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01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02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秦朝的暴政,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理念

    历史学是一定历史观指导下的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学历史课程承担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在探索历史规律的过程中,不但要拓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要发挥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在本课中,秦的统一以及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通过展现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设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探究秦的兴起与秦的速亡背后的因果联系,总结王朝兴衰的历史命运,同样能够增强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学还必须拥有自己的路径与方法,那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的方法选择。在本课中,时间轴的制定、多种类别史料(地图、目录、专著、文物)阅读方法的指导,历史故事中的逻辑挖掘,大事年表的归类与解读,恰如其分地把时空、史料、解释等素养相交织,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3课。本节内容上承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下接大一统局面愈加巩固的《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这一课时描述的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波澜壮阔的奠基时代。短短十年间,秦皇扫六合,偏居西北边疆的秦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力量?区区十四载,强秦大厦骤然倾圮,秦国的制度建设与政治生态孰优孰劣?秦国的成功既顺应了时代呼唤统一的潮流,也是它以人和之力抓住了统一大业的天时与地利。秦朝的短命对嬴氏家族而言的确是一种失败,秦文化中的功利、急躁可能要为此承担很大的责任,然而恰是秦文化中的这种功利让秦朝有能力有胆量开创并强行推广新制度、新文化、新经济,这些新举措日后被证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格局大有裨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版图、制度、货币、文字的基石,故秦王朝以其史上最短暂的统一王朝之殇,为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王朝扬名,秦不愧为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代的见证人。

    本课主要包括了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大版块的内容。其中秦的统一是本课叙述的重点,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统一原因、巩固统一、统一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唇齿相依,逻辑前后牵连,比如统一原因与巩固统一的措施中都折射出秦文化中功利的倾向,而这样的倾向既是秦急速统一的原因,也是秦大规模制度更新的文化支撑,更是秦速亡的内在因素。第二、三板块内容较为简单,其实为第一板块反映的文化实质的呼应。本课主题则蕴藏于三大板块的字里行间,不管是统一的条件,还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是速亡的教训,都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起步时代的遗产。

     

    三、     学情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课,施教对象为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尚属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起步课程,学生有关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故教学速度不宜太快,教学深度不宜太难,教学广度不宜太宽。另一方面,经过初中课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与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秦开创大一统局面以及秦亡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因此,既为了避免与初中课程知识雷同,又为了契合入学伊始的高中学生认知水平,还出于为提升学生高中段整体学习能力奠基的考虑,本课的设计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史观的引领。方法方面具体表现为地图的识读、史料分类与概括、时间轴的绘制、故事情节的分析、历史解释的区分等多个方面。价值引领方面包括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认同、国家兴亡规律的探究、唯物史观的初步体验等多个领域。

     

    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与汉朝合为一个单元,具体要求是: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相关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为第一单元的四分之一,综合课标要求与《中外历史纲要》的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秦统一的条件,能够结合地图描述秦统一的时空顺序,感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能够解读材料,梳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绘制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示意图;能够结合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 探讨秦朝速亡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秦末农民起义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运用多种史料,探究秦之兴的原因,秦之统的过程,秦之固的措施与意义,总结秦之亡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文物史料与文字史料的互为补充作用,用史料解释历史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为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从知识体系的价值上看,秦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文明兴起格局的完美总结,也是之后中华民族文明连绵不绝的保障。从课程内容的结构上说,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后续探讨秦朝兴亡的基础,故把秦大一统局面的开创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因这一重点教学内容繁多,知识概念复杂,所以同时被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课在方法上将采用地图、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大事年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如在突破大一统局面开创的知识体系时,本课将采用地图与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识别地图要素时,要渗透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目录类材料,分析文字史料内在逻辑时,要关注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同样为了助力重难点突破,本课在课前准备上将采用学案预习法,在设备上将采用智慧课堂技术。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李斯视角探究秦王朝的兴起、统一霸业与速亡。一方面,李斯从公元前247年进入秦国到秦亡前一年被自己制定的秦法处死,整整四十年间,见证了秦帝国大厦的建立与倾圮。青年李斯学成之后选择秦国反映的是秦国所具有的统一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李斯来到秦国之后,为秦的统一霸业及巩固统一的举措出谋划策,为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秦始皇身后,李斯在定立太子问题上的选择也客观上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样李斯也是秦末暴政、起义、各方势力争权夺利的见证者。另一方面,李斯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功利倾向也是秦文化功利的写照,这种功利既是秦王朝迅速崛起、急速统一、快速建制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秦王朝短命而亡的外在推动力。某种意义上说,暴政就是一种急政。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讲,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地养育与自我学习能力地培养是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历史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基于《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结构,本课在设计过程中还依托了一定的教学准备与教学设备。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学案是学生预习的助手,也是加快课堂节奏,帮助学生事先建立知识逻辑的利器。一生一平板的智慧教室的运用则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阅读史料,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该设备地某些功能更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对话,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秦朝印象:

    设问:依据阅历,你的秦朝印象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意图:在初中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与《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相关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对秦朝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师生互动,常识印象作为导入,锁定统一、强大、暴政、短命等几个关键字,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本课学习的中心任务,对秦王朝的大致面貌有一个简要认识,为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营造氛围并奠基基调。

    【学习任务】

    1.导入学习任务一:秦之兴,为什么是它来统一?

