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中外历史纲要(上)晨读要点
第2课 中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⑴历史分期: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⑵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
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问题1:结合两幅地图思考,和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很多中小诸侯国都消失了;晋国所在地分裂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
问题2:韩、赵、魏三家大夫和齐国大夫田氏代表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如何理解“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导致了分封制的崩溃。
⑷周朝灭亡: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2.华夏认同
(1)原因
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②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结果: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问题3:维护了周王朝800年历史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周王朝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制度:分封制 根源: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即生产力的进步)
2.变法运动
(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影响:推动社会转型,各国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商鞅变法
时间 | 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
内容 | 经济: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基层治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
影响 | ①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三、孔子和老子
1.孔子
(1)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核心观念 | “仁”,意为关爱他人 |
政治方面 | ①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②恢复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
教育方面 |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
典籍整理 | 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孔子的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中 |
问题4:针对当时“诸侯割据的混乱状态”,孔子提出了什么解决的方案(主张)?为什么“他对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
方案: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但也要有所改良。
原因:孔子的“仁”、“以德治国”等主张,满足不了当时统治者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实际上违背了当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所以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可能被统治者重视。
2.老子
(1)地位: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世界观 | 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
辩证法 | 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
政治上 | 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
四、百家争鸣
1.背景
(1)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
(2)阶级关系: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
(3)社会风气: 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2.内涵: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3.诸子代表的思想
派别 | 代表 | 主张或特点 |
儒家 | 孟子 | 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 |
荀子 | 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 |
道家 | 庄子 | 崇尚逍遥自由 |
阴阳家 | 邹衍 | 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
墨家 | 墨子 |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 |
法家 | 韩非 |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
问题5:指出战国时期法家学说深受各国统治者欢迎的原因?
原因:⑴法家思想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或战争确立起封建制度。
⑵法家思想主张实行君主集权,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意义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优秀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优秀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背景,兴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