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____新人教版
10.4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探究与创新突破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10.4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探究与创新突破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突破一,探究突破二,探究突破三,探究突破四,HNO3,a或c,思维建模,FeCl3溶液,溶液显紫色,减少环己醇蒸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突破一 以物质制备为载体的实验综合
[例1] 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能溶于氨水、浓盐酸,并生成配合物,不溶于硫酸、稀硝酸和醇,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工业上制取氯化亚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实验药品:铜丝20 g、氯化铵20 g、65%硝酸10 mL、36%盐酸15 mL、水。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95%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工业化生产时,95%乙醇可通过 的方法回收并循环利用,而NH4Cl、 (填化学式)可直接循环利用。
NH4[CuCl2]===CuCl↓+NH4Cl
避免CuCl溶于水而造成损耗(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及水分)
解析:(1)注意反应①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uCl2]===CuCl↓+NH4Cl。用95%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及水分,减小CuCl的溶解损失,同时可以加快固体的干燥。(2)将乙醇与水分离的操作是蒸馏,根据残液浓缩后的补充物质可知,可直接循环利用的有NH4Cl和HNO3。
(3)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备CuCl。①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最宜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
②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炉加热升温至50 ℃时停止加热,反应快速进行,烧瓶上方气体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棕色,从环保角度考虑,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能停止通入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活塞,沿 (填字母)口倾出棕色反应液于1 000 mL大烧杯中,加水500 mL,即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
氯化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热,造成反应液温度降低
烧瓶上方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解析:(3)在题给三个装置中,能观察到产生O2速率的只有B。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的主要原因是氯化铵溶于水时吸热,造成反应液温度降低。为使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完全转化为硝酸,消除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需到烧瓶上方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时才能停止通入氧气。将三颈瓶中液体倒出时利用左口或右口,即从a口或c口倾出棕色反应液。
[练1] 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 ,现象为 。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醇和酚的性质与应用、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氧化还原滴定。通过环己烯的制备、提纯和含量的测定,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1)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FeCl3溶液常用于检验苯酚。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①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FeCl3·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 (填序号)。a.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SO2b.FeCl3·6H2O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同等条件下,用FeCl3·6H2O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②仪器B的作用为 。
解析:(2)①结合制备流程知,环己醇在FeCl3·6H2O的催化下,加热生成环己烯,故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使原料环己醇炭化并产生SO2;使用FeCl3·6H2O污染小,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转化率。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 ,弃去前馏分,收集83 ℃的馏分。
解析:(3)操作2是分液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4)蒸馏操作时,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后,先通冷凝水,再加热,弃去前馏分,然后收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向a g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b ml Br2,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剩余的Br2与足量KI作用生成I2,用c m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 mL(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① ②Br2+2KI===I2+2KBr③I2+2Na2S2O3===2NaI+Na2S4O6
(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 。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序号)。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c.Na2S2O3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
【练后总结】1.有机综合实验中三个关键点(1)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馏等实验选用酒精灯加热,若温度要求更高,可选用酒精喷灯或电炉加热。除上述加热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加热的温度要求选择水浴、油浴、沙浴加热。(2)防暴沸:加沸石(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碎瓷片),需冷却后补加。
(3)冷凝回流有机物易挥发,因此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如图1、图3中的冷凝管,图2中的长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