    情境呈现:通过智慧教室hiteach技术展示学生绘制的秦兴亡时间轴(247BC-203BC,展示秦国统一天下,巩固统治并迅速灭亡的时事变迁。

    材料1:学生课前制作,教师补充形成的秦兴亡时间轴(247BC-203BC)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课前编制的秦兴亡时间轴,补充完善适当内容,找准时间节点,概括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下发学案,让学生在课前编制时间轴,既是对预习习惯的养成,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文本,内化为自身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但是对于高一起始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从编制方法的角度给予指导。从知识达成角度而言,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对秦王朝兴亡的史实进行基本梳理。同时,学生与教师一起编制完成的时间轴也能够作为材料之一,用于之后环节的学习。从素养落地角度而言,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将时空观念内化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

    情境过渡:秦始皇与李斯图

    问题设计:在秦兴亡起伏的几十年间,有一个人,他直接参与了秦兴亡的各个重大的事件,对秦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对秦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是谁呢?

    设计意图:按照思维惯性,学生会认为这个人是秦始皇,其实是李斯,他见证秦王扫六合以及秦末农民起义与秦二世时代的败局。设计悬念,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呈现:李斯入秦为客卿

    材料2: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史记·李斯列传》

    问题设计:李斯如何看待当时的形势?李斯为何选择秦国?

    材料3:视频《郑国渠事件》

    问题设计: 通过郑国渠事件,你认为秦的统一还有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补充,尤其是以李斯的生平为线索,可以从李斯之言分析秦优于六国的历史条件,还历史于时代感。李斯选择秦国说明秦国具有统一的天时地利。郑国渠事件的发生,李斯身为客卿上《谏逐客书》,也说明了以广纳贤才为代表的人和因素与秦国天时地利的完美统一。视频史料也是史料的一种,它以简单生动的特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聚焦关键问题,视频类史料的分析与运用方法的习得,也是涵养史料实证能力的必备路径。

     

    1. 导入学习任务二: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

    (1)       秦的统一    情境呈现:两幅秦朝形势图。

    教师活动:通过智慧技术hiteach把地图分次发送给学生,教师按照学生实时反馈的选择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读图上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排序六王毕,四海一的过程,并运用hiteach技术做出实时选择。

    材料4:秦时,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5:故事亡秦者胡也

    设计意图: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排序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按照教材阐述的前后顺序主观揣测排列,然而在高中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史料-结论这样的思维模式。通过五尺道的修筑时间与公元前215年亡秦者胡也的故事,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关系。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必须把文本解读与地图时空的转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采用了hiteach技术则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选择情况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6:上图右,秦朝形势图,教师事先重点突出绘制地图中的郡级驻所、长城、驰道等。

    学生活动:读上图右,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举措。

    材料7:《李斯评传》目录

    设问:李斯还在哪些方面为秦巩固统一出谋划策?

    教师活动:结合教学过程,整合学生学习成果,绘制秦朝巩固统一的示意图(见下图)。

    设计意图:史学著作是教学中最主要的史料来源之一。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可读性较强的史学著作也是培养史料研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著作的目录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从《李斯评传》的目录中,学生可以看到李斯为巩固统一开创大一统局面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如确立制度、统一货币、车轨、文字、度量衡等,大体可以分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经济巩固、文化强化等几个方面。在文本表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绘制示意图,以示意图解释历史,为核心素养中的另一重要的能力——历史解释。

    (3)       秦统一的意义

    材料8:教材第15页史料阅读的5则史料。

    学生活动:阅读五则史料,指出这些史料是从哪些方面对秦统一与秦制的评价?

