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王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分别为25.92cm,25.93cm,23.95cm,25.91cm,则最接近物理课本真实长度的是( )
A.25.92cmB.25.43cmC.25.9cmD.25.93cm
2.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图中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B.C.D.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千米B.分米C.微米D.米
4.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大拇指的宽度约为10mm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dm
C.正常人10次脉搏跳动的时间约为1min7s
D.普通教室门的高度超过3m
5.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为:12.38cm,12.37cm,12.38cm,12.22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6.有关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B.误差和错误都不可避免
C.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D.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7.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0mm=10 mm÷1000=0.01m
B.10cm=1×0.01m=0.01m
C.5km=5km×105cm=5×106cm
D.15m=15×106μm=1.5×107μm
8.下列几种估测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成年人走140步的距离约90m
B.人的脉搏1min跳动70次
C.课桌的高度约750m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9.如图所示是一把新出土的战国青铜剑。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青铜剑的长度约为( )
A.5cmB.10cmC.30cmD.100cm
10.初中生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
A.80mmB.80cmC.80dmD.80m
11.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12.Hell Kitty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下图是它的部分资料,则它的身高可能是以下哪个数值?( )
A.45mmB.45cmC.45dmD.45m
13.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26cm的是( )
A.教室黑板长B.物理课本长C.双人课桌长D.铅笔芯直径
1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15.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 )
A.20 mmB.20cmC.20mD.20km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用A、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___尺精密些,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___。
17.小伟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18.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8 _______ 。(填长度单位)
19.如图甲、乙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图,此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经常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_;
(3)若有一把由金属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随温度的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寒冬季用它测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如图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______cm;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三、简答题
21.普通中学生穿的鞋的尺码一般是39号,对应的光脚长度是245毫米,假如用米做单位,对应的光脚长度是多少?
22.某同学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五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17.82cm、17.8cm、17.81cm、17.28cm、17.81cm,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多少?(写出理由和计算步骤)
23.有两卷合金丝,其中一卷的标签显示它的直径是0.6mm,而另一卷的直径比它细,但不知道是多少。如果只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铅笔而不用其它的任何测量工具,你能较准确地弄清楚较细合金丝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24.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一把刻度尺,一支铅笔,你如何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_____
2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的情形如图所示。请指出他此时的操作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 300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如图-34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而23.95cm的读数明显错误,所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5.92cm
故A正确,符合题意,B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cm左右。由图知,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所以在2c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千米、分米、微米均为辅助单位。
故选D。
4.A
【详解】
A.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1cm,1cm=10mm,故A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左右,160cm=16dm,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次的时间在10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200cm=2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
四次测量结果中,“12.22cm”与其它三次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舍去,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l=12.38cm
故选A。
6.D
【分析】
【详解】
A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可以避免,故AB错误;
C.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正确测量的前提下出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7.D
【详解】
A.10 mm÷1000得到的单位是mm,不是m,故A错误;
B.中间过程(1×0.01m)不正确,应该是10×0.01m,故B错误;
C.5km×105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及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成年人走一步的长度约0.6m,所以走140步的距离约90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的脉搏1s大约跳动60次,1min大约跳动70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0.8m,与750mm接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0.1mm,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成年人手掌张开,大拇指与小拇指距离约为20cm,图中青铜剑超过了该距离一些,则估测长度约为30cm。
故选C。
10.B
【详解】
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1.5m~1.7m之间,课桌的桌面大约在学生的腰间,因此课桌高度大约为0.8m=80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测量的数据中,18.11cm是错误的,故A错误;
B.最后结果应记作
精确程度应该与原测量数据保持一致,故B错误;
C.18.50cm中最后一位“0”不可以去掉,它反映 了测量的精确程度,故C错误;
D.根据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为估读位,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中学生拳头宽度约9cm,一个苹果高度与此差不多,在9cm左右,所以5个苹果的高度约
h=5×9cm=45cm
故选B。
13.B
【详解】
教室黑板长约4m,物理课本长约25cm,双人课桌长约1.2m,铅笔芯直径约1m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故B符合题意;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即4cm,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0.4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
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约2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A 2.20cm
【详解】
[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由刻度尺A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20cm。
17.1mm 2.50
【详解】
[1][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50cm-3.00cm=2.50cm
18.dm
【详解】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8cm,合15.8dm。
19.甲 3.40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偏大
【详解】
(1)[1][2]读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其示数是3.40cm。
(2)[3]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4]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20.1.20 140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形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物体右侧与3.20cm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
d=3.20cm﹣2.00cm=1.2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分钟表盘没有过半,所以秒针示数不可能多余30秒,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秒表的读数
2min20s=140s
21.0.245m
【解析】
【详解】
1mm=10-3m, 245mm=245×10-3m=0.245m. 即光脚长度是0.245m.
22.17.81cm,见解析
【详解】
17.8cm没有估读,17.28cm离大部分数据相差太大,都是错误的,舍去。故物体的长度为
23.可以;详见解析
【分析】
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刻度尺进行,本题中由于没有刻度尺,所以只能用等量替代的思想进行测量;合金丝的直径很小,直接测量误差很大,因而考虑通过“累计叠加”;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可以较为准备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操作过程:先将直径D=0.6mm的合金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再将直径为D′的合金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
表达式推导:因为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即
nD=n′D′,
所以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
(mm)。
24.解:先将粗细均匀的细铜丝在铅笔笔杆上单层密绕n圈;再用刻度尺测出缠绕铜丝的铅笔笔杆的长度d,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详解】
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先将粗细均匀的细铜丝在铅笔笔杆上单层密绕n圈;再用刻度尺测出缠绕铜丝的铅笔笔杆的长度d,则细铜丝的直径为D=.
【点睛】
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太小,刻度尺无法准确测量,故应采用累积法.
25.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刻度尺没有放正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详解】
(1)[1]由图看出,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应使用零刻线做测量起点;
(2)[2]由图看出,他没有把刻度尺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
(3)[3]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相垂直。
【点睛】
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
26.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1.7m.选取人的身高作为推算的依据. 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2.0mm 实际测量图片塔高64.6mm 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 H = 64.6mm×1.7m / 2.0mm = 54.9 m
【详解】
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1.7m.选取人的身高作为推算的依据.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2.0mm,实际测量图片塔高64.6mm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h=64.6mm×=54.9m.
点睛:根据同一时刻、相同地点,实物和影子的比值为一定值,即可求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