2.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1)分液: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2)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分馏的原理与此相同。(3)洗气:用于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洗气除去。(4)萃取分液:如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进行萃取,然后分液。
3.有机综合类的一般分析流程
探究突破二 以流程分析为载体的实验综合
[例2] 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 ,温度保持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 (填标号)。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铁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和工艺流程等;考查了学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1)用热纯碱溶液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后,再用水洗涤铁屑表面附着物。(2)加热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加快铁屑的溶解。为便于控制温度在80~95 ℃,可采取水浴加热方式。铁屑中硫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酸性气体H2S,可用碱液吸收,并用倒扣漏斗,既能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 ,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 ,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 。
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NH4Fe(SO4)2·12H2O
解析:(3)步骤③利用H2O2的强氧化性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为防止Fe3+水解,需控制溶液的pH小于0.5。(4)从溶液中得到产品硫酸铁铵晶体,先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5)设硫酸铁铵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 ml,加热到150 ℃,失去1.5 ml(即27 g)水,质量减轻5.6%,则硫酸铁铵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2,NH4Fe(SO4)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6,则剩余部分为水,=12,故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NH4Fe(SO4)2·12H2O。
[解题说明]1.题型说明化工流程实验题的命题来源很广,与各个知识模块的结合点较多,因此分析工业生产化工流程实验题时,应将流程路线、试题设问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它常常结合工艺流程考查基本化学实验问题,可以说它是无机框图题的创新。流程的呈现形式有①操作流程;②物质变化流程;③装置流程。
2.解题分析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流程图,要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方向,其次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紧扣信息,搞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分离);然后再分析具体制备装置图,结合物质的分离及定量测定等基本操作,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利用,准确表述和工整书写。所以只有复习时牢固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才能有效结合题中的信息,准确答题。
[练2]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 ℃,100 ℃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 。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 。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 。“蒸馏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 (填标号)。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 D.烧杯
增加固液接触面积,提取充分
使用溶剂量少,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萃取、蒸馏、升华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借助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基本操作考查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依据探究目的,进行分离、提纯,体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1)茶叶研细是为了增大茶叶与萃取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提取效果更好。加热蒸馏时为防止液体暴沸,通常在液体中加入沸石。(2)提取所用溶剂为95%的乙醇,乙醇易挥发,若采用明火加热,挥发出的乙醇蒸气容易被点燃。与传统萃取相比,索氏提取器中的溶剂可以反复使用,既减少了溶剂用量,又能高效萃取。(3)乙醇易挥发,萃取后便于蒸馏浓缩得到咖啡因。蒸馏浓缩除所给仪器外,还应选用直形冷凝管冷凝蒸气,并用接收瓶收集馏分。
(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 和吸收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 。
解析:(4)单宁酸具有酸性,利用生石灰可以中和单宁酸,并吸收其中的水分。(5)由题给信息可知,咖啡因熔点高于其升华温度,故加热后咖啡因通过升华、凝华过程得到纯化。
探究突破三 以物质性质为载体的实验综合
(1)依据现象ⅰ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认为现象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Ⅱ:取少量实验Ⅰ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 (补充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
2Fe3++Cu===2Fe2++Cu2+
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蓝并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解析:(1)根据“浅蓝绿色溶液”“白色沉淀”,可以判断铜被铁离子氧化成铜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2)利用信息ⅲ,如果白色沉淀是CuSCN,则它溶于稀硝酸生成硫酸铜并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3)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Ⅲ:
在实验Ⅲ中:①写出现象ⅰ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剂A为 。③根据现象ⅲ结合化学用语及必要的文字解释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4SCN-===2CuSCN↓+(SCN)2
2 mL 0.2 ml·L-1 FeSO4溶液
2Fe2++(SCN)2===2Fe3++2SCN-,消耗了(SCN)2,促进平衡向生成白色沉淀方向移动
