适宜的语句作答。
⑶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作答。
15.【解析】【分析】〔1〕ABD赏析正确。C项理解不正确, “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心系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君王的思想感情。
〔3〕诗歌比拟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拟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到达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诗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故答案为:⑴C
⑵ 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⑶ 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
〔2〕此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表达〕……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3〕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因此理解诗歌意境首先要分析诗歌描绘的景,通过分析景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16.【解析】【分析】〔1〕颔联和颈联指的是诗歌的第三句到第六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据此可作答。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浅草〞这几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之景,天气还不是很暖和。从诗人所写景物可以判断诗人观察的仔细,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之情。“最爱〞可以表达诗人的愉悦之情。
故答案为:
〔1〕例如: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泼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2〕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欣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点评】⑴此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做好此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7.【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望〞一语双关,写出外表意思和暗指意思即可。外表意思是在东皋纵目远望,深层意思要结合背景,明确东皋是作者的隐居之地,作者“望〞的原因是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动景,因而是动静结合。答题时先指出手法“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黄昏时分,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思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望。
故答案为:⑴“望〞既指诗人眺望,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⑵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颔联和颈联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⑶尾联表达了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苦闷和怅惘的心情,并露出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的意向。、
【点评】⑴此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此题考查对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写景的技巧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太白;青莲居士;浪漫;诗仙, C, C;B;A;D, ①长江;,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3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