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江 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白描手法,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是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后,他避居于山中,专注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皆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刻意突出湖中人是“金陵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明朝兴盛繁荣时期的怀念与追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ɡ)沆砀(hànɡ 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咬文嚼字品“痴景”
请到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由此可以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看雪。
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镜?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支撑你的观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两句雪景古来共赏。请尝试用“我认为 写得好,写出了 ”的形式进行品读:
我认为“雾凇沆砀”写得好,写出了一片水汽苍茫的感觉。
我认为“一白”写得好,写出了 天地间混沌一片的感觉。
我认为“与”写得好,写出了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的感觉。
我认为“天云山水”的顺序写得好,写出了视角变化的层次感。
我认为“痕”写得好,写出了大雪后长提的唯美感。
我认为“芥”写得好,写出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湖面极轻极淡的感觉。
我认为“粒”写得好,写出了人在天地 自然中的渺小感。
“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有什么变化规律?
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这其实体现了张岱的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写作手法——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举例拓展——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
作者简笔勾勒,犹如用几条墨线,使人物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举例拓展——白描手法写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白描技巧小结 鲁迅先生曾说:“白描也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张岱不是一个专门写景、写山水的的诗人,而是个写都市生活的诗人。张岱写完山水,便要开始写生活了。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上了谁?
——咬文嚼字品“痴情”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
这里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情趣爱好。这样的情趣爱好有什么特点呢?
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他们心情怎么样?
“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遇到知已后的惊喜。
——咬文嚼字品“痴心”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同学们注意到到没有: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讨。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确:“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 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朝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百的张岱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开篇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遁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然世人会有几个能懂?舟子说他傻,他是真的傻吗?
不是,是一种执着、一种坚守、一种痴迷。
品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过头去看看张岱眼中的雪景,五十多岁的张岱透过国破家亡回忆旧事,他的眼睛里还会有温度吗?没有。有声音吗?没有。有颜色吗?没有。只剩下那寥寥几笔便勾画完毕的冰天雪地了。白描其实是一种必然。他惦记的是那一夜的亭中人吗?也许他惦记得更多的是亭中人和他心灵相通的情致和故国之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
谁解呢?同学们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独”字,张岱为什么没有把舟子算到看雪的人数里去,现在明白了吗?张岱是孤独的,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让我们再读一遍这痴人之文。带着你对张岱的理解,带着你理解的情感。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湖心亭,杭州西湖,西湖孤山,湖心亭看雪,诗词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3* 湖心亭看雪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3* 湖心亭看雪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雪景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其痴行,一切景语皆情语,赏其痴景,痴人之痴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