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253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253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253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八年级学生小豪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有段歌词,马克思说,“阳光跟帖”行动启动,观察漫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渐走向社会。下列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人的社会化取决于个人的努力③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 ④亲社会行为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养成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八年级学生小豪说:“在家庭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小豪这句话说明( )①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近年来,各地学校、教育机构、旅行社进行合作,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国内外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中型企业等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有利于 ( )①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②克服和超越学习上的一切障碍③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 ④以实践和研究为主要学习任务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有段歌词:“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理解,这句歌词表明 ( )①个人与社会是大与小的关系 ②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社会全面进步,个人必然进步 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媒介素养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下列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一组是( )①学校开展“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的网络问卷调查②某地组织开展依法惩处网络诈骗专项整治行动③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④社区组织开展“创建文明社区你我共行”的签名活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下图漫画“网络陷阱”(见图)告诉我们( )A.网络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C.网络能够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新平台D.运营商依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渠道7.以下四幅漫画说明了网络( )①无所不能 ②丰富日常生活 ③推动社会进步 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主要说明( )A. 社会关系是指固有的具体的人B. 对于人来说,抽象物是不存在的C.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D. 我们的社会身份是由抽象物决定的9.网络问政、网络公益、网络文化活动是这次网民节的三大活动主题。其中,对于网络问政理解错误的是( )A. 丰富了民主形式B. 拓宽了民主渠道C. 为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搭建了新平台D. 从根本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10.“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可以独立生活,不需要他人的扶持B.人们都喜欢群居生活,而讨厌独居生活C.人的成长必须有他人的扶持才能快乐D.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要养成亲社会行为11.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是我国大力倡导的亲社会行为。我们之所以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因为 ( )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个人的力量太弱小,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向社会屈服③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只有少数杰出人物才能有这种高尚的表现,我们要向他们学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隔壁王奶奶一个人居住很孤独,经常找小燕的爸爸聊天,小燕的爸爸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总是陪他,就帮他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评书软件,王奶奶可喜欢了,现在每天都在小区里边散步边听评书,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王奶奶的改变 ( )A.证明了网络更适合老年人群 B.体现了学习网络技术最重要C.说明了网络让生活更加精彩 D.告诉我们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3.下面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散布网络谣言,必定受到刑罚处罚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要提高媒介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④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4.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志愿服务( ) ①能避免成长中的一切错误②可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③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是践行亲社会行为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阳光跟帖”行动启动。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内容,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冷静和克制,抵制、举报有害信息B.坚持言论自由,不需要监管网络发言C.对一些事和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16.国家网信办公布《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辟谣机制,发现微博客服务使用者发布、传播谣言或不实信息,应当主动采取辟谣措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是自由天地,没必要多此一举B.网络谣言猛于虎,远离网络促成长C.健全辟谣新机制,网络文明定无忧D.网络世界有边界,自觉守法不违规17.近年来,微信借助互联网发送短信和语音,且不收费,因此成为了人们常用的通讯方式,也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实施诈骗,微信也成了“危信”。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③时刻牢记并恪守网络微信交往的道德和法律规则 ④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在超市我们是消费者,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回到家我们是子女……同一个人,之所以身份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场所在变化 B.环境在变化C.社会关系在变化 D.时间在变化19.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A. 越来越单一 B. 越来越封闭 C. 越来越紧密 D. 越来越分离20.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我们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②只有通过社会化,才会真正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1.“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这表明 (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B.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D.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2.小吉的一个网友让他帮忙推销一种能破解他人聊天软件密码、查看他人小秘密的软件,只要转发10个群,凭借截图,就付给他100元,小吉拒绝了对方。这种利用网络技术偷看他人秘密的行为 ( )①给对方带来了伤害 ②容易造成社会恐慌③不违法但违反道德 ④侵犯了别人的隐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生活在社会这张“大网”上。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我们是业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③我们学生只有一个身份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4.手机上的各种推销电话也会轮番轰炸、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一系列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行为,不仅让人不胜其烦,更严重威胁到公民个人安全。这说明( )A.信息化时代,公民没有隐私可言B.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C.交流个人隐私有利于社会和谐D.侵犯个人隐私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25.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合理利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 ②提高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网络的弊大于利,要远离网络 ④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和法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非选择题(50分)26.(8分)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这些身份属于哪种社会关系?(写出两种身份即可) 27.(12分)网络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材料一 一组让人欢喜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疫情防控工作,网民通过网络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众多学生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引发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依靠5G通信技术,在线“云监工”火神山医院建设,远程在线医疗会诊。材料二 :一组让人担忧的场景各大中小学因为疫情延迟开学,需要通过网络在线学习,难免需要接触网络,而中小学生本身自控能力就差,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知不觉沉迷网络,无心学习,沉迷于玩游戏、刷短视频……(1)请根据材料一,对应指出网络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2)材料二中的问题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3)综合上述的“喜”与“忧”,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8.(10分)观察下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漫画谈谈你对网络信息的认识。(2)漫画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29.(10分)材料一: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如何等诅咒式的说法,随意转发帖子。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孩子们“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某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因模拟游戏中的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沉迷于网络这一因素。(1)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 为了不让材料二中类似的悲剧重演,请你为广大青少年建言献策。 30.(10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学校以网课形式进行教学,上网课成为了很多学生成绩的“分水岭”。
(1)你如何看待网课“分水岭”现象?(2)请你帮助小鑫支招,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