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9 相似三角形中由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问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9 相似三角形中由动点产生的分类讨论问题(解析版),共31页。主要包含了专题说明,思路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说明】
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a≠0)过点A(eq \r(3),-3)和点B(3eq \r(3),0).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y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抛物线上取一点P,过点P作直线AC的垂线,垂足为D.连结OA,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求出对应点P的坐标;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S△AOC=eq \f(1,3)S△AOQ?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生成】(1)将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y=ax2+bx中,解出a和b的值即可;
(2)首先根据题意可得出点C的坐标为(0,-3),设P(x,y),则PD=|y+3|,AD=|x-eq \r(3)|,然后分△OAC∽△PAD和△OAC∽△APD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3)首先求出△AOC的面积,进而得出△AOQ的面积,然后根据点A和点B的坐标得出点Q的位置.
解:(1)根据题意可得eq \b\lc\{(\a\vs4\al\c1(3a+\r(3)b=-3,,27a+3\r(3)b=0,))解得eq \b\lc\{(\a\vs4\al\c1(a=\f(1,2),,b=-\f(3\r(3),2),))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eq \f(1,2)x2-eq \f(3\r(3),2)x;
(2)根据题意可得点C的坐标为(0,-3),则OC=3,AC=eq \r(3),
设P(x,y),则PD=y+3,AD=x-eq \r(3).
若△OAC∽△PAD,则eq \f(AC,OC)=eq \f(AD,PD),即eq \f(\r(3),3)=eq \b\lc\|\rc\|(\a\vs4\al\c1(\f(x-\r(3),y+3))),
∵y=eq \f(1,2)x2-eq \f(3\r(3),2)x,∴±eq \f(\r(3),3)=eq \f(x-\r(3),\f(1,2)x2-\f(3\r(3),2)x+3),
整理得x2-5eq \r(3)x+12=0或者x2-eq \r(3)x=0,前者解得x=4eq \r(3)或eq \r(3)(舍去),后者解得x=0或eq \r(3)(舍去),
∴P1(4eq \r(3),6)或P2(0,0);
若△OAC∽△APD,则eq \f(AC,OC)=eq \f(PD,AD),即±eq \f(\r(3),3)=eq \f(y+3,x-\r(3)),
∵y=eq \f(1,2)x2-eq \f(3\r(3),2)x,∴±eq \f(\r(3),3)=eq \f(\f(1,2)x2-\f(3\r(3),2)x+3,x-\r(3)),
整理得3x2-11eq \r(3)x+24=0或者3x2-7eq \r(3)x+12=0,前者解得x=eq \f(8\r(3),3)或eq \r(3)(舍去),后者解得x=eq \f(4\r(3),3)或eq \r(3)(舍去).
∴P3eq \b\lc\(\rc\)(\a\vs4\al\c1(\f(4\r(3),3),-\f(10,3)))或P4eq \b\lc\(\rc\)(\a\vs4\al\c1(\f(8\r(3),3),-\f(4,3))).
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4eq \r(3),6)或(0,0)或eq \b\lc\(\rc\)(\a\vs4\al\c1(\f(4\r(3),3),-\f(10,3)))或eq \b\lc\(\rc\)(\a\vs4\al\c1(\f(8\r(3),3),-\f(4,3)));
(3)∵OC=3,AC=eq \r(3),∴S△AOC=eq \f(OC·AC,2)=eq \f(3\r(3),2).
∵S△AOC=eq \f(1,3)S△AOQ,∴S△AOQ=eq \f(9\r(3),2).
∵OB=3eq \r(3),点A到x轴的距离d=3,
∴S△AOB=eq \f(OB·d,2)=eq \f(9\r(3),2),
故存在点Q,使得S△AOC=eq \f(1,3)S△AOQ,此时点Q的坐标为(3eq \r(3),0).
显然过B点且平行于直线OA的直线y=-eq \r(3)(x-3eq \r(3))与该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也符合条件,由-eq \r(3)(x-3eq \r(3))=eq \f(1,2)x2-eq \f(3\r(3),2)x,整理得x2-eq \r(3)x-18=0,解得x=3eq \r(3)或-2eq \r(3).
当x=-2eq \r(3)时,y=15,此时点Q坐标为(-2eq \r(3),15).
∴点Q的坐标为(3eq \r(3),0)或(-2eq \r(3),15).
2、如图1,抛物线经过点A(4,0)、B(1,0)、C(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 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是有一点D,使得△DC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的坐标.
图1
思路点拨
1.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时,设交点式比较简便.
2.数形结合,用解析式表示图象上点的坐标,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
3.按照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4.把△DCA可以分割为共底的两个三角形,高的和等于OA.
满分解答
(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4,0)、B(1,0)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代入点C的 坐标(0,-2),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设点P的坐标为.
①如图2,当点P在x轴上方时,1<x<4,,.
如果,那么.解得不合题意.
如果,那么.解得.
此时点P的坐标为(2,1).
②如图3,当点P在点A的右侧时,x>4,,.
解方程,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方程,得不合题意.
③如图4,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x<1,,.
解方程,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方程,得.此时点P与点O重合,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 点P的坐标为(2,1)或或.
图2 图3 图4
(3)如图5,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AC于E.直线AC的解析式为.
设点D的横坐标为m,那么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所以.
