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的中华民族开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出来的!______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____出来的!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____出来的!
A. 博大精深 波澜壮阔 培育 奋斗 B. 博大精深 波澜壮阔 奋斗 培育
C. 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培育 奋斗 D. 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奋斗 培育
2.以下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要坚决克服“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有效防止脱贫户不返贫和边缘户不落伍。
B. 各级政府最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猪肉供给,及时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的机制,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贴力度。
C. 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安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
D. “互联网+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促进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新形态。
3.以下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标准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B. 香港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那么底线。
C. 屠呦呦认为,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决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二是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适用于非洲广阔贫困地区人群,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郊居岁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①。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②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①屏居、离索:皆为隐居之意。②谅:料想。
下面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中“负〞说明背山而居,“暮〞 说明年关将近,交代了地点和时间。
B. 颔联中“樵唱〞“烧烬〞表达了作者郊居生活极具山野气息的特点。
C. 本诗颔联描绘隐居环境的喧闹,颈联突出了内心想要远离纷争的愿望。
D. 全诗借景抒情,抒发了因隐居而无所作为,只能虛度时光的嗟叹苦闷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
优秀文化如何实现全球有效传播
①英国播送公司的纪录片?杜甫?引起不少国内观众的密切关注,该片主持人和导演是曼彻斯特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伍德,他深度参与的其他作品如?中华的故事?等此前同样被国人追捧和喜爱。
②杜甫的诗歌及其精神世界在中华文明中历经千余年依然熠熠生辉,但是如何让西方观众对他们陌生的诗人同样感兴趣?并且让中西方观众同时欣赏和喜欢?伍德认为需要有独特的“密码〞。
③一个人的故事、情感和心灵世界,往往具有跨时空的共通性。中西文化某些方面能够实现共通,也在于其间的“理、事、情〞。杜甫的伟大,在于其传世诗歌的形式之美,还在于他那种超越时空和语言的能在不同文化中流转的“ 共通性〞内容,即对生命疾苦的关注——是生命受困之时的坚韧和达观,是在自然和天地中感受到的沉郁和壮阔之美。杜甫一生随唐王朝兴衰而起伏颠沛,但是,他对国家的情意、对妻子的爱意、对孩子的歉意、对朋友的诚意,这是人心最根本的共通之“理〞。这个“理〞,不会因为肤色、人种、民族、国家的差异就有所不同。杜甫诗歌中始终充满了对人间疾苦的关切,对山河的热爱,对家国的心愿,虽沉郁凝重,但神思飞扬,创造了一个自由且丰沛的情感世界。
④因而,杜甫既活在历史中,也活在当下;既活在中国,也活在世界。伍德是在讲杜甫的故事,也是在讲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⑤钱穆先生曾主张用“温情和敬意〞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制度。细致观摩?杜甫?和?中华的故事?这样的题材,我们足以感受到这种“温情和敬意〞。伍德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让中国观众感觉到这部纪录片是真实的,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诗人的肖像,他们会赞同也会感到舒服,就像?中华的故事?一样。
⑥如果制作一部关于外国文化的电影,而这种文化中的人们觉得这部电影不符合他们的感情,也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那么整个事情就毫无意义了。?杜甫?及?中华的故事?,其视角、态度和话语,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他者〞对“自我〞文化的尊敬和温情,也体会到一种友善和真诚,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温暖,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丽和伟大。
⑦?杜甫?及此前的?中华的故事?都选择了把旅行、生活文化、风景和遇见与讲故事的人融合在一起。伍德像一个寻访者,踩在中国的大地上,行走在现实与古老并行的路上,用脚步、心思和目光去丈量、打量和思量中华文化的模样,在中国当代探寻古代中国的文化价值。
