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新课导入,复习米和厘米,探索新知,厘米10毫米,巩固提高,填一填,量一量,考考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建立较为准确的“1 毫米”的概念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 = ( )厘米100厘米 = ( )米
9米 = ( )厘米
400厘米 = ( )米5米 = ( )厘米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
我量出的长是26cm。
我量出的宽比18cm多,但不到19cm。
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cm,怎么办?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厘米 毫米
1 厘米 = ( )毫米
2 厘米 = ( )毫米
10 厘米 = ( )毫米
30 毫米 = ( )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我先让学生回忆 1米和 1厘米各有多长,接着让学生测量数学书,交流“数学书的宽和高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通过测量书的高度引出 1 毫米有多长,建立毫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整节课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
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 1分米 = 10 厘米、1 米 = 10 分米。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分米 = 10 厘米、1 米 = 10 分米。
一只蚂蚁长约 5( )
一只长颈鹿高约 2( )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 )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是1分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
观察老师的米尺,可以知道:1米=10分米,让我们来数一数。
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 )个10毫米。
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10个毫米。
7分米=( )厘米5米=( )分米60毫米=( )厘米
2.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测量 圆 珠 笔 的 长, 应 用( )做单位;测量课桌的高,应用( )做单位;测量三角板的厚度应用( )做单位。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毫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整节课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 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等步骤,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1)
1. 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操场10圈的长度。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操场10圈的长度很长,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千米
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再看看1千米需要走多长时间?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 )个1000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 )个1000米。
( )米
( )千米
2 米 =( )分米
4 厘米 =( )毫米
100 毫米 =( )厘米
80 分米 =( )米
30厘米 =( )分米
4千米 =( )米
3000 米 =( )千米
9 千米 =( )米
6000 米 =( )千米
8千米 =( )米
5000米 =( )千米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分米、1厘米、1米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目测,只有借助生活实际去感受。因此我带领大家到操场测量100米,走10个100米就是1000米,接着由“1000米=1千米”推导出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的换算。还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2)
1.理解“估测一段距离有多远”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估测一段距离的长度。
300厘米=( )米4千米=( )米700米+ 300米=( )千米 3千米-1千米=( )米
估计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1.填一填
2 厘米 = ( )毫米
7 米 = ( )分米
60 分米 = ( )米
40毫米 = ( )厘米
(1)小花 1分钟能走 60米,5 分钟能走( )米。
(2)1千米里面有( )个 100 米,( )个 500 米。
(3)公共汽车一站的距离大约是 500 米,小东家到商场的距离大约是4千米,他得坐( )站公共汽车。
2. 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走了 1800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在估测较长距离时,一步的距离,一分钟走的距离,公共汽车一站的距离,都可以作为单位长度来估算出这段距离的总长度。
在本节课中,估测较长的距离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推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估测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并找到与这种出行方式相适应的单位长度。如设计自己去商店的方式并选择合适的估测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课时 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知道 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一只恐龙约重12000千克
一头鲸约重50000千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 )个1000千克。
想: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 )个1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 )千克。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填空。
1个鸡蛋重 50( )2 袋白糖重1( )
小明重 20( )
(1)吨是比千克( )的质量单位,1吨=( )千克。
(2)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 25 千克,40 个小朋友的体重约 1000 千克,也就是( )。
(3)在我的生活中( )这些东西大约重 1 吨。
10袋100千克的大米
本节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 1 吨有多重,让学生提 2 桶水体验 20 千克有多重,这样的 50 桶是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更进一步体验 1 吨的重量。 我通过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一个三年级同学的体重 25 千克,再想 40 个同学的体重,但其实,部分学生体验只停留在表面,还是很难想象 1 吨的重量的。作业中,对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掌握得还不错,就是解决有关 “限载”的问题时审题较有困难。课堂作业本中“哪些水果正好是 1 吨”对“正好”的关注还不够,也有些同学只想到 1 种,不够全面。 对于“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应该加强有关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1.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2. 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3. 一个篮球约重340千克。( )
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
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
检验一下,看第①、④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8吨煤。
答:派车方案① 和④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有 1 个 5 分硬币、4 个 2分硬币、8 个 1 分硬币,要拿出9 分钱,有多少种拿法? 填写下表。
小明带了12元钱到商店买日记本和钢笔。如果12元钱刚好用完,他可能会怎样买?
