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化学用语与质量守恒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化学用语与质量守恒,共56页。
2021年山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化学用语与质量守恒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1•威海)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2.(2021•济宁)下面对于过氧化氢(H2O2)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过氧化氢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2021•临沂)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铁离子:2Fe2+ B.氖气:Ne2
C.金元素:AU D.葡萄糖:C6H12O6
4.(2021•烟台)研究表明,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属于有机物
B.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C.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D.色氨酸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
5.(2021•潍坊)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6.(2021•东营)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NO31﹣
B.3个碳原子:3C
C.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D.硫酸钾的化学式:K2S
7.(2021•临沂)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2021•临沂)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9.(2021•菏泽)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10.(2021•泰安)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
11.(2021•潍坊)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2021•济宁)利用氢、氮、氧三种元素,按要求用符号回答下面问题: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
(2)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单质 ;
(3)由氢、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4)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13.(2021•临沂)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1)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已成功登陆火星。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是探测车主要动力来源,硅的元素符号是 。
(2)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可应用于自来水和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处理。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2+2H2O═2KOH+X+O2↑,则X的化学式是 。
14.(2021•菏泽)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 ;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 ;
(3)人体缺少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元素 ;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5.(2021•烟台)2021年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据如图回答: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 。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 (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
(5)步骤⑦用烧碱低温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是 。
16.(2021•菏泽)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请完成:(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 。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 。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1年山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化学用语与质量守恒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1•威海)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微观粒子分析;
B、根据化学具有创造性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于化学变化分析;
D、根据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微观粒子,不属于化学物质,物质是宏观概念;故A错误
B、利用化学知识,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例如,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例如,用石油作原料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等;故B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于化学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对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及物质变化的认识,难度不大。
2.(2021•济宁)下面对于过氧化氢(H2O2)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过氧化氢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1•临沂)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铁离子:2Fe2+ B.氖气:Ne2
C.金元素:AU D.葡萄糖:C6H12O6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2Fe2+表示亚铁离子,故A错误。
B.氖气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为:Ne,故B错误。
C.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金元素表示为Au,故C错误。
D.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4.(2021•烟台)研究表明,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属于有机物
B.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C.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D.色氨酸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色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色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色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色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则色氨酸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2=6: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1•潍坊)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而不是碱,故选项推理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2021•东营)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NO31﹣
B.3个碳原子:3C
C.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D.硫酸钾的化学式:K2S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B.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故A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个碳原子可表示为:3C,故B正确;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故C错误;
D.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K2SO4,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021•临沂)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某一液体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2021•临沂)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分子的个数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9.(2021•菏泽)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最终铁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不断减少,最终减小到0,溶液质量变成0。
【解答】解: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最终铁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不断减少,最终减小到0,溶液质量变成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021•泰安)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计个数进行分析;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进行分析;
C、根据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解答】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计个数,所以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A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NO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C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1.(2021•潍坊)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每一格的质量为1g;反应前甲的质量为16g,乙的质量为18g﹣16g=2g;丙的质量为23g﹣18g=5g;丁的质量为26g﹣23g=3g。
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甲物质质量减少16g;刻度线Ⅱ左移8格,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则乙物质质量增加了18g﹣8g﹣2g=8g;刻度线Ⅲ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的质量增加了8g,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
A、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3g=11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g:8g=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理解题意、明确向右移动、向左移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2021•济宁)利用氢、氮、氧三种元素,按要求用符号回答下面问题: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H2 ;
(2)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单质 N2 ;
(3)由氢、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NH3 ;
(4)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HNO3(或NH4NO3)(合理即可)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由提供的元素可以组成的可燃性气体单质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2)由提供的元素可以组成的氮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其化学性质稳定,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填:N2;
(3)由氢、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氨气,其化学式为NH3;故填:NH3;
(4)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较多,如硝酸,化学式为HNO3;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故填:HNO3(或NH4NO3)(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3.(2021•临沂)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1)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已成功登陆火星。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是探测车主要动力来源,硅的元素符号是 Si 。
(2)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Na+ (填离子符号)。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可应用于自来水和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处理。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