    设计意图:在历史解释的水平素养划分中,课标指出,在高一阶段应该能够辨别教科书与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教材中所选取的这五则史料,分别从统一六国、统一思想、郡县制的创立等多方面肯定秦朝的功绩,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区分不同的解释,并力争把解释与史实相结合。

    材料9:自秦制既行,而皇族之贵,下沦匹夫,数孽之徒,无爵于国,为古今一大变局也。偶语者弃市,不举者同罪,……此君权之重也。取南越之地,以置三郡,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益以发兵三十万,北逐匈奴,……此民族之移也。……冀民各崇其业,竭意经营,为久安计,于是倮以鄙人牧长,富拟王侯,清以穷乡寡妇,礼抗万乘,此社会之变也。……筑长城,除直道,造阿房之宫,则皆建筑之宏也。

                                                       ——金兆丰《中国通史·秦之关系》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归纳,在金兆丰看来,秦一统天下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以某位历史学家的典型史料加以分析,强化历史解释素养。在解读这则史料,探究秦统一意义的过程中,既是对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的深化,又为这些措施中潜伏的政策实施危机奠定基础。

     

    1. 导入学习任务三:秦之亡,它犯了什么错?

    情境呈现:以学习任务二中的秦之固为学习基础,探究秦统一措施中潜伏的危机,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材料10:始皇后期及以后大事年表。

    问题设计:始皇后期的政治局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事年表的解读,了解始皇统治后期,暴政与反抗相交织,贵族复起与平民起义相叠加,最后争权夺利与新朝建立相契合,秦王朝被汉王朝所取代。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悟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合力的概念,另一方面为学生从王朝的兴替中找寻背后的原因作铺垫。

    材料11:小故事  赵高劝说李斯参与改立太子事件

    问题设计:赵高以什么理由诱惑李斯同流合污?李斯为何自哀结怨于天下?

    材料12:轻重不一的秦半两;云梦睡虎地秦简残片与秦刻石的摹本

    设计意图:故事是历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其生动性较强而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这个故事一方面展示李斯性格中过于注重功利的因素,这种功利即表现在对权力的渴望,也表现在制定政策过程过于急躁。这也就是李斯结怨于天下的原因。在秦统一政策推进的过程中,不管是分封制的推广,还是货币与小篆的强行使用,虽功在千秋,但在当时的确过于急躁,引发民众不安,而这种不安情绪被六国旧贵族点燃,汇成反秦的滔滔洪流。在选择结怨于天下的史料时,选择了实物史料这种形式。史料研习是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实物史料的探究,区分不同性质的史料在功能、使用方法和效果上的不同,涵养史料实证水平。

     

     

    4、秦兴秦亡的教训

    情境呈现:再次呈现秦末大事年表,对于秦朝的暴政增加更多的解释。暴,不但意为残暴,也可意为急躁。秦维护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多方面措施,既有划时代意义,也因超越这个时代而危机四伏。

    材料13:“……此亦当时得失之林也。——金兆丰《中国通史·秦之关系》

    设计意图:这段材料是前所用史料9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意在说明秦朝的制度立、民族融、社会变和建筑宏,既是秦的功绩也是秦的败笔。从整个课堂的架构中,学生可以感知秦文化中一种崇尚功利的风气,就是这种风气让偏于西北一隅的秦国可以崛起,也是这种功利为秦朝集聚天时地利人和,从而完成并巩固统一大业,同样是这种风气让秦王朝在追求大一统的道路上急功近利,看他平地起高楼,转眼看他楼塌了。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贪近功,不求速效,夯实基础,方能真正提升素养,涵养情怀。

     

     

    八、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材料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2:御中发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过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

    问题:(1)根据材料1的记载,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评析材料1与材料2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3)根据材料2的记载,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能成立吗?如果能,指出其依据。如果不能,结合材料一分析陈胜吴广这样做的原因。

    评价设计说明:

        本题所考查的是学业质量水平2,主要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试题(1)与试题(3)的前半问指向水平1。在史料实证方面,本题指向考查学生是否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史料,能否辨别文献史料与文物史料并指出它们的差别,能否可以从多重史料中获取同一历史事件的多方面信息,能否从所获得的史料提取有关的信息。在历史解释方面,能否有条理的说出自己对陈胜吴广起义的理解。试题(2)和试题(3)的后半问则指向水平2。在史料实证方面,能够认识文献史料和文物史料的不同价值,认识其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的不同功用;能够在对历史问题比如论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中,尝试使用史料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历史解释方面,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比如材料1《史记》中涉及的算卦占卜、篝火狐鸣、鱼肚藏书事件,司马迁的历史解释是这一切子虚乌有,是陈胜吴广提前谋划、安排,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打着灭秦兴楚的旗帜,进行舆论造势。若依据云梦睡虎地秦简,为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副铠甲迟到3-5天的,受斥责,迟到6-10天罚盾牌一个,超过10天的罚铠甲一副,因下雨等不可抗的自然原因,可以免除惩罚。那么史记为何记载失期当斩?可能是陈胜吴广利用农民出身的新兵不懂法律借机造势,煽动积怨已深的民意。两则材料相结合,再次说明陈胜吴广起义,起因并非是因大雨耽误了行程,也并非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一次早有预谋的反抗行动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中外历史纲要》内容庞杂而繁多,笔者在设计《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过程中,对如何把握授课过程中的深度与广度存在疑惑,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与初中教材的同类性,如何避免学生知识重复之感。

