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01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02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03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嘉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1•宁波)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别
    物质
    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X
    0
    a



    +4

    b
    d
    Na2SO3等
    +6

    c
    e
    F
    A.X表示碱
    B.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物质d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和H2O
    2.(2021•宁波)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3.(2021•嘉兴)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二.填空题(共2小题)
    4.(2021•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5.(2021•金华)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6.(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
    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7.(2021•宁波)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该气体由    组成。
    【实验反思】
    (1)C装置的作用是    。
    (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    。
    (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    。(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9.(2021•嘉兴)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

    10.(2021•衢州)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    。
    (2)沉淀B的化学式是    。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021年浙江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鉴别和推断.doc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1•宁波)含硫元素的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不同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相同,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类别
    物质
    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X
    0
    a



    +4

    b
    d
    Na2SO3等
    +6

    c
    e
    F
    A.X表示碱
    B.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物质b是二氧化硫,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物质d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和H2O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Na2SO3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说法错误;
    B.a表示的是硫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选项说法错误;
    C.b表示的是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它是空气污染物之一,选项说法正确;
    D.d表示的是一种酸,其中硫元素显+4价,则该物质是H2SO3,H2SO3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3和H2O,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等,难度不大。
    2.(2021•宁波)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其应用来分析。
    【解答】解:将5.6g的铁粉加入到Cu(NO3)2溶液中,则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b段为铁于硫酸铜反应,根据图像分析,b点铁有剩余,b点固体为铁和铜,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m1g为生成铜质量与剩余铁质量和,所以生成Cu的质量不等于m1g,故A错误;
    B、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故B错误;
    C、5.6g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质量,与5.6g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质量相等,根据图像,m3即为最终生成银的质量。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5.6g m3

