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教师版).docx
    • 学生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生版) .docx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教师版)第1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教师版)第2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教师版)第3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生版) 第1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生版) 第2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生版) 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案),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7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学生版docx、备战2022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7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知识点回顾】
    一、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1.心脏
    (1)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________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______相连,心室与______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
    (2)瓣膜的特点
    瓣膜只能向______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
    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
    在较深
    的部位
    管壁____________,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____。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
    深有浅
    管壁________,弹性________,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
    毛细
    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
    广
    管壁由一层________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呈________通过。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________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______。
    肺循环:从______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________。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血液循环示意图
    考点2 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浆
    运载________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
    血小板
    加速血液________
    凝血功能降低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1.人体ABO血型
    人类的血型由遗传决定,而且终生不变。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________决定的。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
    ________
    抗B
    B
    B
    ________
    AB
    A、B

    O
    ________
    抗A和抗B
    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2.输血
    (1)原则:________。
    (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
    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
    A
    AB
    B
    ________
    O
    A、B、AB
    3.AB型可以接受________的血液,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________,因此被称作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
    二、尿的生成和排出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和________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________。
    (2)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______和大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尿液的形成
    三、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1.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转变。
    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
    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


    考点1 1.(1)心肌 静脉 动脉 (2)一个方向 2.厚 快 薄 小 上皮细胞 很慢 单行
    3.(1)体循环 肺循环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右心房
    考点2 1.血 凝固 (2)高 低 2.多 少
    考点3 1.凝集原 A 抗A 无 2.(1)输同型血
    (2)AB 3.任何血型 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考点4 1.泌尿系统 2.(1)滤过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 (2)重吸收 全部的葡萄糖 水 无机盐
    考点5 1.物质 能量 物质 能量
    【例题精析】
    例1.(2019•赤峰)根据示意图中血流方向判断,从上肢静脉给咽炎病人输液,药物随血液到达咽部所经历的循环路线。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解答】解:根据示意图中血流方向判断,图示①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③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④是心脏。从上肢静脉给咽炎病人输液,药物随血液到达咽部所经历的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根据血液循环图,从上肢静脉给咽炎病人输液,药物由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部的毛细血管网。正确的是即为:②上腔静脉→④心脏→①体动脉→③咽部毛细血管。
    故选:B.
    例2.(2019•宁波)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解答】解:A、图中①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A正确;
    B、图中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
    C、图中③是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C正确;
    D、图中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D错误。
    故选:D。
    例3.(2019•杭州)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解答】解: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流经肺部以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甲、丁血管中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甲中血液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浓度升高,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所以甲、丁符合题意。
    故选:B。
    例4.(2019•锦州)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氧气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因此若曲线表示氧含量的变化,则A血管是肺动脉,B代表肺,C血管即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正确。
    B、CO2含量增多,说明在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因此B可代表脑,B正确。
    C、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而图中经过B时含量增多,C错误。
    D、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B血管是小肠,D正确。
    故选:C。
    例5.(2019•温州)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心脏骤停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缺氧。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 左心室 。
    【解答】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左心室。
    故答案为:左心室。
    例6.(2020•舟山)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肺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乙 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

    【解答】解:(1)(2)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故答案为:(1)肺
    (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例7.(2020•温州)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
    (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 右心房 
    (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 气体交换 ,血液含氧量升高。
    (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 为骨胳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更快地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解答】解:(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肌肉部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经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运动时,全身骨胳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即能量;所以图中骨胳肌在运动时的血液流量变化是增加,发生变化的生理意义是为骨胳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更快地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故答案为:(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胳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更快地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例8.(2018•临沂)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2018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