⑧伍德采用了这种适宜的方式和结构,通过杜甫当年的实际旅行来跟踪杜甫的生活故事。在?杜甫?中,伍德从洛阳到西安,从奉先一直到成都,顺流而下到白帝城,再到长沙和平江。在实地行走的过程中,切身感知杜甫一生的行走,历史就此铺展开来,人物从史书中跃然而出。对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寻访之旅,必须是语境化的,如果不能在长出一种文明的土壤中去发现其适宜性和必然性,就无法知晓其文明为何以某种特定形式展示出来。
⑨无论是“他者〞视角下的中国题材纪录片,还是我们关于中国故事的自我表达,都是优秀中华文化如何实现全球有效传播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5.对中西方观众同时欣赏和喜欢杜甫的主要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传世诗歌的形式之美 B. 诗歌关注生命疾苦,流露出自由丰沛的情感。
C. 杜甫随唐王朝兴衰而颠沛起伏的人生经历。 D. 杜甫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6.对?杜甫??中华的故事?表现出的“温情和敬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影片选取中国观众喜欢的对象作为题材,很真实。
B. 影片表达了英国观众的感情,能触动他们的心灵。
C. 影片从英国人的视角、态度和话语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敬。
D. 作品传达出真诚友善,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美丽和伟大。
7.作者认为优秀中华文化能够实现全球有效传播的“密码〞有哪些?以下分析不恰当一项为哪一项〔 〕
A. 找到可以融通中西方观众的“理、事、情〞 B. 以温情、平等和敬意之心来对待。
C. 找到适宜的讲述者和讲述方式。 D. 选择“他者〞视角的中国题材和中国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之殇
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当杳无了。
②比方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激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令之捧着课本吟诵“燕山雪花大如席〞,会不会牙疼呢?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
③流逝者又何止雪?在新辈人眼里,他们必须学习祖先的无数文学遗产,可是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的干涸与皴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谁还能托起李太白心中的汪洋与豪迈?除了疑心古人夸饰矫伪、信口开河,还会作何想呢?
④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或许不久后,这般猜想古文课的为难亦不为过: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书声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遍遍抄写;一边是霾尘浊日、黄沙漫天,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诗情画意……这是何等遥远之追想、何等费力之翘望啊。明明“现场〞荡然无存,现实空间中全无对应物,却要少年人硬硬地抒情和陶醉,这岂非无中生有、画饼充饥?这不荒唐、不悲怆么?
⑤从审美资源上讲,古代要比当今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地球自35亿年前诞生命以来,约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今多已绝迹。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鸟类平均300年一种,兽类平均8000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这是高于自然速率上千倍的“工业速度〞,屠杀速度!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漪〞……每每抚摸这些?诗经?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内心总有一股冰凉的颤栗和疼痛。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不该放声痛哭吗?
⑥或评有人忍不住了:社会总得变迁吧!古老元素难免在光阴中遗失啊!是,遗失乃必然。但遗失的速度和规模是否太惊人?变迁之方向、节奏和进程是否合情合理?假设以牺牲物种和环境作为代价,这种代价是否最终会难以承受呢?
⑦那“蒹葭〞“涟漪〞“鹿鸣〞“雎鸠〞“猿啼〞……不仅代表草木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也是一部人间记忆。它让今人在阅读自然圣经的同时,更对眼下境遇和空间有一种检验、校对和反思。韩少功有本社会符号学意义的小说——?马桥词典?,试图通过对方言俚语的搜集与解读,为一个地域的文化流逝建一座纪念碑。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也为后人矗起了一座纪念碑,是丰碑,更是殇碑,一座冰冷的刻有灭绝名单的青苔之碑、沧桑之碑。
⑧我不知道老师们在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之时,有没有升起一股隐痛?并把它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进孩子心里,我要替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
⑨谁拥有孩子,谁就拥有未来。我相信,携带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当人们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视明亮的星辰时,当人们被莫名的工业尘埃所吞噬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是有的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的那一节课、那一支无声的“疫苗〞!
(文/王开岭,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8.作者为什么认为“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读①—④段,请简要概括。
9.联系⑤⑥段内容,说古老元素迅速且大规模遗失的原因是什么。
10.读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古典文学“是丰碑,但更是殇碑〞?