解析:(3)①根据信息ⅱ,(SCN)2具有类似卤素的性质,暗示SCN-具有还原性,(SCN)2具有氧化性。KSCN与CuSO4反应较慢,发生反应2Cu2++4SCN-===2CuSCN↓+(SCN)2。②探究Fe2+对实验影响,必须设计对照实验,即探究KSCN与FeSO4反应是否显色,所以试剂A为2 mL 0.2 ml·L-1硫酸亚铁溶液,排除了亚铁离子的干扰。③Fe2+、Cu2+与SCN-反应,抓住“瞬间”“局部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等关键信息,由此暗示:Fe2++(SCN)2===2Fe3++2SCN-,消耗了(SCN)2,促进生成白色沉淀。
(4)有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Ⅳ:取2 mL 0.1 ml·L-1 Fe2(SO4)3溶液,滴加3滴0.1 ml·L-1 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加2 mL 0.1 ml·L-1 CuSO4溶液于试管中, (补充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不是由Fe3+与SCN-反应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解析:(4)分析(3)中实验,发现促进白色沉淀生成,也可能是硫酸亚铁生成的铁离子,需要证明铁离子是否能生成白色沉淀,是否能促进铜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由实验结论逆推实验现象:缓慢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两点:一是Cu2+与SCN-生成白色沉淀;二是Fe3+不能促进生成CuSCN。
(5)改变实验Ⅰ中铜的用量,设计实验V: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ⅱ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和SC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SCN-)减小,促进平衡Fe3++3SCN⇌Fe(SCN)3向左移动
解析:(5)铜量不足时,2Fe3++Cu===Cu2++2Fe2+,清液中含有Fe3+、Fe2+、Cu2+,向清液中加入KSCN溶液,发生有关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红色),4SCN-+2Cu2+===2CuSCN↓+(SCN)2(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振荡促进反应Fe2++(SCN)2===2Fe3++2SCN-,生成的SCN-继续与Cu2+结合生成沉淀,使c(SCN-)减小,促进平衡Fe3++3SCN-⇌Fe(SCN)3向左移动,也说明生成白色沉淀的平衡常数大于显色反应(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导致优先发生沉淀反应。
[练3] 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AgNO3和Na2S的反应。(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AgNO3溶液pH0)。②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S2-的物质中一定包含了Ag+,其证据是____________实验结论:AgNO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有关。
pH=4的0.1 ml·L-1 NaNO3
解析:(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将pH=4的0.1 ml·L-1AgNO3溶液替换为pH=4的0.1 ml·L-1 NaNO3溶液;②由题意,pH=4的0.1 ml·L-1 AgNO3溶液的氧化性强于pH=4的0.1 ml·L-1 NaNO3溶液,氧化性越强电压差越大,则a>b。
练后归纳1.性质原理探究实验题命题角度
2.性质原理探究实验题答题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2)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3)试剂的作用的答题模板
探究突破四 以组成含量为载体的实验综合
[例4] 为测定某氟化稀土样品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利用高氯酸(高沸点酸)将样品中的氟元素转化为氟化氢(低沸点酸)蒸出,再滴定测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a的作用是 ,仪器d的名称是 。(2)检查装置气密性: (填操作),关闭K,微热c,导管e末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管e内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在b和f中加水,水浸没导管a和e末端
解析:(1)a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圆底烧瓶中压强过大,引起爆炸。仪器d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在b和f中加水,使水浸没a和e的末端,从而形成密闭体系。
(3)c中加入一定体积高氯酸和m g氟化稀土样品,f中盛有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b、c,使b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c。①下列物质可代替高氯酸的是 (填字母)。A.硝酸 B.盐酸 C.硫酸 D.磷酸②实验中除有HF气体外,可能还有少量SiF4(易水解)气体生成。若有SiF4生成,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③若观察到f中溶液红色褪去,需要向f中及时补加NaOH溶液,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吸收HF气体,防止其挥发损失
解析:(3)①此实验是利用高氯酸(高沸点酸)将样品中的氟元素转化为HF(低沸点酸)蒸出。硝酸和盐酸易挥发,A、B项错误;硫酸和磷酸沸点高,难挥发,C、D正确。
(4)向馏出液中加入V1 mL c1 ml·L-1 La(NO3)3溶液,得到LaF3沉淀,再用c2 m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剩余La3+(La3+与EDTA按1∶1配合),消耗EDTA标准溶液V2 mL,则氟化稀土样品中氟的质量分数为 。(5)用样品进行实验前,需要用0.084 g氟化钠代替样品进行实验,改变条件(高氯酸用量、反应温度、蒸馏时间),测量并计算出氟元素质量,重复多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练4] 实验室中利用含银废料(主要含有AgNO3和AgCl)制取硝酸银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NaCl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并洗涤干净。步骤2:将沉淀放入烧杯,并放入铝片,再加入20%的Na2CO3溶液至浸没固体,加热搅拌,至沉淀变为灰白色[含有Ag、Al(OH)3和少量仍未反应的AgCl]。取出铝片,过滤并洗涤沉淀。步骤3:……
(1)步骤1中检验所加NaCl溶液已经足量的方法是 。(2)步骤2加热时还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置,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NaCl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则NaCl已足量
(3)已知AgNO3和Al(NO3)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补充完整由步骤2中所得灰白色沉淀制取硝酸银晶体的实验方案:向所得灰白色混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硝酸银晶体(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硝酸、冰水)。
