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290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290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290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铜和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制得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O3 B.NH3 C.SO2 D.H2
4.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2H2O+CO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碳加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和1个二氧化碳
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
D.1g甲烷和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g水和1g二氧化碳
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5
10
10
5
反应后质量/g
7
18
x
25
A.X=10B.乙是反应物
C.该反应中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7:25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6.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体积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所以此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1.0g碳与3.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D.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物质总质量守恒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m
40
40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64
52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丁一定为单质
8.在化学反应A+2B=3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9,当32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8gC,则消耗B的质量为
A.27g B.34g C.43g D.54g
9.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逐渐变少
B.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了
C.汽油挥发质量减少了
D.完全电解9g水可以得到1g氢气和8g氧气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用来制氧气的物质里,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只要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小于4的,就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
D.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中都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高锰酸钾也是氧化物
11.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1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2gH2和32gO2反应生成34gH2O
C.12gC和32gO2反应生成44gCO2
D.8g氢气与1g氧气反应生成了9g水
13.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
31
2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10
6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7:2
14. 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A.O2 B.NaC1O C.HCl D.NaClO3
15.已知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10,现取44g该溶液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2 g B.4 g C.6 g D.8 g
二、填空题
16.下图中A、B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请你根据两圆的关系来回答下列问题:
(1)阴影C表示___________反应的集合。
(2)你认为“”属于___________(填“A”、“B”或“C”)反应。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经过光合作用能合成葡萄糖,反应的表达式为:,请你推测葡萄糖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17.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
1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 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 ;
(2)如图为科学家研制出用新型催化剂合成甲醇的新工艺:
①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③甲醇中碳、氧元素质量比_____________(最简比)
19.取一定质量的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由此可判断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_元素,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元素,我们可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计算出_________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g和_________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若该可燃物只含有上述两种元素,则所取该可燃物的质量是_______g。
20.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图1),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1)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a管中的电极应接电源________极。一段时间后,a管、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_。
(3)检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
①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③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4)该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5)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和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不变的原理,设计实验使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②下图是表示水分解时变化过程的微粒示意图,其变化过程中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在这个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该变化过程还能体现出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即________。
21.如图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_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说明,在一切化学反应中,由于______没有改变,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标号)。
A.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物质的种类
(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②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_______。
③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未测”的值应是________。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④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2.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之一是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2H2O2O2↑+2H2O,试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均有错误,请你加以改正。
①2个氢分子:2H______; ②1个钙离子:Ca+2______;
③氯化钙:CaCl______; ④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⑤2个汞原子:2Ag______。
24.“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镓是一种银白色金属,放在手心会马上熔化,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下图是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写出一条镓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 。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_______________ 。
(3)写出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 。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25.在点燃条件下,4.0g C3H4与11.2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O2、3.6gH2O和x g CO。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选A。
2.A
【详解】
A、本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受热分解生成两种单质,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B、元素不论个数,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不变,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分子的种类一定变,说法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化合物,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丙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说法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物中含有铜、氢、硫、氧四种元素,
A、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NO3,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NH3,故选项错误。
C、反应物中含有铜、氢、硫、氧四种元素,SO2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能生成SO2,故选项正确。
D、氢气没有气味,不可能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B、从微观上,该反应可读作:点燃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的总质量为35g+10g+10g+5g=60g,则反应后7g+18g+x+25g=60g,x=10g。故A正确;
B、反应前B为10g,反应后为18g,质量增加,所以B为生成物,故B错误;
C、甲改变的质量为35g-7g=28g,丁改变的质量为25g-5g=20g,则甲和丁改变的质量比为28:20=7:5,故C错误;
D、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不变的为催化剂或杂质,故反应物为甲,生成物为乙和丁,满足“一变多”的特点,应为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6.D
【详解】
A、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错误;