11.读⑧一⑨段,作者对老师和孩子们表达了怎样的希望?请分条表述。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①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②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土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③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节。)
[注释]①子卿:苏武字子卿。②春秋:年纪。③卫律:汉朝使臣,后降于匈奴。
12.以下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武便匈奴明年 明年:第二年 B.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一向
C. 与武决去 决:绝交 D.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凡:共,总共
13.以下对文中划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A.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B.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C.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D.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14.以下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苏武和李陵起先都任侍中一职, 李陵投降后,因羞愧不敢去,见苏武。
B. 李陵认为君既不义那么臣不必尽忠,苏武认为全家蒙思于汉帝,需以死相报。
C. 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予以严厉斥责,坚决不肯投降。
D. 李陵折服于苏武的大义凛然,泪流满面泪流满面,认为自己与卫律都是有罪之人。
15.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四、名著阅读
16.阅读?简·爱?的节选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可要是我换了你,我会讨厌她,对她对抗。她要是拿那个鞭子打我,我就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我生气地对海伦说。
“你也许不会那么做。可要是你真那么做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准会把你从学校开除出去,那就会让你的亲戚非常痛心。宁可忍受一下除自己之外谁都感受不到的痛楚,这总比冒失行事,让所有和你相关的人都受连累好得多。〞海伦有点急了。
“可是,在满是人的屋子中间罚站,挨打,终归是丢脸的呀。再说你是这么大的姑娘了,我比你小得多,还受不了呢。〞
“可是既然你躲不了,那就只好忍着点了。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竟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她看着我说。
我听了她这番话非常惊讶,她的这套学说,我领悟不了,她对惩罚她的人表示宽容,我更是没法理解和赞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助一种我看不见的光来看待事物的。我疑心也许她是对的,是我错了,可是我已不愿意深究这件事。
“谭波儿小姐也像斯凯契德小姐那样对你很凶吗?〞
一提到谭波儿小姐的名字,她那严肃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温柔的微笑。
“谭波儿小姐非常善良,她不忍心严厉对待任何人,哪怕是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学生。她看到我的错处,就温和地给我指出,要是我做了点值得称赞的事,就大加赞扬。我非常珍视她对我的赞扬,但就连她的赞扬,也没能鼓励我经常做到遇事谨慎、考虑周全。〞
“很了不起。人家对你好,你也对人家好,这正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要是大家对那些残暴不公的人一味宽容顺从,那坏人就要任着性子胡来了。他们就不再有什么顾忌,也就永远不会改好,反而会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回击。我要说我们一定得这样——要狠狠回击,好好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要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我想,等你长大一点,你会改变这种想法的。眼下你到底还是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小姑娘。
“不过,我是这样想的,海伦。有的人,不管我怎么想讨他们喜欢。他们还是一个劲地讨厌我,对这种人。我不能不讨厌。还有,对那些毫无道理地责罚我的人,我一定要对抗。这是很自然的事,正如有的人爱我,我也会爱他,或者我自己认为该受罚,我就心甘情愿地受罚。〞
“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
〔1〕.阅读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说说简.爱的言辞中折射出她有过怎样的生活经历。
〔2〕.节选的文字表现出了海伦·彭斯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五、综合性学习
1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近段时间,地摊经济开始强势回归,从中央到地方都释放出了支持地摊经济开展的好声音。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展以“我看地摊经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小区物业打算开辟一块专区给待业在家的业主摆摊,但又担忧不好管理。为了帮助物业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向他们提出三条具体的建议。
〔2〕.有人认为既然可以摆地摊,人人都有这个权利。也有人认为应该让真正需要摆摊来维持生计的人去摆地摊。对此,人们观点不一,众说纷纷纭。请你就此话题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唐太宗问魏征:如何才能成为明君?魏征说:秦二世和隋炀帝因为只偏听身边亲信的话,最终行暴政而导致亡国:尧舜除了向群臣征求意见,还深入市井了解百姓呼声,所以被后世尊为明主。故偏听那么暗,兼听那么明。
何止是君王,想要做一个明白人,就要学会兼听。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表达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交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解析局部
一、选择题