因此.
当时,△DCA的面积最大,此时点D的坐标为(2,1).
图5 图6
3、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C1: (m>0)与x轴交于点B、C,与y轴交于点E,且点B在点C的左侧.
(1)若抛物线C1过点M(2, 2),求实数m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BCE的面积;
(3)在(1)的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得BH+EH最小,求出点H的坐标;
(4)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C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思路点拨
1.第(3)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当H落在线段EC上时,BH+EH最小.
2.第(4)题的解题策略是:先分两种情况画直线BF,作∠CBF=∠EBC=45°,或者作BF//EC.再用含m的式子表示点F的坐标.然后根据夹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列关于m的方程.
满分解答
(1)将M(2, 2)代入,得.解得m=4.
(2)当m=4时,.所以C(4, 0),E(0, 2).
所以S△BCE=.
(3)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当H落在线段EC上时,BH+EH最小.
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P,那么.
因此.解得.所以点H的坐标为.
(4)①如图3,过点B作E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F,过点F作FF′⊥x轴于F′.
由于∠BCE=∠FBC,所以当,即时,△BCE∽△FBC.
设点F的坐标为,由,得.
解得x=m+2.所以F′(m+2, 0).
由,得.所以.
由,得.
整理,得0=16.此方程无解.
图2 图3 图4
②如图4,作∠CBF=45°交抛物线于F,过点F作FF′⊥x轴于F′,
由于∠EBC=∠CBF,所以,即时,△BCE∽△BFC.
在Rt△BFF′中,由FF′=BF′,得.
解得x=2m.所以F′.所以BF′=2m+2,.
由,得.解得.
综合①、②,符合题意的m为.
4、如图1,Rt△ABC中,∠ACB=90°,AC=6 cm,BC=8 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 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
(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
(2)如图2,连接AQ、CP,若AQ⊥CP,求t的值;
(3)试证明:PQ的中点在△ABC的一条中位线上.
图1 图2
思路点拨
1.△BPQ与△ABC有公共角,按照夹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2.作PD⊥BC于D,动点P、Q的速度,暗含了BD=CQ.
3.PQ的中点H在哪条中位线上?画两个不同时刻P、Q、H的位置,一目了然.
满分解答
(1)Rt△ABC中,AC=6,BC=8,所以AB=10.
△BPQ与△ABC相似,存在两种情况:
① 如果,那么.解得t=1.
② 如果,那么.解得.
图3 图4
(2)作PD⊥BC,垂足为D.
在Rt△BPD中,BP=5t,csB=,所以BD=BPcsB=4t,PD=3t.
当AQ⊥CP时,△ACQ∽△CDP.
所以,即.解得.
图5 图6
(3)如图4,过PQ的中点H作BC的垂线,垂足为F,交AB于E.
由于H是PQ的中点,HF//PD,所以F是QD的中点.
又因为BD=CQ=4t,所以BF=CF.
因此F是BC的中点,E是AB的中点.
所以PQ的中点H在△ABC的中位线EF上.
5、如图1,已知抛物线(b是实数且b>2)与x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是左侧),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1)点B的坐标为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2)请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看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思路点拨
1.第(2)题中,等腰直角三角形PBC暗示了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联结OP,把四边形PCOB重新分割为两个等高的三角形,底边可以用含b的式子表示.
3.第(3)题要探究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第一直觉这三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Q最大的可能在经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上.
满分解答
(1)B的坐标为(b, 0),点C的坐标为(0, ).
(2)如图2,过点P作PD⊥x轴,PE⊥y轴,垂足分别为D、E,那么△PDB≌△PEC.
因此PD=PE.设点P的坐标为(x, x).
如图3,联结OP.
所以S四边形PCOB=S△PCO+S△PBO==2b.
解得.所以点P的坐标为().
图2 图3
(3)由,得A(1, 0),OA=1.
①如图4,以OA、OC为邻边构造矩形OAQC,那么△OQC≌△QOA.
当,即时,△BQA∽△QOA.
所以.解得.所以符合题意的点Q为().
②如图5,以OC为直径的圆与直线x=1交于点Q,那么∠OQC=90°。
因此△OCQ∽△QOA.
当时,△BQA∽△QOA.此时∠OQB=90°.
所以C、Q、B三点共线.因此,即.解得.此时Q(1,4).
图4 图5
动点:运动的点或者说是不确定的点,有时题目中会明确指出动点,有时题目中相关点的坐标含有参数,换言之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位置,或者满足条件的位置有多个。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或多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一般说来有3个:
定理1:两个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A”
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SAS”
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SSS”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3个定理,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如果要讨论相似的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由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在函数和几何图中出现,函数一般是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几何图形一般是三角形和四边形。
题型一般有是否存在点P,使得:①△PDE∽△ABC ②以P、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一般以大题为主,也有出现在填空后两题。
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三个解题过程 :
① 求相似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时,先要分析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进而得出已知三角形是否为特殊三角形。根据未知三角形中已知边与已知三角形的可能对应边分类讨论。
②或利用已知三角形中对应角,在未知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对称、旋转等知识来推导边的大小。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各边均未给出,则应先设所求点的坐标进而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 各边的长度,之后利用相似来列方程求解。
涉及知识点: 全等相似的性质及判定,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