(4)已知:Ag++SCN-===AgSCN↓(白色)。实验室可通过如下过程测定所制硝酸银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①称取2.000 g 制备的硝酸银样品,加水溶解,定容到100 mL。溶液配制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酸化后滴入几滴铁铵钒[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100 0 ml·L-1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 。③重复②的操作两次,所用NH4SCN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9.00 mL。则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 。
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练后总结】1.定量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1)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①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②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a.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b.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图中(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3)测气体质量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4)滴定法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5)热重法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热重法是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2.定量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1)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2)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3)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4)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得出的数据才能进行比较、运算。(5)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本讲真题研练1.[2020·全国卷Ⅰ·27]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由FeSO4·7H2O固体配置0.10 ml·L-1 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 (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解析:(1)利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用烧杯溶解固体,用量筒量取蒸馏水。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 作为电解质。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 电极溶液中。(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 。
0.09 ml·L-1
解析:(3)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结合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铁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的阳离子流向正极(石墨电极)溶液中。(4)由题意知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Fe3++e-===Fe2+,则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2 ml·L-1时,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4 ml·L-1,故此时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0.09 ml·L-1。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 、还原性小于 。(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3++e-===Fe2+
Fe-2e-===Fe2+
取少量溶液,滴入KSCN溶液,不出现血红色
解析:(5)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验证了氧化性:Fe3+>Fe2+,还原性:Fe>Fe2+。(6)该活化反应为Fe+2Fe3+===3Fe2+,故通过检验Fe3+可说明活化反应是否完成,具体操作为取少量活化后溶液于试管,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血红色,则说明活化反应已完成。
2.[2020·全国卷Ⅱ·27]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其反应原理简示如下:
实验步骤:(1)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和搅拌器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5 mL甲苯、100 mL水和4.8 g(约0.03 ml)高锰酸钾,慢慢开启搅拌器,并加热回流至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2)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冷却片刻后,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析出完全。将析出的苯甲酸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放在沸水浴上干燥。称量,粗产品为1.0 g。(3)纯度测定:称取0.122 g粗产品,配成乙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每次移取25.00 mL溶液,用0.010 00 m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平均消耗21.50 mL的KOH标准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的最适宜规格为 (填标号)。A.100 mL B.250 mLC.500 mL D.1 000 mL(2)在反应装置中应选用 冷凝管(填“直形”或“球形”),当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即可判断反应已完成,其判断理由是 。
无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被完全氧化
解析:(1)三颈烧瓶中盛放1.5 mL甲苯和100 mL水的混合物,加热时三颈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3,不能少于1/3,故选用规格为250 mL的三颈烧瓶最适宜。(2)三颈烧瓶上装有的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由于球形冷凝管比直形冷凝管冷凝效果好,故选用球形冷凝管;甲苯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苯甲酸钾易溶于水,故当回流液体中不再出现油珠时,说明甲苯完全被高锰酸钾氧化为苯甲酸钾。
(3)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 ;该步骤亦可用草酸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一步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5)干燥苯甲酸晶体时,若温度过高,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6)本实验制备的苯甲酸的纯度为 ;据此估算本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标号)。A.70% B.60% C.50% D.40%(7)若要得到纯度更高的苯甲酸,可通过在水中 的方法提纯。
