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穷人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236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穷人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236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穷人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236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案设计
展开1.会写“汹”等1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忐忑不安”、“汹涌澎湃”、“熬”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通过穷人桑娜、渔夫的言行感受穷人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汹”等15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 通过穷人桑娜、渔夫的言行感受穷人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勤劳
善良
乐于助人
桑娜:等待渔夫(缝补破帆)
探望西蒙、抱回孩子
渔夫:侥幸归来(收养孩子)
穷人
课后反思
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忙别人的完美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完美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争议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群众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用心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资料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用心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2)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情感;②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感受文章的内涵,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 “竹节人玩趣” “老师玩玩具” 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 “竹节人玩趣” “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9竹节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制作竹节人
搏斗之乐
样子——壮士
竹节人
妙趣横生
爱师尊师
变身——“齐天小圣”“金钩大王”
伙伴围观
老师也爱
偷玩被收
老师在玩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理解他说的一句话“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用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让学生理解内在的思想,从而为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二、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 1 \* GB3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汹涌澎湃 溅起 熄灭 掀起 贫困 唉声叹气 湿淋淋 嘿嘿 糟糕 去嘛 皱眉 勺子
(重点指导生字“糟”为平舌音,“皱、勺”为翘舌音;前鼻音“淋”等。)
= 2 \* GB3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熄灭、糟糕、皱眉、注意读准“熄、糟、皱”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似(shì sì)
练 = 1 \* GB3 ①读句子,找发现。
荷叶似的大伞铺满了池塘。
= 2 \* GB3 ②读一读:夜空中小船似(shì)的弯月,照亮了长相相似(sì)的姐妹俩回家的路。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汹涌澎湃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心惊肉跳 形容声势浩大。
黧黑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自言自语 脸色黑。
潮湿 肢体不能活动或者不灵活、死板的意思。
僵硬 含水分比正常状态下多;湿度大。
蜷缩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忐忑不安 缩成一团。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发现邻居西蒙死了);再写(桑娜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最后写(两人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汹 涌 澎 湃 溅 熄 掀 困 唉 淋 嘿 糟 嘛 皱 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汹、涌、澎、湃、溅、熄、唉、淋、嘿、糟、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霉”,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澎、溅、糟”,学生练写。
澎:注意中间部分,上部是“士”,一边一笔是提,不是横,要注意。
溅:左右结构,中间的“贝”最后一笔是点。
糟:米部最后一笔是点,右部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横。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桑娜和丈夫的善良。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31-33)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本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生活。)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1.自读提示: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交流汇报:
(1)“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这是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
(心理描写,桑娜在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还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并设身处地地为西蒙着想,可见她对女邻居非常关心、同情,表明她是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
(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动作描写,“裹”“抱”写出了桑娜对孩子的疼爱,她抱孩子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从中可以看出她的这个举动是出自一种本能,体现了她心地的善良。)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这样做” 是指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与“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写出了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桑娜真实的感情———出于本能的母爱。 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4)“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啦?……,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①从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自责,害怕,无奈)这些心情总的来说就
是忐忑不安(先字面理解,然后带入课文中理解)
②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表现出了桑娜此时心神不安。)
方法指导:省略号是表明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种:引文,重复性词语,类似语句以及列举。左右有四点:①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示说话的断续;⑤表示话题的转换等。
(5) 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
3.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
(二)指导学习12-24自然段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24自然段。思考:①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 ②哪些字眼让你感动?
2.同桌相互交流。
3.汇报交流: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2)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3)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师: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和施舍,那是一件艰难而漫长的工作!这期间,要消耗他无数的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但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一切。
(4)分角色朗读对话
先同桌分角色朗读,师指导学生评价;而后,老师与学生配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4师总结:这段对话,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善良的心,却深深打动了我们,在这里语言描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设计意图:明确桑娜和渔夫生活不富裕,他们是穷人,但是勤劳、淳朴和善良的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让他们富有。对学生情感上的教育,并与前文托尔斯泰的话相对应。】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悟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人物描写等)
2.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事情,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生活,赞美了以桑娜和渔夫为代表的“穷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需要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紧张、坚定、矛盾等心理活动,从而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人物高贵的品格。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 他 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2.举一例:
《窃读记》这篇文章将作者小时候在书店“窃读”时的情形描写的那么细致!尤其是她描写自己的心里独白,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如:“最令人开心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我想,这一段作者高兴的原因是因为在下雨天书店老板就无法拒绝“我”在这儿读书,而“我”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看书,不会被老板和店员训斥,不会像往常在书店偷偷的看书,因为下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书。这段文章也写出作者林海音对书的渴望与能读到书的困难,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逆境造就人才”吧!
