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后复习题
展开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铅制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设计实验 D. 分析论证
- 小明观察到篮球落地后会被弹起,但弹起的高度不同,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也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小龙说:“可以让同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到地板上,测量反弹的高度。”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篮球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四名同学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的是
A. 小明 B. 小聪 C. 小龙 D. 小华
- 甲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的速度先快后慢。乙同学为验证自己的观点,他的下一个探究环节应该是
A.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C. 分析与论证 D. 交流与评估
- 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 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B. 准备器材并收集证据
C. 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 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 小明将正在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于是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对于“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一个环节,它是
A. 猜想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A. 猜想与假设 B. 交流合作 C. 提出问题 D. 分析论证
-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 在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活动中,小华结合同实验小组同学提出“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25枚回形针”的想法,逐枚轻轻地向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观察水开始溢出时一共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就小华同学这一活动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分析与论证
-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交流合作、评估
- 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A.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 制定实验计划
C.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猜想与假设
- 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A.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 制定实验计划
C.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猜想与假设
- 阳光下,小明发现穿黑色衣物比白色衣物更加炎热.通过查找资料得知: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针对“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要学好物理学,最重要的方法是要进行 人们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叫作 例如: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我们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也能观察到,拿美发用的喷雾器在室外喷水,人背着阳光可以看到彩虹.
-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空.
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实事求是、 、 、 的精神.
- 物理学中 学和 学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学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电器时代”; 的利用、 的研制和 的掌握等,使人类开始步入了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新时代.纵观历史,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
- 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Ⅰ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属于体验的有________;
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_;
属于假设的有________;
属于实验过程的有________;
属于结论的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探究“水平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s与物体质量m、抛出的高度H、抛出时的速度v的关系”时,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实验.
实验一:质量不同的A、B球在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不同高度的地面.
实验二:质量不同的A、B球在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同一高度的地面.
实验得到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
,, | |||
次数 | 球 | 桌面离地高度 | 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 |
1 | A |
| |
2 | A | ||
3 | A | ||
4 | B | ||
5 | B | ||
6 | B |
表二
,, | |||
次数 | 球 | 小球在斜面高度 | 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 |
1 | A | ||
2 | A | ||
3 | A | ||
4 | B | ||
5 | B | ||
6 | B |
如图乙是A球从斜面高处下落时,测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的示意图,该距离是__________m.
实验一,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是为了保持小球离开桌面时的__________相同.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气的标准男子、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球的型号 | 下落高度 | 地面材料 | 反弹高度 |
1 | 120 | 木质 | 80 | |
2 | 120 | 水泥 | 90 | |
3 | 150 | 水泥 | 110 | |
4 | 120 | 木质 | 80 |
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无关.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 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 降落伞的伞绳长 | 降落伞的形状 | 降落伞的面积 | 降落伞的总质量 | 降落伞释放高度 | 降落伞滞留时间 |
1 | 1 | 圆形 | 20 | 3 | ||
2 | 1 | 圆形 | 1 | 20 | 3 | |
3 | 1 | 圆形 | 1 | 30 | 3 | |
4 | 1 | 正方形 | 1 | 20 | 3 | |
5 | 正方形 | 1 | 20 | 3 | ||
6 | 正方形 | 1 | 20 | 6 |
分析数据1、2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时,降落伞的___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越长。
分析数据____可知其他因素相同时,降落伞的质量越大,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越短。
分析数据2、4可知,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形状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数据5、6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一个装满的热水的热水袋悬挂在空中,并用一支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来测量水温,假设室温维持在不变,测量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如下表: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请根据表中数据找出的函数关系.
试问水的温度由降为,经过的时间为多少?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此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它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决心设计斜塔实验,让两个轻重不同的球同时从塔顶落下,让人们亲眼看看.
实验完成后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地快,这是公认的道理,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
校长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这时一个老教授说:“当然比重球要慢.它是重球加轻球,轻球提拉它,所以下落速度应是两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轻球之间.”伽利略说:“可是世上只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论,怎么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实验证明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
然后伽利略对“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从相同的高度落下,羽毛的下落速度明显比铁球慢得多”这两个现象作了分析比较:那是由于羽毛的重量太轻,因此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受到相对较大的空气阻力.铁球的重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铁球下落的速度相同.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提出了怀疑”,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__“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球,它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这是猜想.接着又设计斜塔实验并完成了实验,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学者之间的交流,其中伽利略说的内容既是反驳错误观点,又是对自己实验的_______________,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伽利略结合生活实际对实验进行的__________.