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样付钱?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2)如果租一条10元,租一条 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方案1: 8×7=56(元)
方案2: 10×2+8×4=52(元)
方案3: 10×4+8×1=48(元)
答:方案3租4条大船1条小船最省钱。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本课教学中,出示例题后我首先与学生一起收集信息,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一起分析题意,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找答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成就感。 可以说整堂课是在互相交流中完成的,效果很好。
练习课(第1~2课时)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知识点1:测量物体的长度。
铅笔长______厘米_______毫米
2.你知道曲别针的长度吗?
知识点2: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5厘米=( )毫米80厘米=( )分米
2厘米=( )毫米90厘米=( )分米1米=( )分米10毫米=( )厘米50厘米=( )分米
知识点3:拓展练习,简单的计算。
4米-3分米=( )分米20毫米+40毫米=( )厘米
1米-4分米=( )分米3厘米-12毫米=( )毫米25毫米+15毫米=( )厘米40毫米+60毫米=( )分米
3.在 里填上“>”“<”或“=”。 5分米 5毫米 8毫米 2厘米 6厘米 60毫米 1米 7分米 9毫米 3分米 4分米 4米
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4.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5. 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长?
4÷2÷2=2÷2=1(分米)
答:每段绳子长1分米。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从课本的练习课编写体系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内容靠学生动手,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知识。这一节教学思想是通过测量长度和长度单位换算、简单计算,交给学生一种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态度,掌握好的计算方法。部分内容可以采取讲解的方法。如长度单位的换算,估计物体的长度,求平均值,简单计算。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运算从而得出数据和相关结论,并亲自体验相关运算。总之,本节课在学生动手测量,观察讨论等活动中,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知识点的技能,思维得到了发展。
练习课(第3~4课时)
1.学生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各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掌握换算方法。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各种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综合能力。
长度单位之间的各种简单计算。
知识点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测量下面的长度应该用什么作单位? 把它填在()里。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 )
书的厚度( )
过街天桥的长度( )
2. 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 时间连接起来。
15秒 15分 1小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3.在下面()里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6( )。
(2)教学楼高16( )。
(3)爸爸每天开车8( )去上班。
知识点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8千米 =( )米
700米 + 300 米 =( )千米
6000 米 =( )千米
3千米-1 千米 =( )米
2. 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
400×5=2000(米)
答:他一共跑了2千米。
( )千米 = 6000 米
7 千米-3000 米 = ( )米
5000米 = ( )千米
2 千米+ 500 米 = ( )米
知识点3:长度单位的应用。
1. 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 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100×20=2000(米)
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2千米远。
2.小明 每 天 绕 操 场 跑 10圈,操 场 一 圈 长 度 大 约400米,小明每天大约跑几千米?
400×10=4000(米)
答:小明每天大约跑4千米。
3.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80×4=320(千米)
320千米>308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总结这节练习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心得。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然后再通过练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的应用等,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循序渐进,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环节1: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建立1毫米、1厘米和1分米的概念
拿出尺子动手操作,确定1毫米、1厘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
借用身边的物体来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
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拿出卷尺到操场上量一量1千米的长度。
在操场上跑圈体验1千米的长度。
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感受1个同学是25千克的质量,想象40个这样的同学就是1吨。
观察身边的物体感受生活中1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环节2: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
没有形成毫米、厘米的直观表象
【例题 1】 判断:一把钥匙的长大约是 5 毫米。( )
错点警示:没有形成毫米、厘米的直观表象,不能结合所给数据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规避策略:一般情况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量得比较精确时用毫米作单位。 学生证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1厘米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 米 =10分米 =100厘米。
【例题2】 判断:4千米 = 40米。( )
错点警示:没有弄清楚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 千米=1000 米
规避策略:把千米化成米,在千米的末尾填上 3个0;把米化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 3 个0。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探究新知,一课前导入,吨1000千克,三吨和千克的换算,吨千克,千克吨,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吨的认识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吨,列表法解决问题,连一连,人去划船,个动物一起过桥,吨=1000千克,千克=2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优秀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去划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