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及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落花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落花生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预习内容,理解课题,识记生字,学习写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学重点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作者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的方法。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2、作家简介和背景资料3、布置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落花生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 学 设 计 第 1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结合预习内容,理解课题全班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从花生生长特点的角度理解课题“落花生”。预设:(1)落花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花生,别名长生果、泥豆、番豆、地豆等。(2)它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3)花生幼苗出土以后,经过18-25天,就开始开花。开过花后的花柄接触到地面,就伸入土中。在土壤里,果实开始生长发育,长成饱满的花生。因此人们又称花生为“落花生”。(4)花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2.介绍作者许地山,由笔名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华”同“花”。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用这种普普通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作为自己的笔名?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识记生字、词语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预设:(1)“吩、榴”都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记住读音。(2)通过理解“吩咐”的意思是“口头指派或嘱咐”,我记住了“吩”字。(3)联系生活实际,我知道了“矮”的意思是“身材短,高度小、低”(4)我是通过组词“榨油、榨果汁、榨菜”来理解和记忆“榨”字的。(5)我是联系数学中“亩”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来识记“亩“字的,还可以根据教室的面积,想象半亩有多大。 三、学习写字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预设:(1)“播、浇、吩、咐、榨、矮”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播、绕榨,矮”都要写的左窄右宽。(2)“播”的右上方是“撇”加“米”字,注意不要写成采字头加“木”字。(3)“浇”右边的“尧”右上角不要加上点。(4)“吩咐”书写时注意“口”要写得小一点,而且位置偏上点。(5)“亩、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写“慕”时注意下面不是小”,而是比“小”多一点。2.教师重点点拨把字写好看的方法。(1)慕:“莫”要罩住下边的部分,最下部的“」”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左侧,最后两“点”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右侧。(2)亭:中间的“冖”要写得宽扁,,上下两部分写得窄一点口”要写得扁小。(3)矮:“矢”最后一笔变成“点”,以避让“女”的“撇”。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分清主次1.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全班交流预设:(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花生的好处”和“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2)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3.组织全班交流: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的笔墨,为什么?教师点拨: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 五、学习课文1—2自然段1.提问:写“种花生”和“收花生”时,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预设:(1)“我”从母亲的话里知道,这里本是荒地,而且姐弟几个又是第一次种花生,时间也仅仅几个月。这种结果当然令作者感到意外。(2)“居然”的意思是“竟然”,表示“出乎预料”。收获了花生出乎作者一家人的意料。(3)这意外的收获,也可以看出花生的好种、易活,生命力强。2.学生自主练读,体会作者收获花生的喜悦。3.教师补充资料,提问:仔细阅读下面的资料,想想这些资料能帮助你读懂文中的哪些内容教师补充关于许地山父亲的资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部分中国台湾地区民众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战争失败之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家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他曾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因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庭活动。预设:这些资料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作者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点拨:“请你们的父亲”“实在很难得”也为后文父亲的出场以及他对孩子的教育打下基础。 六,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感受作者对花生的喜爱之情1.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班展示。3.教师指导朗读: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读孩子们的话时,要关注描写花生好处的词语。读孩子们在抢着回答父亲的问话时,语气要轻快,要表现出对花生的喜欢。读父亲的话时,语气要略显深沉,要表现出父亲的语重心长。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播种、浇水”等七个词语。 第 2 课 时 课 时 目 标 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教师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检测字词识记情况。2.提问: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预设: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二、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借助花生所讲的道理引导学生默读第3-14自然段,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预设:(1)写“我”和哥哥姐姐眼中的花生“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有什么好处?(2)在父亲眼中,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好看”“很有用”。(3)父亲通过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3.引导学生再次默读“我”和父亲的对话,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或体会。4.提出相关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1)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预设: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不同点是果实的外表和长的位置不一样。父亲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是想强调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特点。(2)你对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怎么理解的?交流时,教师可相机作以下提示、引领: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父亲这句话的看法。②补充背景资料,点拨:父亲的价值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因清政府的腐败,使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作者许地山的父亲鄙弃荣华富贵,反对浮华虚荣,毅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宁可过清贫的生活。也正因为他崇尚质朴,力求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也会教育子女为人做事要踏踏实实,不求虚荣。(3)你是怎么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交流时,教师可相机作以下提示、引领: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体面”?生活中哪些人比较体面?预设:有面子、有身份的人;衣着光彩的人;样子好看的人.....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好处”?生活中哪些人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人?预设:好处就是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像清洁工、义工、老农、边疆战士等,看着虽然不起眼,但一直在为他人和社会默默奉献。(4)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课文中的道理。补充资料: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作者心上,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就是为了要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后来他真的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年仅四十八岁。茅盾说:“他是脚踏实地的,他在他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试着要放进一个他所认为合理的人生观,他并不建造什么理想的象牙塔。” 三、了解课文写法,尝试练笔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边读边思考:父亲让孩子们谈花生的用意何在?课文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交流观点。3.全班交流。预设: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借助对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赞美,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这种借助具体事物说理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能引发思考,让你想到身边的某些人。在此基础上试着写一段话。(1)全班交流。结合课后的“小练笔”,说说“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想到的人。教师相机点拨事物特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联。如:由“蜜蜂”可能会想到勤劳创造美好的道理;由“落叶”可能会引发“叶落归根”“生命轮回”“无私奉献”“自由快乐”等情感。(2)同桌交流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以及由此想到的人。(3)学生尝试写一段话。教师相机点拨:叙述时要注意说清楚事物的特点和由此想到的人的品质,抒发感受时不用大段议论或抒情5.当堂点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品读研析,提炼升华,迁移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