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复习导入,教师归纳,图片展示,教师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
学校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片断题目
重点展示的教
学技能名称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自己的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2.能力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3.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设计
思路
说明
【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除此之外, 还有对应着“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我与国家和社会”当中的“法律与秩序”。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当中的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这一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是行使权力有界限, 第二目是维护权利手程序。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懂得行使权利不能超越界限,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同时,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要懂得依法维护权利,维护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和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例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使学生由儿童转为青少年的阶段,也被称为人的初始社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与他人,与国家及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知晓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从而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且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按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设计思路】: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发现本框内容与上一框内容联系密切,为此运用了复习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与巩固,从而在巩固的基础上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本框的第一目通过一张图片展示行使权利超过法律界限的后果,从而得出行使权力有界限的知识点。接着显示宪法的有关规定条文,结合课本当中的探究与分享,通过探讨对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选取教材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明确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之后,引向依法维护权利的重要性。本部分选取了日常生活当中消费者维权的案例,目的在于将设计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从而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回归熟悉的生活。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较容易清晰的理解,维护权利的四种方式。四种方式当中的仲裁方式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促使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相关知识内容。这体现了新课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2分钟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
5分钟
教学环节二
5分钟
教学环节三
10分钟
教学环节四
5分钟
总结新课
3分钟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学习,将有关知识进行一下回顾。(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三方面)
那么怎样行使我们公民的这些基本权利呢?引出依法行使权利。
【教师归纳】: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而权利的行使需要履行法律的规定,因此要学会依法行使我们的权利。
知识点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图片展示】:某公民网络散播谣言,被相关部门查处——行使权利有界限
【教师讲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言论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获得的自由,所以任何权利都是有其范围的。我国宪法规定(插入图片),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具体内容通过案例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案例探究】:P41探究与分享——“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教师讲解】:甲队球迷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场的混乱,扰乱公共秩序。(损害了集体利益)再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其他人观赛的权利被侵犯。(损害了他人合法自由与权利)
【多媒体展示】:行使权利有界限的两点知识点:(1)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2)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点二:维护权利守程序(重难点)
【教师讲解】: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同样我们自己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也不得被其他人侵犯,如若个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应如何维护? ——维护权利守程序
【多媒体展示】:具体知识点,一是具体含义二是意义
【教师讲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具体正确的途径和方式,通过案例探讨。
【案例探究、一案到底】:多媒体展示案例:消费者徐先生在某商场花3000多元购买了一台手机,使用了十几天就出现问题,徐先生想换新或退货,但商家一直坚持只为消费者做售后维修。而每次维修之后,过几天又出现同样情况,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工作生活,并且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直接损失。
【提出问题】:此时的徐先生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学生活动】对此案例进行探究讨论。
【案例分析】:(1)徐先生与商场老板进行当面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说服老板换新或赔偿。
—---协商
徐先生与商场老板协商无果,寻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帮助。在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得到相应赔偿。
——--调解
(3)调解无果,徐先生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诉讼
【多媒体展示】:消费者维权的图片。(层层递进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师讲解】:讲授完三种常见的维权方式,引出最后一种相对较特殊的方式 ----仲裁。
【教师举例】:随意指定两位学生作为进行商品交易的当事人A与B,其中A违反了合同的有关条款,但对此加以否认,双方因此发生了纠纷。双方之间根据合同中有关的仲裁条款,自愿将其纠纷提交仲裁。
【教师讲解】: 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的特点。(1)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2)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3)不公开审理(4)现有缔约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一起对四种维权方式进行区分。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进行随堂练习;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将练习题布置为课下作业。
【板书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
学生附和老师,与老师一起复习旧知。
学生观看图片。
大部分学生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进行记录
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的解决方法主要围绕着“协商”等方式进行,一小部分学生提出“争论”等不合理、不理性的强硬方式。
学生与老师共同进行分析
学生进行较好配合
学生听讲,并做记录
行使权利有界限
维护权利守程序
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加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师生互动,共同回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回归课堂,也能自然衔接进入本课主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将图片展示和讲解相结合,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较为直接地传达给学生“法律禁止不可为”这样的法律意识。
通过案例探究,增强学生们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进一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过渡,促使学生们了解到“行使权利”与“维护权利”的紧密联系
选择更接近学生生活的一个案例——消费者维权,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相应的维权方式,从而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基于仲裁这种维权方式较难理解,因此采用课堂举例的方式;将学生本身作为例子中的当事人,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仲裁的特点所在。
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区别能力,从而在区分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
(1)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
(2)不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具体含义
(2)意义
(3)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第三课 发现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