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页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练习题,共15页。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容、炼字: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画面: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内容:写薄暮中所见景物。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用典:巧用“采薇”的典故,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诗人。
    【作品赏析】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主旨】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唐·崔颢)
    内容、炼字:从神话传说起笔,增加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再从古代回到现实,现在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形象。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内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炼字: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惆怅的情感。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情感:以抒情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汴州(开封)人氏,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作品赏析】首两联劈空写来,发人去楼空、岁月不再之慨,寄托着诗人入世虚无的悲叹。末两联,以明丽之景写江中景色之美,画面顿生明暗对比,但随即落笔暮霭烟波,景致陡暗,乐景写哀,归思难收,令人读罢,如幻如梦,愁绪无限。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使至塞上(唐·王维)
    内容: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内容:承接上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
    修辞、情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画面: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
    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长”表现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用典:“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作品赏析】诗歌开头以叙事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照应了题目。颔联,紧承首联,以“征蓬”“归雁”自比,衬托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颈联对边塞奇景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尾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作者即将完成“问边”的使命。
    【主旨】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内容:紧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画面:山随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
    内容、炼字:紧承起句,移步换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 既写出了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又展现诗人乐观开朗的情怀。
    又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画面: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水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
    内容、炼字: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与远景。诗人在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下句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内容、炼字:运用拟人,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送”字直接点题,“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友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想象瑰丽。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船行江上,山随水走,眼前呈现出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颈联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
    【主旨】通过对出蜀入荆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远景,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钱塘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画面(第二句):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炼字:“争”“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几处”说明早莺还少,勾画出早莺鸣叫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似问非问,灵巧俏皮,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
    画面:远处近处都有早莺婉转的叫声,它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树头飞,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没马蹄”既写了草浅,也写了人在钱塘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
    画面: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让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
    【作品赏析】本篇作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主旨】全诗紧扣“早春”着笔,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诗人紧扣景物和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翠柳遮堤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钱塘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