(4)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2+2H2O═2KOH+X+O2↑,则X的化学式是 H2O2 。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硅的元素符号是Si。
(2)海水中氯化钠含量最高。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硅的元素符号是Si。
故填:Si。
(2)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中氯化钠含量最高,因此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Na+。
故填:Na+。
(3)Cl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故填:+4。
(4)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是H2O2。
故填:H2O2。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2021•菏泽)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 2O ;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 N2 ;
(3)人体缺少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元素 Ca ;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l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填:2O;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氮分子,氮分子表示为N2;故填:N2;
(3)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故填:Ca;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在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表示为:Cl3;故填:Cl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5.(2021•烟台)2021年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据如图回答: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OH)2+2HCl=MgCl2+2H2O 。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 母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 蒸发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 NH3、CO2 (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 。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NaCl和H2O 。
(5)步骤⑦用烧碱低温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是 NaCl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依据中和反应,结合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分析,依据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分析;
(2)依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分析;依据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和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分析;
(3)依据流程中步骤⑧的反应原理分析;依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依据步骤⑥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的反应原理分析;
(5)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守恒分析。
【解答】解:(1)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母液是蒸发水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故填:Mg(OH)2+2HCl=MgCl2+2H2O;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海水晒盐,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分析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和加入除杂试剂顺序可知,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故填:蒸发;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3)分析流程可知,流程中步骤⑧的反应原理是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CO2,有利于碳酸氢钠的生成;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故填:NH3、CO2;2NaHCO3Na2CO3+H2O+CO2↑;
(4)分析流程图可知,步骤⑥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的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Cl2↑+H2↑,则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NaCl和H2O,故填:NaCl和H2O;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守恒,分析Cl2+2NaOH═X+NaClO+H2O可知,反应前Cl、Na、O、H的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已知物质中Cl、Na、O、H的个数分别为1、1、2、2,则X物质中含有1个Na和1个Cl,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6.(2021•菏泽)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请完成:(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 3H2O 。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 5.5g 。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硫酸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铜原子、1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和10个氧原子,所以空格处有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即填写:3H2O;故填:3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g+200g﹣224.5g=5.5g;故填:5.5g;
(3)设前两次使用10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则: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196 44
x 4.4g
x=19.6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考点卡片
1.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
1.“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 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有关催化剂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命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有关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溶解现象是指构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不断地、均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多数是水分子,因为最常用的溶剂是水)间隔中去的现象.溶解的本质是溶质在溶剂里以分子(或离子)级别的均匀混合.
而溶解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扩散,一种是溶质被电离,以离子形式扩散(例如,糖溶于水是第一种情况,氢氧化钠溶于水属于第二种).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水的亲合力,分子极性与水相似的在水中扩散的就容易些,宏观上表现出来就是可溶解了,这就是相似相溶原理.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水分子的结构,水的构成原子H、O都是极活跃的原子,因为核外电子少,电子层数少,于是各种作用力很强.在水中由于水分子的强极化性,氧原子的电子被氢原子夺去导致氧原子的原子核暴露,这对其它离子化合物中的亲核性强的离子有很大的攻击性,促进了溶解的进行.
具体溶解的过程也分为两个过程,并且还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不过,绝大多数的溶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不变的(如氯化钠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和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利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来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以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识记或解答有关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问题时,最好使用排除法,即一般情况下,溶解时升温的主要是氢氧化钠、浓硫酸(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降温的主要是硝酸铵,其它的就可以认为是温度不变的了.
3.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
5.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
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3.变形公式有: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
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
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
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
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②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6.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7.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8.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离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的考查,以及对误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时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对于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要细致地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个错误或误差,最后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即可.
9.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0.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等);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硫等).由此可见,它们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纯净物,都是元素的存在状态;不同点是: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由此可见,它们的概念是建立在纯净物的基础上的,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从概念上看,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
同理,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但是也不能反过来说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多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
11.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的特征是它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其基本特性是: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并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有机物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因此它所分的类别也有多种.在初中阶段,经常按照有机物结构中的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具体将有机物分为“链状结构化合物”和“网状结构化合物”两种.
聚合物的特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具体有如下两种:
1.链状结构的具有热塑性;即链状结构化合物(即聚合物,如聚乙烯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性质.
2.网状结构的具有热固性;即网状结构化合物(即聚合物,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性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物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不是有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2.在对有机物进一步进行分类、判别时,只要记住常用的代表性的物质类别即可.即聚乙烯塑料属于链状结构化合物;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和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属于网状结构化合物;等等.
3.对于聚合物的特性来说,可以根据联系着生产生活实际来进行理解和识记.这样将会是事半功倍!