    (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肾脏 ;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 葡萄糖 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2)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 关节 活动;同时呼吸也加快加深,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 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气体到达肺泡后,经过②③过程完成了 肺泡内 的气体交换。
    (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最终被分解为 氨基酸 ;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用文字表示)。
    (4)青少年要“免肥胖”:人体经过程 ①②④ (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
    【解答】解:(1)C表示泌尿系统,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在该器官中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2)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完成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所以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4)经过①②④过程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用于生命活动。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
    故答案为:(1)肾脏;葡萄糖;
    (2)关节;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内;
    (3)小肠;氨基酸;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4)①②④。
    例9.(2018•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 动脉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 大分子蛋白质 (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解答】解:(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是氧气,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因此甲细胞的名称是红细胞。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故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成动脉血。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1)动脉;
    (2)大分子蛋白质
    例10.(2018•衢州)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肾小球 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尿素 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器官 。
    【解答】解:(1)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2)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所以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尿素
    (3)器官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对下表数据的分析解释正确的是(  )
    成分
    血浆中(g/100mL)
    肾小囊中(g/100mL)
    尿液中(g/100mL)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
    0
    葡萄糖
    0.10
    0.10
    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A.肾小囊中的水比血浆中多9g
    B.排尿主要是排出尿素以及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C.血浆和肾小囊中的尿素只有 0.03g/10mL,而尿液中有2g/10mL,数据肯定有误
    D.肾静脉中不含有尿素
    【解答】解:A.缺少表格中的条件(100mL).故A错误。
    B、排尿的意义是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故B正确,符合题意。
    C、数据明显不对,应该是100ml,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升高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的作用。故C错误。
    D、肾静脉与肾动脉中的血液相比氧气少,尿素等废物少,养料少,二氧化碳多。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球,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
    D.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的问题
    【解答】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故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故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故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的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测试某人的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和输尿管中的液体,发现三种成分X、Y、Z的含量如表。
    物质含量(克/100毫升)
    入球小动脉中
    肾小囊中
    输尿管中
    X
    0.03
    0.03
    1.8
    Y
    8
    0.03
    0
    Z
    0.09
    0.09
    0
    则X、Y、Z分别是(  )
    A.葡萄糖、蛋白质、尿素 B.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C.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解答】解: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由此可判断X是尿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血浆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原尿中含量极少。Y在入球小动脉中血液中的浓度为8%,而在肾小囊内的原尿中含量是0.03%,因此Y是蛋白质。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此Z是葡萄糖,所以X、Y、Z分别是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故选:B。
    4.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O

    ×
    ×
    P


    ×
    Q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解答】解: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O是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P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因此Q是尿素。
    故选:A。
    5.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蛀牙形成过程:食物残留在牙面→牙本质受破坏→牙釉质受破坏→牙髓受破坏
    B.食物进入人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肝脏→大肠→肛门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D.肺炎患者静脉注射后药物到达病灶:上腔静脉→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病灶
    【解答】解:A、牙齿的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所以蛀牙形成过程:食物残留在牙面→牙釉质受破坏→牙本质受破坏→牙髓受破坏。A错误;
    B、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食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错误;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其中一些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剩余物质形成了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C正确;
    D、静脉注射药物后,首先从上腔静脉流回右心房。所以,肺炎患者静脉注射后药物到达病灶: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病灶。D错误。
    故选:C。
    6.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图解,1~5 表示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 过程可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完成 4 这个过程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C.经过 3、4 过程,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由 1 进入 5 的物质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解答】解:A、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A正确
    B、4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的生理活动是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肋间外肌收缩。B错误
    C、经过 3、4 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正确
    D、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D正确
    故选:B。
    7.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C5H4N4O3)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如图尿酸流经②结构再进入到④结构的过程属于(  )

    A.肾小管的滤过过程 B.肾小球的滤过过程
    C.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D.肾小球的重吸收过程
    【解答】解: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所以尿酸随原尿流经②是肾小囊再进入到④是肾小囊腔的过程属于肾小球的滤过过程。
    故选:B。
    8.如图为某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内的液体是尿液 B.②内的液体是动脉血
    C.③内的液体是静脉血 D.④内的液体是原尿
    【解答】解:A、图中①是肾小球,流动是动脉血,A错误。
    B、②是肾小管中的液体是尿液。B错误。
    C、③是肾静脉,血液是静脉血其内尿素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含有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C正确。
    D、④收集管中的液体是尿液。D错误。
    故选:C。
    9.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中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判断该器官最可能是(  )