    浙江省初中课程《历史与社会》中有关历史部分同样为通史体系,知识点雷同现象突出,学生难免会有知识重复之感。例如本课,初中教材有两课内容,分别为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与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从宏观结构上,由秦统一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四个方面构成,与《中外历史纲要》第3课的内容基本一致。从微观上,教材的配图、叙事风格甚至某些史料的选择都基本一致,甚至初中教材叙述的史实更详细。面对从内容上到结构上如此相似的初高中教材,高中课程的生命力何在?唯有以素养立足,方能发挥应有功能。例如在学习秦统一的过程中,重统一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轻简单的时空记忆;在分析秦巩固统一的过程中,重史料中信息的提取,轻简单的概念结论;在分析秦亡原因的过程中,重历史逻辑能力的培养,轻单方面的教师讲述。如此,方有可能赋予高中历史课程以价值。

    2、  与老教材相比,如何避免思维惯性。

    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老教材已经了然于心,于是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对老教材已有的内容,容易先入为主,从重难点的把握到教学设计,难以跳出老教材的桎梏;对于新出现的内容,容易无法感知这一课的重难点与教学的流程,两种情况相叠加,不断地在这一课的重点还是原来这个吗?”“这一课的重点是什么呢?之间徘徊。比如笔者在设计本课时,反复纠结授课的深度在哪里?比如郡县制的内涵与外延,在老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新教材是否要着重分析,笔者困惑许久。后来找到的应对的方法就是研究课标确定重难点,研究教材分析其内在逻辑,阅读专业著作增加教师自身修养。在《中外历史纲要》中,更注重的是纲要二字,所有纲要性知识点以外的内容都应该作为史料,用来理解纲要性知识点,而不应该喧宾夺主。如郡县制,新课标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单一的知识点要求,而是把它当作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的辅助性知识,甚至在课标中都没有出现涉及它的名词,这就说明,它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与老教材政治制度模块中的地位是大相径庭的。因此,笔者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对它也是作了简单化处理。

    新教材的探索任重而道远,在实践中且行且学习吧。

     

    十一、点评

    戴加平老师(嘉兴市历史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点评:

    基于对秦汉这段历史的整体理解、对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的专业解读和辩证思考,姜佳曦老师揭示了蕴含在秦从骤兴到速亡这段史事中的内在逻辑和因果缘由;依托学案、智慧教室和问题链这三个互为支撑的战略节点,借助当事人李斯的视角,探讨秦之兴秦之统秦之亡这三个貌似分立,实为唇齿相依、前后牵连的问题,水到渠成地涵育着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如果材料能更精炼些,枝蔓更简洁些,教学过程当会更为从容。

     

     

     

     

    附录: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1、学习准备

    (1):请用简单的词汇描述一下你对秦朝的印象?

     

     

    (2):绘制秦朝世系图。

    2、学习过程

    (1)学习任务1:秦的统一有哪些优势条件?

     

     

     

     

     

    (2)学习任务2: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过程

    A、读图一,并结合所学,描述秦统一的过程。

     

     

     

     

     

     

    B、读图二,并结合所学,描述秦巩固统一的举措。

     

     

     

     

     

     

     

     

     

    (3)学习任务3:秦统一的意义:

    材料:自秦制既行,而皇族之贵,下沦匹夫,数孽之徒,无爵于国,为古今一大变局也。偶语者弃市,不举者同罪,……此君权之重也。取南越之地,以置三郡,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益以发兵三十万,北逐匈奴,……此民族之移也。……冀民各崇其业,竭意经营,为久安计,于是倮以鄙人牧长,富拟王侯,清以穷乡寡妇,礼抗万乘,此社会之变也。……筑长城,除直道,造阿房之宫,则皆建筑之宏也。     

            ——金兆丰《中国通史·秦之关系》

    根据材料概括,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意义?

     

     

     

     

     

     

    (4)学习任务4:秦的速亡

    大事年表:

    214BC,北击匈奴、南收百越、焚书坑儒。

    211BC,陨石现始皇帝死而地分

    210BC,始皇崩于沙丘,二世即位。

    209BC,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兵,六国后裔纷纷起兵反秦。

    207BC,刘邦入关中,秦亡。

    根据大事年表:归纳导致秦的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3、课后拓展:

    (1)你从秦的崛起与秦的速亡可以得到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2)查询相关史料,了解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状况,区分考古史料和文字史料,理解两者之间关系。

     

    相关教案

    高中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教师讲述,新课讲授,教师活动,教师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秦朝的暴政,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