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厘清结构,分清详略,除夕,结束语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名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新年到》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 5 min)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1】1、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1北京的春节)
3、读课题。
以歌曲《新年到》导入,创设出过年热闹、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 33 min)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3】(1)出示词语,读一读。
腊月 展览 风 空竹 口琴 新 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提示:忙乱、热闹、喜庆、团圆。(板书)
三、厘清结构,分清详略。
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提示: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出示课件7】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初六
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出示课件8】3、汇报交流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时间,用→连接)
4、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
提示: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板书△标出,板书:详写)
5、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
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积累和运用词语的习惯。
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表格的设计更加直观,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
( 2 min)
五、结束语和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联系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的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课堂检测
(8 min)
一、看拼音,写词语。
gēng xīn biān pà là yuè tōng xiā
( ) ( ) ( ) ( )
rán fàng zhǎn lǎn jié rán bù tóng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 ) 燃( ) 饺( ) 拌( )
腊( ) 然( ) 较( ) 伴( )
宵( ) 摊( ) 筝( ) 眨( )
销( ) 滩( ) 挣( ) 泛( )
五、布置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 )醋大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元旦 中秋节
2.旬 年 时 月 周 日 季
3.自然资源 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六、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腊月→ 小年→ 除夕→ 初一 →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
△ △ △ △ (详写)
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七、教学反思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有机会可以研究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并且可以和老师们探讨怎样能更好地教学本课。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要定位自己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很长,但是文章每一节都很精妙,越品越有味道,因此不知如何取舍,最后还是决定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而我要教学的为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准备过年的忙碌、喜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谈年”的方式,主要运用交流、体会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及联系自己的过年感受,体会出人们盼望新年,准备过年的忙碌,喜悦的心情,及我们中国传统新年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特有地位。整节课,我努力地调动学生对新年的美好回忆,利用了一些图片及喜洋洋的乐曲给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很快地进入角色,沉浸在了喜庆的气氛中。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使之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元宵的文字增加,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回顾整理,小结所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腊月二十三,预习导入,课堂总结,启发课后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