1.【解析】【分析】考查根据语境选择适宜的词语。结合词语的意思和语境选择适宜的词语。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由“开展史〞分析,“波澜壮阔〞符合语境;“博大精深〞可形容“中华文明〞;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使某种感情得到开展;培养教育。“奋斗〞是为到达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由“中华民族精神〞分析,“培育〞符合语境;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分析,最后一个空格“奋斗〞符合语境,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 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适宜,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根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解析】【分析】A. 否认不当,改为:要坚决克服“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落伍。应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句式杂糅。有以下几种方法:先看关联词。再看句子主干,然后修饰成分,再看并列短语,还应看否认词,最后还在看看两面词。
3.【解析】【分析】C.错误,“一是坚决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逗号改为分号;“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改为逗号。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解析】【分析】C.错误,“喧闹〞理解错误。诗的颔联以“野〞字极为精炼地概括出“郊居〞之地的景物特色。山峦连绵、溪水淙淙是“野〞,人烟稀少、南蛮风气是“野〞,樵夫担柴、唱歌抒怀是“野〞,烧榛种田、庭院空寂是“野〞。在诗人的笔下,“野〞味十足,“野〞趣横生。诗的颈联说明了摆脱现实、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 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根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现代文阅读
5.【解析】【点评】〔1〕本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中西方观众同时欣赏和喜欢杜甫的主要原因〞,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2〕本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通读?杜甫??中华的故事? ,明确表现出的“温情和敬意〞, 揣摩选项正误。
〔3〕本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作者认为优秀中华文化能够实现全球有效传播的‘密码’〞,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5.5.由第三段“一个人的故事、情感和心灵世界,往往具有跨时空的共通性。中西文化某些方面能够实现共通,也在于其间的‘理、事、情’〞。可知其原因为“跨时空的共通性〞和“其间的‘理、事、情’〞。A.“传世诗歌的形式之美〞只是表现杜甫诗歌外在的特点; B.“诗歌关注生命疾苦〞对应第三段“还在于他那种超越时空和语言的能在不同文化中流转的“共通性〞内容,即对生命疾苦的关注〞,这句话表达了原因之一的“共通性〞;“流露出自由丰沛的情感〞对应第三段“这个‘理’,不会因为肤色、人种、民族、国家的差异就有所不同。杜甫诗歌中始终充满了对人间疾苦的关切,对山河的热爱,对家国的心愿,虽沉郁凝重,但神思飞扬,创造了一个自由且丰沛的情感世界〞。这句话表达了原因之二的“理、事、情〞;C.“杜甫随唐王朝兴衰而颠沛起伏的人生经历〞只是表达了“理、事、情〞中的“事〞,概括不全面;D.“杜甫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未表达出“跨时空的共通性〞,概括不全面;应选B。
5.6.对于题干中的“温情和敬意〞的理解,结合第五段“伍德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让中国观众感觉到这部纪录片是真实的,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诗人的肖像,他们会赞同也会感到舒服〞可知,这部纪录片内容要表达出中国观众的感情而非英国观众的感情。所以B选项理解不恰当。应选B。
5.7.结合第⑨段内容可知,选择“他者〞视角的是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所以D选项分析不恰当。应选D。
6.【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抓取关键段落与词句,提炼概括。
〔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通读⑤⑥段,把握内容,明确古老元素迅速且大规模遗失的原因。
〔3〕此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梳理概括。通读⑧一⑨段,明确作者对老师和孩子们表达的希望。
6.8.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仔细阅读①到④段的内容,题干出现在第④段“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根据第①段“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当杳无了。〞第②段写古诗词中描写盛大的雪况,在如今以找不到了;第③段“在新辈人眼里,他们必须学习祖先的无数文学遗产,可是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可知作者感慨今天的少年不幸是因为一方面需要学习古典诗词,一方面在现实中却找不到对应的场景。
6.9.仔细阅读⑤⑥段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这是高于自然速率上千倍的‘工业速度’,屠杀速度!〞可知古老元素遗失的速度和规模是因为工业生产的飞速开展导致的。
6.10.结合第⑦段内容,在“她是丰碑,但更是殇碑〞这一句前后寻找答案。“不仅代表草木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也是一部人间记忆。它让今人在阅读自然圣经的同时,更对眼下境遇和空间有一种检验、校对和反思。〞“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也为后人矗起了一座纪念碑,是丰碑,更是殇碑〞“一座冰冷的刻有灭绝名单的青苦之碑、沧桑之碑。〞等句子可知,“丰碑〞是因为记载了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并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比照、检验和校正的作用。“殇碑〞是因为它起到了见证文化物象灭绝的作用〔因为它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6.11.仔细阅读第⑧⑨两段的内容,根据第⑧段的“我不知道老师们在领读……之时,有没有升起一股隐痛?并把它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进孩子心里,我要替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可知作者希望老师在教授古典文学时能心存隐痛,并将对古典消亡的“痛〞传递给台下的孩子;根据第⑨段的“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推土机铲平的古街时,……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无知与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一丝迟疑和心痛〞可知作者希望孩子成为阻止无知与粗鲁、破坏自然的工业化行为的人。