    m3=21.6g
    故C正确
    D、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e点溶质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首先读懂题意,找出题中的叙述与图象的联系,在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象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解答,通过该题,要掌握化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3.(2021•嘉兴)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A、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丙一定是NaOH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丁可以是氯化铜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如果丙是稀硫酸,则乙、丁的其中一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能和铁反应,因此丙不可能是稀H2SO4,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共2小题)
    4.(2021•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A,白色沉淀与硝酸反应会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B,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提供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A测得pH=7,说明显中性,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
    【解答】解: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A,白色沉淀与硝酸反应会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B,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提供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A测得pH=7,说明显中性,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且碳酸钠在反应中不能过量。
    (1)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2)通过前边的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故答案为:(1)氯化钠;
    (2)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5.(2021•金华)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BaSO4 ;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硝酸镁、硝酸钠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镁;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1)步骤②中沉淀乙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的BaSO4。
    故填:BaSO4。
    (2)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离子,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镁、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钠。
    故填:硝酸、硝酸镁、硝酸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6.(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氢氧化铜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D 。
    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考查氢氧化铜的性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不会增加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实验测试中的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蓝色絮状沉淀物质为氢氧化铜;
    故答案为:氢氧化铜。
    (2)A、铁元素不存在反应物中,选项A错误;
    B、碳元素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在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C错误;
    D、氧化铜中氧元素和铜元素,在反应物中都存在,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验证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因此需要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两种溶液的,而上述实验只测试了硫酸铜溶液,所以还需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7.(2021•宁波)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该气体由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组成。
    【实验反思】
    (1)C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
    (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  排净装置中所有的空气 。
    (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u+CO2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检验的方法、反应时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实验结论】A装置无现象,说明不含有氧气,B装置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二氧化碳,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且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一氧化碳,故该气体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故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实验反思】
    (1)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除去原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对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填: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是为了排净装置中所有的空气,故填:排净装置中所有的空气;
    (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与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故填:CO+CuOCu+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检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8.(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  BaSO4 。(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钾离子未除去 。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Ba2+与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得到的食盐混有未除去的钾离子分析进行分析;
    【解答】解:(1)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加入过量氯化钡,Ba2+与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化学式为BaSO4;
    (2)溶液A中有过量氯化钡,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溶液B中含过量的碳酸钠,还有氯化钠和K+,加过量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C含有氯化钠和K+,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钾离子未除去。
    故答案为:(1)BaSO4;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钾离子未除去。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除杂的有关问题,难度比较大,特别的除去食盐中的多种杂质,要根据除杂的原理深入思考分析。
    四.解答题(共2小题)
    9.(2021•嘉兴)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5g 。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两种方式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都完全来自于碳酸钠,即碳酸钠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变浑浊。
    (2)设加入稀盐酸质量为x,
    Na2CO3+HCl═NaCl+NaHCO3,
    106 36.5
    10g×10.6% x×7.3%
    =,
    x=5g,
    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5g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故填:5g。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两种方式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都完全来自于碳酸钠,即碳酸钠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故填:两种方式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都完全来自于碳酸钠,即碳酸钠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021•衢州)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  过滤 。
    (2)沉淀B的化学式是  CaCO3 。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解答】解:(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2)沉淀B是碳酸钠和运气好该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
    故填:CaCO3。
    (3)小科的判断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故填: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卡片
    1.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2.蒸发与蒸馏操作
    【知识点的认识】蒸发如图所示:,它是为了得到溶于水中的可溶性固体而进行的基本使用操作.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蒸馏如图所示:,它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操作.所需仪器有蒸馏瓶(蒸馏烧瓶)、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橡皮塞、锥形瓶、尾接管、石棉网等.其操作注意事项也有以下五条:
    1.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以用其它热浴加热),使之均匀受热.
    2.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3.
    3.配置附件(如温度计等)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
    4.蒸馏时最好事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
    5.蒸馏完毕必须先关闭活塞后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蒸发和蒸馏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蒸发的实验操作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蒸发和蒸馏的操作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3.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包含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其二,是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而所谓的常见气体,主要是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具体说来,它们的检验与吸收的方法如下表:
    至于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就是指为了将常见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的科学方法.
    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所需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选用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
    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不减、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杂质的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所需气体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气体要容易分离. 常用的气体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吸收法;即选用适当的试剂,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后,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等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再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气.而常见气体的吸收剂(即除去的方法)如上表所示.
    二是转化法;即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气体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将其中的CO转化为C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经过科学的分析探究后,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推断、选择或填写出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推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知识,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就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等)、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等)、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2.人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燃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森林火灾、意外事故火灾等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空气污染源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有害气体的来源是这块考查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5.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
    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3.变形公式有: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
    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
    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
    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
    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②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6.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7.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
    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
    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8.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₂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
    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9.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离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的考查,以及对误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时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对于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要细致地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个错误或误差,最后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即可.
    10.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1.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是根据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组成或构成特点,来对某化合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氧化物、酸、碱和盐中的哪一种.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时,它才有可能是氧化物、酸、碱或盐.然后,再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对号入座即可.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1)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书写其化学式时,氧元素符号在后面.例如: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和氧化铜(CuO)等.(2)酸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氢元素符号在前,氢原子的个数是由后面的酸根的化合价的数值决定的(不过,醋酸特殊一点,起作用的氢原子在后面,前面是醋酸根).例如:盐酸(HCl)、硫酸(H2SO4)和醋酸(CH3COOH)等.(3)碱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在前,后面的氢氧根的个数是由前面的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决定的.例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和氢氧化铜[Cu(OH)2]等.(4)盐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在前,酸根在后;并且金属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例如: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3)和硫酸铝[Al2(SO4)3]等.
    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当确认它是化合物时,再根据它们的构成粒子的不同,来进一步分析、判断.如果它是由某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就是氧化物(如水H2O);如果它是由氢原子和酸根构成的,就是酸(如碳酸H2CO3);如果它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就是碱(如氢氧化钠NaOH);如果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就是盐(如氯化钠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氧化物和酸碱盐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判别及其化学式的书写(或命名)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组成或构成特点、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进一步分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对它进一步分析、判别,然后,根据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宏观组成或微观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氧化物、酸、碱和盐中的哪一种.
    2.在对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判别时,还要注意一种特殊的碱(即氨水NH3•H2O)和一种特殊的盐(即硝酸铵NH4NO3);前者是由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后者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虽然其中的铵根离子不是金属离子,但是,由于它的性质跟金属离子的很相似,所以就把它看作金属离子了;这样,它们也就顺理成章地分别归为碱和盐了.
    12.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鉴别、推断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
    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
    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顺藤摸瓜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
    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
    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
    1.反应式型;例如,
    2.描述型;例如,
    3.网络型;例如,
    4.表格型;例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该考点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物质的特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特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酸碱盐、典型单质和化合物的鉴别、推断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1)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温的作用);(3)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4)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等;(5)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学反应来对物质进行鉴别、推断时,一定要抓住反应现象的不同,细心的辨别、推断.
    13.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1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3 14:47:55;用户:招远10;邮箱:zybzy10@xyh.com;学号:40292115

    相关试卷

    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 这是一份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共33页。

    三年山东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 这是一份三年山东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2广东省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物质的鉴别、推断、分离、提纯(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2广东省中考化学三年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物质的鉴别、推断、分离、提纯(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