3.[2020·山东卷·20]某同学利用Cl2氧化K2MnO4制备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a的作用是 ;装置C中的试剂为 ;装置A中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 。
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在装置A、B之间加装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考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装置A中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浓盐酸能够顺利滴下。该实验过程中有毒性较大的氯气参与反应,故装置C中盛放NaOH溶液,用于吸收有毒气体氯气,防止其逸出污染空气。酸性条件下,ClO-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故装置A中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O)2+4HCl===CaCl2+2Cl2↑+2H2O。(2)盐酸具有挥发性,则用浓盐酸制备的Cl2中含有HCl杂质,该杂质进入装置B中会使溶液碱性减弱,而溶液碱性减弱时MnO2-4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MnO-4和MnO2,又HCl还可还原装置B中生成的KMnO4,导致产物损失,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A和装置B之间加装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以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3)KMnO4常作氧化还原滴定的氧化剂,滴定时应将KMnO4溶液加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在规格为50.00 mL的滴定管中,若KMnO4溶液起始读数为15.00 mL,此时滴定管中KMnO4溶液的实际体积为 (填标号)。A.15.00 mL B.35.00 mLC.大于35.00 mL D.小于15.00 mL
解析:(3)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腐蚀橡胶管,因此KMnO4溶液应采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滴定管的构造特点是0刻度在上,最大刻度在下,最大刻度线下仍然存在一定容积,因此滴定管起始读数为15.00 mL时,滴定管中KMnO4溶液的实际体积大于35.00 mL(即50. 00 mL-15. 00 mL),C项正确。
(4)某FeC2O4·2H2O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Fe2(C2O4)3、H2C2O4·2H2O,采用KMnO4滴定法测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步骤如下:Ⅰ.称取m 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稀H2SO4溶解,水浴加热至75 ℃。用c ml·L-1的KMnO4溶液趁热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消耗KMnO4溶液V1 mL。Ⅱ.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剂将Fe3+完全还原为Fe2+,加入稀H2SO4酸化后,在75 ℃继续用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又消耗KMnO4溶液V2 mL。样品中所含H2C2O4·2H2O(M=126 g·ml-1)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2020·浙江7月·30]硫代硫酸钠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Na2S2O3·5H2O。合成反应:SO2+Na2CO3===Na2SO3+CO2 2Na2S+3SO2===2Na2SO3 +3SNa2SO3+SNa2S2O3滴定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已知:Na2S2O3·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50 ℃开始失结晶水。
实验步骤:Ⅰ.Na2S2O3制备:装置A制备的SO2经过单向阀通入装置C中的混合溶液,加热、搅拌,至溶液pH约为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得产品混合溶液。Ⅱ.产品分离提纯:产品混合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5H2O产品。Ⅲ.产品纯度测定: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5H2O产品配制的溶液滴定碘标准溶液至滴定终点,计算Na2S2O3·5H2O含量。
请回答:(1)步骤Ⅰ 单向阀的作用是 ;装置C中的反应混合溶液pH过高或过低将导致产率降低,原因是 。(2)步骤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快速蒸发溶液中水分,可得较大晶体颗粒B.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C.冷却结晶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可提高产率D.可选用冷的Na2CO3溶液作洗涤剂
pH过高,Na2CO3、Na2S反应不充分;pH过低,导致Na2S2O3转化为S和SO2
解析:本题考查硫代硫酸钠晶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1)单向阀的结构特点是只能允许流体从一端流向另外一端,不能倒流,故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Na2CO3、Na2S水解显碱性,若pH过高,Na2CO3、Na2S水解过多,会导致反应混合液中的Na2CO3、Na2S与SO2反应不充分;若pH过低,则生成的Na2S2O3会转化为S和SO2,致使产物损失。(2)蒸发太快,则结晶速率快,不能得到大晶体颗粒,A项错误;蒸发浓缩溶液时,表面出现晶膜时即可停止加热,B项正确;由题给已知信息知Na2S2O3·5H2O难溶于乙醇,50 ℃时开始失去结晶水,故可往冷却结晶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乙醇以提高产率,C项正确;若选用冷的Na2CO3,溶液作洗涤剂会引入新的杂质,故不能采用冷的Na2CO3溶液进行洗涤,D项错误。
(3)步骤Ⅲ①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检漏→蒸馏水洗涤→( )→( )→( )→( )→( )→开始滴定。A.烘干B.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E.排除气泡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G.记录起始读数
解析:(3)①滴定管在使用时应先检验是否漏液,确定不漏液后先用蒸馏水洗涤,然后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再装液,且液面高于零刻度;然后排出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再通过放出滴定管中的液体,调整液体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最后记录起始读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十四) 化学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创新使用(含解析),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章末综合检测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0.4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探究与创新突破课件
这是一份10.4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探究与创新突破,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建模,解题流程,真题演练•素养通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