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光合作用优秀第1课时课时训练
展开5.1 光合作用(第1课时)
一、单选题
1.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探究 实验,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④②⑦①⑤⑥
C.②⑦③⑥⑤④①
D.②⑦③④⑥⑤①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C.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
D.光合作用需要氧气和淀粉
3.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某兴趣小组想要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遮光处理 ④清水漂洗⑤暗处理 ⑥摘下叶片,去掉黑纸 ⑦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⑧观察现象
A.⑤③④⑦④②⑥①⑧ B.⑤③②⑥①④⑦④⑧
C.⑤③②④⑦④⑥①⑧ D.⑤③⑦④⑧②⑥①④
4.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的目的是消耗、转移叶片中的淀粉
B.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往叶片上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呈蓝色
5.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这是因为( )
A.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 B.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
C.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D.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6.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7.“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第一步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C.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消耗叶内的叶绿素
8.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空气中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二、实验探究题
9.下图是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土壤(烘干)100 kg 幼树2.5kg | 只浇雨水(几乎不含养料) | 5年后树长大了
| 土壤(烘干)质量减少60 g 树的质量增加76.7 kg |
(1)在该实验中,海尔蒙特研究的问题是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是否来自_______中进行。
A.空气 B.土壤 C.雨水 D.阳光
(2)在这个实验中,海尔蒙特使用的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方法有_________。
A.测量法 B.比较法 C.观察法 D.控制变量法
(3)实验中,海尔蒙特选用雨水浇柳树的原因是他认为雨水中几乎不含_________
(4)海尔蒙特对该实验结果的解释是:组成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他的这个结论是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1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 h;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 h;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________。
(5)实验结果: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②暗处理→⑦部分遮光→光照→③摘下叶片→⑥酒精脱色→⑤清水漂洗→④滴加碘液→①观察颜色,故选C。
2.C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结果是: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黄白色)。对结果的解释是:叶片的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未见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淀粉生成,叶片就不会变蓝。所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故选C。
3.B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主要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详解】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主要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该实验方法步骤是:⑤暗处理→③遮光处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⑥摘下叶片,去掉黑纸→①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④清水漂洗→⑦滴加碘液→④清水漂洗→⑧观察现象。
故选B。
4.D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C正确。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和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分别是不变蓝色和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5.D
【分析】
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
【详解】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淀粉从而呈现出蓝色(注意:不是碘呈现出蓝色),故选D。
6.B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故选B。
7.B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故选B。
8.B
【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详解】
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可用表达式来表示:,其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1)B
(2)ABCD
(3)营养物质
(4)水 错误
【分析】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重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100 kg土壤的桶里,只给柳树浇灌雨水。5年后,柳树的重量增加了76.7 kg,而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60 g,说明柳树增加的重量来自于水,而忽略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1629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荷兰科学家海尔蒙特却对此提出了怀疑,于是他做了柳树实验: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10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5年后,柳树长到了82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质量,大约只减少了60克。因此,说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认为,使柳树增重的物质是浇灌的雨水。所以,海尔蒙特通过柳苗栽培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是否来自土壤中进行。故选B。
(2)在这个实验中,海尔蒙特使用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方法是测量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观察法。故选ABCD。
(3)实验中,选用雨水浇柳树的原因是为了验证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从土壤中获得,所以使用了几乎不含营养物质的雨水。
(4)海尔蒙特对该实验的解释是:组成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来自水。当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海尔蒙特在整个实验中忽视了一些重要因素,那就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阳光等环境因素。
10.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3)二氧化碳
(4)酒精
(5)叶片a变蓝色,叶片b不变蓝色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科学探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就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
(1)实验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实验装置中,a装置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提出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步骤①是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实验中,b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a装置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有二氧化碳。因此a、b装置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
(4)步骤④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酒精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所以,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酒精。
(5)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叶片a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片a遇碘液能变蓝色;叶片b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片b遇碘液不变蓝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光合作用练习: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光合作用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光合作用第4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光合作用第4课时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3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3课时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叶的组成,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