B、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碳和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可知,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8:11,故1.0g碳与3.4g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小于4.4g,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物质总质量守恒,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比较容易,需要把握住质量守恒定律的重点内容。
7.C
【分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0-4=36;丙的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64-40=24;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52-40=12,36=24+12,故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详解】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40-4):(64-40):(52-40)=3:2:1,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甲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甲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丁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设生成 D的质量为 x,生成 C和 D的质量比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消耗 B的质量为:。
故选B。
9.C
【详解】
A、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逸散于空气中,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不符合题意;
B、铁丝燃烧后生成新物质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不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质量要减少,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减少的变化,符合题意;
D、电解9g水可以得到1g氢气和8g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A、用来制氧气的物质里,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小于4的,不一定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如氦原子,故选项错误;
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如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中都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但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B、从图中可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是两种分子,表示是两种物质;反应后只有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这是分子基本性质之一,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C
【分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可用其来解释一些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详解】
A、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此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2gH2只能和16gO2反应生成18gH2O,所给条件下,氧气过量,不符合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符合质量守恒,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此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 1gO2只能和0.125gH2反应生成1.125gH2O,所给条件下,氢气过量,不符合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丙是反应物,不能判断是否是化合物,不正确;
B、m=1g+31g+21g+10g-16g-6g-10g=31g,甲反应后质量增加,反应后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乙和丙反应生成甲、丁,不能判断反应类型,不正确;
C、m=1g+31g+21g+10g-16g-6g-10g=31g,甲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不正确;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31g-10g):(16g-10g)=7:2,正确;
故选:D。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6个氯原子、6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后有5个钠原子、5个氯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aClO3。
故选:D。
15.D
【详解】
溶液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4g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水中含4g氢元素,则水的质量为=36g;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4g-36g=8g。
16.
(1)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2) B C、H
【分析】
(1)
A、B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则阴影C表示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集合。
(2)
石蜡燃烧生成2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填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表达式可知,葡萄糖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元素。
17.
(1) 化合反应
(2) 分解反应
【分析】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18.
(1) 72.63 S2-
(2) 2:1 3:4
【分析】
(1)
由图中信息可得,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过程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硫离子的符号为S2-。
(2)
由图中信息可知,每2个甲烷分子和1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甲醇分子,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
【点睛】
19.碳、氢 氧 碳 24 氢 8 32
【详解】
一定质量的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元素,我们可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是:和氢元素的质量是: ;
若该可燃物只含有上述两种元素,则所取该可燃物的质量是:24g+8g=32g。
20.
(1)
(2) 负 2:1
(3)②
(4)氢元素和氧元素
(5) 元素的种类 ACBD 氢原子、氧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析】
(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a管与负极相连;一段时间后,a管、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2:1;
(3)
b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选②;
(4)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理,设计实验使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为: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故顺序为ACB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在这个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该变化过程还能体现出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1.
(1) 白烟
(2)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3)CD
(4) 碳、氢 氧 5∶1 0 SO2
【分析】
(1)
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磷燃烧生成我也喝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说明,在一切化学反应中,由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物质种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故填:CD。
(4)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生成物氧气含氧元素,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10g:2g=5:1。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4+10+1+25=未测+21+10+9,未测=0。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中的“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8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4个碳原子。而反应后出现了14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4个碳原子,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知道,在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故X化学式为SO2。
22.过氧化氢、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17:9:8
【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即过氧化氢、氧气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具体数值为:68:36:32=17:9:8.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17:9:8.
23.2H2 Ca2+ CaCl2 2Hg
【解析】
【详解】
①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个氢分子:2H2;
②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相应的分子,1个钙离子:Ca2+;
③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钙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钙:CaCl2;
④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⑤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汞原子:2Hg。
24.银白色金属或熔点低(任填一个) 3 Ga2O3 GaCl3+NH3GaN+3HCl
【详解】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由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31=2+8+18+x,x=3;
(3)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而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通常显+3价,氧通常显-2价,故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4)反应物为NH3和GaCl3,生成物为GaN,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另一种产物为HCl,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aCl3+NH3GaN+3HCl。
25.2C3H4+7O24CO2+4H2O+2CO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g+11.2g-8.8g-3.6g=2.8g,设:反应方程式为aC3H4+bO2cCO2+dH2O+eCO,(分母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该物质的质量),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4+7O24CO2+4H2O+2C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