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展开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 基础巩固
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王室衰微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侯争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号:_______
4.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_和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5.诸侯争霸的影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达标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来源:学&科网
C.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D.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
2.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3.他任用的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朝贡周天子7次,同时也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国、晋国交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5.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的下联主要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
A.齐国称霸 B.晋国称霸 C.楚国称霸 D.越国称霸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中,春秋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春秋首霸是谁?
三. 每日历史小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这是一份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文件包含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原卷版docx、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复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