    A.肺 B.小肠 C.肝脏 D.肾脏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又回到血液,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减少,养料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内三种物质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肺 B.脑 C.肾 D.小肠
    【解答】解:A、血液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A符合题意。
    B、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由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的传播性疾病,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口服.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治疗轻度肺炎患儿,此药到达肺感染部位至少要经过心脏几次;若口服此药,则至少要穿过几层细胞膜才能到达感染部位(肺部组织液)(  )
    A.1;4 B.1;6 C.2;4 D.2;6
    【解答】解: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治疗轻度肺炎患儿,此药到达肺感染部位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组织,要经过心脏1次,也可以口服。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若口服此药阿奇霉素治疗轻度肺炎患儿,此药到达肺感染部位经过的途径是小肠毛细血管→肠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组织,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若口服此药阿奇霉素治疗轻度肺炎患儿则至少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壁3层细胞6层细胞膜才能到达感染部位(肺部组织液)。
    故选:B。
    12.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系统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氧合器代替了呼吸道的作用
    B.经过ECMO后,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
    C.EMCO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体循环
    D.动力泵相当于心脏的作用
    【解答】解:A、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系统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养合器不是代替呼吸道的作用,A错误;
    B、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B错误;
    C、EMCO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肺循环,C错误;
    D、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养合器的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动力泵相当于心脏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3.血红蛋白与氧能进行可逆性结合,血红蛋结合氧的百分比随氧气压变化的曲线简称氧离曲线。但不同的生物在含氧量不同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性发生了变化。如图是4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生动物体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后绘制的曲线。请根据4条曲线所表示的特征,你认为哪两种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强和最弱?(  )

    A.a和b B.b和d C.a和d D.a和c
    【解答】解: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溶解氧量低,综合分析坐标图中的4条曲线可知,a曲线代表的生物在氧分压很低时就可与血红蛋白充分结合,因而在被有机物污染过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强;而d曲线代表的生物在氧分压很高时才可与血红蛋白充分结合,表明其在被有机物污染过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弱。
    故选:C。
    14.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O型

    抗A、抗B
    根据模型可以看出,AB型血液中红细胞上应该同时具备两种凝集原,其血浆中就没有凝集素。
    故选:D。
    15.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曲线X或Y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代表脑,则曲线X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若b代表肺,则曲线Y表示O2含量的变化
    C.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D.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X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解答】解:A、b代表脑说明在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因此若曲线b代表脑,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b代表肺,则曲线Y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B正确;
    C、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C正确;
    D、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1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 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
    B.“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C.“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
    D.图中的“流回血液”是静脉血
    【解答】解: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A正确;
    B、人工心肺机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血液流经氧合器后成分的主要变化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B正确;
    C、“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
    D、由于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17.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过滤流经血液的尿酸尿素
    【解答】解:人体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图示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故选:C。
    18.如图所示,A、B、C、D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①代表人体的某一系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
    B.C过程使血液由静脉血变动脉血
    C.完成D的气体交换过程依靠扩散作用
    D.A过程使血液内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含量增加
    【解答】解:A、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来完成的,①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A正确;
    B、C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正确;
    C、D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C正确;
    D、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通过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使血液内的尿素明显减少。D不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9.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的问题。
    (1)若某病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较多的红细胞,经检查发现是肾脏患有疾病,由此判定肾脏出现病症的部位可能是 肾小球 。
    (2)若某病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葡萄糖,且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则患病的原因可能是该患者体内 胰岛素 (填激素)分泌不足。
    (3)若某人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病人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白细胞 。
    【解答】解:(1)肾小球对原尿有滤过作用,若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变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就会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通过尿液排出,从而形成血尿或蛋白尿。
    (2)若某人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是糖尿病的症状,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3)白细胞可以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作用,若人体有炎症,白细胞数量会增多。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胰岛素;
    (3)白细胞
    20.EDTA钙钠是一种白色粉末,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医院常用其来救治重度铅中毒病人。回答下来问题:
    (1)如图是心脏内部结构,当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首先进入心脏的 B (填字母),最后经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
    (2)EDTA钙钠的副作用主要是损害胃肠道及出现过敏反应,大剂量可损害肾脏。某病人用药期间尿检结果出现白细胞,则该病人肾单位中的 肾小球 (填结构名称)出现了病变。

    【解答】解:(1)通过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由上下腔静脉收集,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到肺静脉,到左心房,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注入主动脉,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可见药物经下腔静脉最先进入B右心房。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故答案为:(1)B;
    (2)肾小球。




    相关学案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学案,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6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6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查阅资料,实验器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5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学案):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05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学案),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学生版docx、备战2022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