三、课外阅读
7.【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4〕此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况且陛下年事已高,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绩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时机,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辞别苏武而去。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句意:辞别苏武而去。决:辞别离去。决,通“诀〞。多指永别。应选C。
7.13.此题根据文意: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D.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予以严厉斥责〞错误,在文中并没有表达出来,属于无中生有。应选C。
7.15.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事:侍奉;犹:像;恨:遗憾;愿:希望;勿:不要。
四、名著阅读
8.【解析】【分析】〔1〕“有的人〞指的是简爱的舅妈。这句话折射出简·爱在里德舅妈家生活的一段残酷的经历。简·爱是个孤女,父母去世后,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简·爱竭力讨好她们一家人,可是骄横的表哥总是欺负她,冷酷的里德舅妈总是打击她,简·爱对他们充满了怨恨。
〔2〕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结合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面对学校的罚站,海伦选择忍气吞声,没有对抗,“她对惩罚她的人表示宽容〞,“可是既然你躲不了,那就只好忍着点了。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竟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了她的胆小,怯懦,逆来顺受的性格;“很了不起。人家对你好,你也对人家好,这正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表现了她对人宽容,心地善良,待人友好的性格特征。
故答案为:⑴ 竭力讨好别人,仍然被嫌弃和欺辱。
⑵ 软弱〔胆小、心软、怯懦〕、善良〔心善、待人友好〕……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结合划线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名著内容明确折射的生活经历。
⑵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表达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五、综合性学习
9.【解析】【分析】〔1〕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据此可作答。所提的建议是既允许业主摆摊,又方便物业管理,建议的内容应围绕营业时间要具体明确,保证摊位周边的环境卫生,不能喧哗,影响居民休息,所售的商品要保证质量,价格公正等来拟写。
〔2〕开放性语言表达试题,答案不唯一,认为人人都可以摆地摊或者让真正需更摆摊来维持生计的人去摆地摊均可,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合理即可。如,一些失业的中年人,中年人不再年轻,又有家庭的拖累,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中年人,失业后一般很少能找到更适宜的工作,家里有老人要赡养,孩子要上学,花钱地方多,那么这局部中年人通过摆摊来维持生计,既可以帮补家用,而且一般地摊都是在夜市,白天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可以再打一份工,这样可以让家人的生活更有保障一些。
故答案为:⑴ 给每个摆摊者编号,在固定的位置摆摊;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营业;文明营业,不允许使用高音喇叭扰民;严禁哄抬物价;管理好经营场地的卫生……
⑵ 要求:表达观点时,赞同、反对或辩证地看待什么人才可以摆地摊的现象均可。
【点评】⑴对活动提建议的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研读材料,发现问题。根据材料筛选信息,即从材料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建议。2、反复斟酌,确定可行。建议切勿空泛,应紧扣问题,切合实际,能在活动中实施,并能够表达出具体的形式。3、用语得体,尊重他人。要充分地考虑说话对象,用语要符合实际其接受心理一。4、结合实际,考虑周全。抓住活动主题,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或做法。
⑵谈观点看法的题,要从以下入手:1、抓住主题。仔细研讨材料内容,抓住其要观点。2、多方思考。从多个方面对材料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3、观点明确。或赞成,或反对,都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忌模糊其词、言要论出格。4、摆出理由,支撑、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
六、作文
10.【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理解材料内容和主旨,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材料中,介绍了唐太宗向魏征询问“如何才能成为明君〞的问题,魏征从正反方面列举事例,提出“偏听那么暗,兼听那么明〞的观点,材料最后一句点明中心“何止是君王,想要做一个明白人,就要学会兼听〞,由此我们立意,无论君王统治者,还是普通人,想要做一个明白人,想要搞明白一件事理,就必须学会兼听。学会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偏听那么暗,兼听那么明〞可作为表现的主题,可以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作记叙文时可以从生活经历中选材,也可以从历史事件中选材,注意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表达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现主题。写作议论文时题目即可文章论点,可选择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照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要论点鲜明,论据准确,论证过程详细,有说服力。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凡论点。开篇从现实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兼听那么明,偏听那么暗〞。接着从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符合要求的议论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