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巩固(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262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巩固(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262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巩固(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262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三九严冬,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独特,到处是“雾凇”“冰棱”美如画。如图这里的“冰棱”其实就是物态变化现象的 ( )
A.凝固B.凝华C.液化D.汽化
2.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示数是38.00℃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情况,其中规范的是( )
A.B.C.D.
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5.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问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6.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7.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冰棒后,发现以下四种现象:①冰棒上粘着“白粉”; ②剥去纸后冰棒会冒出“白雾”; ③冰棒放进茶杯后,一会儿杯的外壁就会“出汗”;④ 冰棒放进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现象形成过程中放热的有(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停止加热,则水将不会继续沸腾
9.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时刻物体温度为零B.t2、t3时刻物体温度相等
C.t2时刻物体温度比t3时小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3时大
10.把一盆0℃的水放到-5℃的房间里,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 )
A.等于-5℃B.等于0℃
C.介于0~-5℃之间D.无法确定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12.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B.液态
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二、填空题
14.
(1)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其横截面如图3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_(A、B或C)方向观察。
15.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______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
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再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此时液柱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室内温度______(高于/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7.据报道: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就___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或______________成小水滴,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
18.2021年2月26日秦巴大地普降瑞雪,雪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消除路面上坚硬的冰,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加快冰雪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9.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第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三、简答题
20.把一堆粮食快速晒干,应该采取什么办法,为什么?
21.夏天,大家常用电风扇来降温;冬天,寒风吹来觉得特别冷.这些事实使小明猜想:风能加速气温的降低.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把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写在下面.
22.说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
23.小伟非常爱喝妈妈用瓦罉煲的汤。打开瓦罉盖时,他发现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小伟急着喝汤,可是汤很烫,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汤较快凉下来(写出一种办法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24.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矿泉水瓶放在外面,上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晶体,过一会瓶子变湿了,并且水流到桌子上,又过一会儿桌面上的水都干了,请解释“粉状晶体”“瓶子变湿”“桌子变干”的形成原因。
25.如图所示,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这样特殊的叶子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图这里的“冰棱”为固态,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B.此体温计上1℃分成10份,1份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其读数为38℃,体温计不用估读,故AB错误;
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它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
D.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使用液体温度计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与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所以规范使用的只有选项D。
故选D。
4.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真空环境下,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与温度、密度等没有关系,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
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
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①冰棒上粘着“白粉”,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此过程放出热量,故①符合题意;
②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②符合题意;
③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外壁液化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③符合题意;
④把冰棒放在嘴里变成“糖水”,是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A.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且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蒸发发生任何温度下,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会发生蒸发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A.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温度不可能为零,即t4时刻物体温度不为零,故A错误;
BCD.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温度减小。所以,t2时刻物体与t3时刻的温度相同,但是从t2时刻到t3时刻,物体凝固要放出热量,故t2时刻物体温度比t3时刻大;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则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3时大,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
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是0℃,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雪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露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详解】
冰熔化要达到熔点0℃,且不断吸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冰块熔化时,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会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与烧杯中冰块的温度相同,所以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 37.8 A
【详解】
(2)[2][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37.8℃,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相当于放大镜,应沿A方向观察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便于读数。
15.液体热胀冷缩 内径大小
【详解】
[1][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小玻璃瓶的容积不变,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测温效果与玻璃管的内径大小有关。
16.热胀冷缩 0 高于
【详解】
[1]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图中烧瓶中是密封气体,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放到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3]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室内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7.升华 吸收 凝华 液化 熔化
【详解】
[1][2][3][4][5]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此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凝华或液化现象;凝华后的小冰粒下落过程中遇热又熔化为液态,形成雨。
18.凝华 熔点 熔化
【详解】
[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2][3]在冰中加入盐后,冰的熔点会降低,让冰雪在降低的温度便可熔化,起到加快冰雪熔化的作用。
19.晶体 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详解】
[1][2]由图可知,该物质在4~10min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3]第5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0.放在向阳的地方,摊开晒干
【详解】
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提高了粮食的温度;将粮食摊开,增大了粮食的表面积;这两项措施加快了粮食内水分的蒸发,粮食从而干得快。
21.可在室内用两支温度计比较实验,先将两支温度计玻璃泡在水中打湿,取其中一支放在电风扇下,相同时间内看它们的温度变化是否相同.
【解析】
解答:实验器材:电风扇,两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打开电风扇,将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水中打湿,取出其中一支放在电风扇的前面吹,然后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同)用电扇吹的那支温度低,另一支不吹风的温度高,这说明用扇子扇能降温,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人体皮肤会分泌汗液,当有风时,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吸热,从而感觉更凉爽.注意风并不能降低气温.
故可在室内用两支温度计比较实验,先将两支温度计玻璃泡在水中打湿,取其中一支放在电风扇下,相同时间内看它们的温度变化是否相同.
22.见解析
【详解】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三者有多方面的区别。从原理上来说,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从构造上来说,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没有缩口,体温计有缩口。从注意事项来说,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不能甩,体温计用前必须甩。从量程上来说,实验用温度计的量程为-20℃~110℃,寒暑表的量程为-30℃~50℃,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从分度值上来说,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23.见解析
【详解】
(1)打开瓦罐盖时,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是罐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盖子液化成了小水珠。
(2)利用蒸发吸热来降低汤的温度。具体做法:
①对着汤吹气,这样做加快了汤表面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汤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能很快地使汤变凉。
②换用开口更大的碗来盛汤,通过增大表面积来加快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从而使汤的温度尽快降低。
24.“粉状晶体”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白色的粉状晶体,附着在矿泉水瓶的表面;“瓶子变湿”是白色晶体熔化后形成的液态的水;“桌子变干”是桌子上的水汽化为水蒸气升到空中。
【详解】
“粉状晶体”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凝华为白色的粉状晶体,附着在矿泉水瓶的表面;“瓶子变湿”是白色晶体遇上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吸收热量,熔化成液态的水;“桌子变干”是桌子上的水吸收热量,发生蒸发现象,汽化为水蒸气升到空中。
25.见解析
【详解】
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 ,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粤沪版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