3.练一练:
请你描写自己熟悉或者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用上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示例:①我目瞪口呆,完全没有了反应,只觉得四周空荡荡的,寒风像无情的箭,扎进我的心窝里。很无奈,只好平静好自己的心绪,硬着头皮回忆书本上的一页页文字,希望老天保佑,让我灵光一现,把该要的内容给背出来。
②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 难道我比他笨 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
六、课堂小结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学会了心理描写等体现人物品质……)
师:希望你能把这种阅读方法用到今后的课文中;写作方法用到你的作文中,你一定会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课下大家可以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在自主学习本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完一篇课文,要总结一下,从学习方法到做人,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检验一下自己的课堂效果。】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轻点关门》《“番茄太阳”》。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9.竹节人
2
10.宇宙生命之谜
2
11.故宫博物院
2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0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吧(可以从名称、材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2.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 1 \* GB3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重点指导生字“凛、棍”为前鼻音,“裁”为平舌音,“筹”为翘舌音等。)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学习多音字:哄(hònghōnghǒng)
练= 1 \* GB3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号啕大哭,他一点儿也不会哄。
= 2 \* GB3②读一读: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围观的人群一哄(hòng)而散。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风靡 紧紧地埋入。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嵌入 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威风凛凛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别出心裁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技高一筹 激烈的战斗。
鏖战 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沮丧 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
悻悻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沮 趴 屉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凛、棍、悟、磕、跺、沮、、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疙、瘩”半包围结构。 “嵌、筹”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嵌、凛、裁、筹、蹲”,学生练写。
豁:左右结构,左边是“害”,右边是“谷”,上面是“八”,捺变点,下面是“人”。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右下部“示”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
裁:读cái,左下部是“衣”,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1.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回忆小时候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竹节人令我们痴迷。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课文,让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孩子们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词。
1.出示生字: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2.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竹节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还记得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3.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二、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请将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1.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思考:
制作竹节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描写)
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寸把长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作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竹节人的珍惜。)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火。”
思考:
“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们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2)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淘气顽皮)
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思考:
(1)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的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
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三、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我对童年趣事和爱师尊师有了很深的认识,我要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
2.推荐阅读:《爸爸的鸽子》(林清玄)《月迹》(贾平凹)《小桔灯》冰心 《三味书屋》鲁迅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童年》(高尔基)
3.在网上搜一搜,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最喜欢什么传统玩具,将它介绍给大家听。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融情于事
要想让阅读者对作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这样的真情实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2.举一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练一练: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按照融情于事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示例:
伞下的爱
每个人都认为母爱是伟大,但我认为母爱的伟大更体现在她爱的无私。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上完课坐在自行车后面快乐的唱着。正如俗语所说:“夏天的天气娃娃的脸”,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哗哗哗”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上倾泻而下,妈妈急忙停下车从包里拿出了唯一的雨伞,对我说“宁宁,快撑起伞。”我毛手毛脚地撑起伞放在了妈妈的头上,结果一阵风大风,伞吹反了,单薄的我也差一点被风吹得飞了起来。妈妈用命令的语气说“郑淮宁,自己打。”我无奈的把伞移开了,只见雨水顺着妈妈的头了和脸颊流了下来。
雨,不知不觉地停了,这时我发现妈妈的全身湿透了。回到家,妈妈一个喷嚏接着一个喷嚏。第二天,她就发高烧了,在这发烧的期间,妈妈不知吃了多少的苦药。一看到药,我就很难受,若不是妈妈把伞给我,也就不会生病了。
啊,原来母爱是时刻不在,无处都在的,母爱将会陪伴我们一身!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激动人心的时刻》。
(3)
(4)
(5)
(6)
(7)
(8)
(9)
(1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 穷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 穷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课题,初读课文,随堂检测,课后练习,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9d51892728c9b87c5ec62b43e2e0f8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