1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含不含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辨析其组成特点,看看是不是含有碳元素,
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2.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不能只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它是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特殊化合物中的一种.如果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它应该属于无机物(因为这类特殊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如果不是其中的一种又含有碳元素,那么才可以判定它是有机物.
3.值得一提的是: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含有碳元素的特殊化合物就属于无机物;还有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也含有碳元素,但它属于单质);同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但是无机物不一定都不含碳元素(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的特殊无机化合物就含有碳元素).
13.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主要是指以氧气、氢气、碳、硫、磷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铝、镁、锌、铁、铜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铜、氧化铁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盐酸、硫酸、碳酸等为代表的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为代表的碱,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为代表的盐,等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和制备.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制备如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各规律为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某些物质时有些规律要具体分析,未必都能适用.例如,根据图示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来制备氯化锌和硫酸铜时,能够采用的方法分别有7种和3种(由于不同原因,图示的其它制备盐的方法就不可取了),具体转化是这样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该考点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氧气、氢气、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铝、镁、锌、铁、铜等金属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盐酸、硫酸、碳酸等典型的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重要的碱,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的盐,物质鉴别、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掌握好以氧气、氢气、碳、硫、磷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铝、镁、锌、铁、铜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氧化铜、氧化铁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盐酸、硫酸、碳酸等为代表的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为代表的碱,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为代表的盐,等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
2.还要弄清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和典型物质的制备方法等.
3.要理解和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元素周期表等有关图表的内容,并且还要学会利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4.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符号是指用来表示元素的特有符号.它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一种用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现在国际上,统一常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S表示硫元素,Si表示硅元素,N表示氮元素,Na表示钠元素,等等.
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个:(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原子及其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元素符号时,一定要按照“一大二小”的原则来书写.也就是,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以免混淆.例如,Co表示钴元素,如果写成CO,就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2.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来说,除了上面的两个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
15.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1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
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2)×2=0,解得:x=+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氢元素为+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1)+(+7)+(﹣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
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17.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
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3.离子符号整体上表示一个该离子,右上角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四种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例如,2H2表示2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等等.(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SO4表示一个硫酸根中含有四个氧原子;等等.(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H+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等等.(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例如,H2O﹣2表示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NaOH﹣1表示在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离子符号的意义、化合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的构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根据化学符号表述它及其周围四种数字的意义、根据相关的意义来书写其相应的化学符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多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跟化学符号中所有元素符号和数字都有关系.并且,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了.但是,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跟其前面的数字是无关的.例如,在2H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它与右下角的2是有关系的,当没有这个2时,它就表示2个氢原子了);右下角的2表示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它与前面的2是无关的).
2.在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来书写相应的化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准确,不可丢三落四.
18.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主要有4种题型:
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
2.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公式:“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来进行计算.
3.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公式:“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来进行计算.
4.有关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化学式和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按照化合价的原则来推算即可.
而有关化学式的推断,主要有3种题型:
1.不涉及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根据上面的4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逆向推算出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或个数比;然后再将其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
2.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在化学反应前面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推断出其中的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然后再按照化合价的顺序为“左正右负”的原则,将其排列起来,并把原子个数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
3.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要先看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查找每一种原子的个数,再按照按照化合价为“左正右负”的顺序(或图示中的顺序),将其元素符号排列起来,并把原子个数(或个数比)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将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推断和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或其逆运算,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准确地计算.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2.有关化学式的推断,要先看是哪一种题型,然后,再按照相应的方法,细心地进行推断.
19.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来判定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来判定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20.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以用通式简明地表示为:A+BC→B+AC.其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可以简记为:“单化变单化”.例如,C+2CuO高温¯2Cu+CO2↑,Fe+2HCl=FeCl2+H2↑,等等.
置换反应的应用是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既可以用来探究、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及其用途等,又可以用来推断、鉴别某些物质,还可以采用来置换某些物质,以生成一些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新物质,从而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特别是碳、氢气和金属等)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或推断、金属的冶炼、氢气的制取、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碳、氢气和金属等物质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判定及其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判别,利用分解反应的原理来制取氢气和某些金属或鉴别和推断某些物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置换反应中的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因此,在判定置换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和通式,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方法来细心地判定.
2.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
3.置换反应一般是指碳和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金属盐的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2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22.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5 8:35:35;用户:组卷专用4;邮箱:zybzy4@xyh.com;学号:402921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2021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质量守恒定律,共23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之化学用语附真题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用语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Cl-,用化学符号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