- 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低。
E.傍晚他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的温度低。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Ⅰ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属于体验的有_______;
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
属于猜想与假设的有_______;
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_____;
属于结论的有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步骤,解题的基础是理解掌握科学实验的步骤。
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科学实验的四个步骤中提问问题,就是提出要探究什么;
B.猜想与假设,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的猜想;
C.设计实验,就是针对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D.分析与论证,就是对实验的现象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铅制的是属于猜想与假设,故B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小明是提出问题,小聪是猜想与假设,小龙是制订计划,小华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环节,较为简单。
科学探究中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的速度先快后慢,这是猜想与假设,故下一步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故B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解答】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故选A。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环节,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结合题意可做出判断。
【解答】
由题意可知,小明将正在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于是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这仅是该同学的猜想假设,下一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所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获得的.在物理学中,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提出问题是所有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中获得知识,形成概念、规律的最重要的方法,对于其基本的步骤组成我们应该全面掌握,并能在实践中合理运用.
【解答】
解: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应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任务问题的研究都应以提出问题为前提.因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其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识别或运用。
解此题的关键是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通过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小华逐枚轻轻地向杯中放入回形针,并数出到水开始溢出时一共放入了多少回形针,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分析判断。
该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认识,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是,我们对各个环节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9.【答案】B
【解析】
【分析】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知识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
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解答】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故B符合题意。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此题要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此题要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B。
13.【答案】实验
实验
【解析】略
14.【答案】尊重客观规律
不迷信权威
敢于坚持真理
【解析】略
15.【答案】力
热
电
电
集成电路
计算机技术
【解析】略
16.【答案】; ; ; ;。
【解析】是小华和小明凭感觉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的初步判断,属于体验环节;过程中,小华和小明分别针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段的温度高低提出了问题,属于提出问题环节;过程中,小华和小明分别就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测,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过程属于实验过程环节;这种说法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属于得出结论环节。
17.【答案】 水平速度 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的距离与抛出点的水平速度和抛出的高度有关,与质量大小无关,水平速度越大,抛出的高度越高,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越远
【解析】由图乙可知,分度值为,则落地点与抛出点距离为.
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离开桌面时的水平速度是相同的.
由表可知,都使用A球时,距离的大小与抛出点的水平速度、抛出的高度有关;使用A和B,在抛出点的水平速度、抛出的高度相同时,小球飞行的距离相同,即飞行距离与质量无关.故结论为: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的距离与抛出点的水平速度和抛出的高度有关,与质量大小无关,水平速度越大,抛出的高度越高,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越远.
18.【答案】、3 地面材料 球的型号
【解析】略
19.【答案】面积; 2、3;无关;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降落伞滞留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关键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由表中数据,影响降落伞的滞留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的总质量、降落伞释放高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的因素相同,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实验数据1、2: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总重、降落伞释放高度;降落伞的面积不同,引起降落伞滞留时间不同,而是降落伞的面积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由此可知: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面积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研究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释放高度相同,只改变其质量大小,故分析数据2、3实验知: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分析数据5、6可知,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的总质量都相同,只有降落伞释放高度不同,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本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还可能有伞的材料。
故答案为:面积;、3;无关;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
20.【答案】解:水的终温为室温,我们预期水的降温速率与温差有关,故将表改列为: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由此表可以看出每隔10分钟得到的温度与室温之差是以等比级数下降.即
, , 所以.
由可以解得,当时,。
答:表中数据找出的函数关系为;
水的温度由降为,经过的时间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表格找出水的降温速率与温差的关系。
列出温度与室温之差与时间的数据表,根据表格找出关系;
带入数据求解。
21.【答案】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解析】略
22.【答案】
【解析】A、B是小华和小明对海水和沙子冷热程度不同的感觉,属于体验;
E则是借助仪器对海水和沙子冷热程度进行体验;
C、F属于提出问题;
D、G属于猜想与假设;
H是描述实验过程,
而I则是对实验结论的描述。
综上所述,A、B、E属于体验;C、F属于提出问题;D、G属于猜想与假设;H属于描述实验过程;I属于结论。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精品课时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0N,【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精品课时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质量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质量优秀当堂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5×104mg的物体可能是,5×108mg的物体可能是,【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