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学案+练习(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练习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学案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拨与管理-新教材高二历史备课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史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史料2: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 《史记 · 商君列传》
    史料3:“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史料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史料5:(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选举二》
    史料6: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阅读材料,讲出材料所描述的选官制度,并做简要概述。
    魏晋南北朝(曹丕开始推行)
    家世、道德和才能 只看家世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废除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
    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后期弊端显现。
    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史料2: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后汉书.种暠传》
    ★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结合所学,分析东汉末年察举制度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②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③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不利于中央集权。
    史料1: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
    史料2: 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 ——摘编自吴霓《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等
    史料1: 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后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 实行初期,品第人物能以才德为主要依据。西晋以后,“九品中正制”逐渐被势力庞大的门阀世族控制, 东晋时期,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薛林军、马晓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①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②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后来以家世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成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④对魏晋南北朝时的家学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儒家思想传播。
    ★问题探究2:根据史料结合所学,指出九品中正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问题探究3:根据史料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形成的原因。并简要讲述科举制的流程
    史料1: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
    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②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对门阀士族垄断政治不满;③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问题探究4:根据史料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1: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史料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唐]《神童诗》史料3: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史料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
    ④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⑤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阻碍自然科学发展,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历史解释: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①“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举录取的公平性(科举录取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②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缓和矛盾,巩固明朝统治,为后世借鉴。
    上计制(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
    考察、考满(监察贪酷和不作为)
    ②地方官和中央官分别考核
    选贤任能劝善惩恶激励上进
    史料:自神龟末来,专以停年为选。士无善恶,岁久先叙;职无剧易,名到授官。执按之吏,以差次日月为功能; 铨衡之人,以简用老旧为平直。 ——《魏书》卷七七《辛雄传》
    ★材料反映了官员考核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
    “论资排辈” ——挫伤了积极性,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二、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 一一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历史理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汉代上计制度的理解
    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一级一级上报朝廷。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度的建立,更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 汉承秦制,并不断调整,制度更加完善。便于中央及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等状况,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国有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但是由于专制体制的本质决定整顿吏治实际效能有限,不能彻底根除贪腐问题。
    三、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督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
    ①以轻制重;②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③监察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违法与不良行为);④服务于皇权
    ★评价:1、积极: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澄清吏治,提高官员的素质2、局限:①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权;②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实质: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1、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这表明当时选官制 A. 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 B. 打破了门第观念 C. 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2、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 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 A. 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 B. 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 C. 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 D. 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最新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ppt、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案doc、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后素养落实7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绪帝,基本停留在纸面上,考试+甄别,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概念辨析,假如沈老今犹在,习近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